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予恕院士:以创新为引航的灯塔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4:52:51
...

陈予恕院士:以创新为引航的灯塔

陈玉书(左)

■我们的记者崔学勤

在与青年学生打交道时,他有四句谚语:“扎实、充分、全面、充实”,即实践性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是完美的,他们应该在做事上追求完美。不满足,我们必须创新,做国家需要的事情。这一直被学生们视为他们成长的灯塔。

就他自己而言,他在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探索新的领域,并出国挑战新的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陈玉书虽然已经85岁了,但他仍然把教学和科研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他说:“我将继续努力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坚持追求前沿

如今,陈玉书已经培养了100多名学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国家“杰出青年”和“973”首席科学家和学术领袖。例如,1982年在陈玉书导师小组攻读硕士学位的马兴瑞,曾是中国探月工程和神舟载人飞船的项目经理,被誉为“太空指挥官”。

当记者打电话给陈玉书时,他正在参加会议。他告诉记者,自1956年以来,他每天都要跑至少3000米。他80岁后,跑步变成了一种轻快的散步。

每周与学生见面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他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成就和下一步的计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杨绍普,现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1983年从陈玉书学习。谈到他的导师,他充满了钦佩,并说他的导师迄今为止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影响了他。

他说,陈玉书有很大的毅力,并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生涯。陈玉书刚刚宣布今年国家基金的一个重点项目,成为申请人中年龄最大的学者。事实上,70岁以上的申请人中只有1%申请了该基金。这种对职业的追求是他对学生的极大鼓励。

在追求科学事业的道路上,陈玉书从未被他的年龄所困扰。陈玉书50多岁时,他去加拿大研究奇点理论。想到他的导师在这个年龄还在学习新东西,50多岁的杨绍普说他不能松懈。

保持脚踏实地,向前看

当陈玉书的同事和学生谈论他时,他们几乎总是提到以下事情:他的观点总是前瞻性的,他的眼睛总是瞄准国家的主要战略需求;他每天都去办公室,亲自以他的名义指导学生。他从不用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来刺痛学生。他甚至愿意从本科生中挑选有潜力的学生。

每天跑步和锻炼让陈玉书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也向他的学生展示了“坚持”的力量。杨少普感慨道:“我第一次申请国家基金,写了八份申请才被批准。事实上,当我第二年写作时,我已经很害怕了。在第三年,我觉得这比登天更难,几乎想放弃。但是想想那些已经跑了几十年的老师,我必须坚持下去。”

在过去的60年里,陈玉书对选择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对这门学科有真正的兴趣,二是学生必须愿意学习。

设置奖金“一对一”指导

侯磊博士于2015年毕业,他跟随陈玉书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大约在2008年,他希望选择一些对他们所学的学科真正感兴趣的本科生。我大三的时候,进了他的实验室。毕业后,我穿过专业,跟随陈老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侯磊说。

陈老师坚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周或两周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学生们将汇报他们项目的进展,与老师讨论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老师会问最后一个问题是否有进展,并会给学生一些新的想法。

为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学生参与非线性振动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2011年3月,陈玉书捐赠40万元,学生、同行和同事捐赠40万元设立“陈玉书奖学金”,这是我国动力学与控制学科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五年来,46名优秀研究生和智博本科生获得了陈玉书奖学金。该奖学金的设立极大地鼓励了年轻学生投身于学术研究。

《中国科学报》(2016年5月31日第二版科技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