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龙院士:水泥工业应转向低碳集约智慧化
■我们的记者王超
“去问问那条如此清澈的运河,因为那里有一个流动的水源。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中国水泥工业的成功转型和发展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在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上表示。
过去30年,中国水泥工业发展迅速,占全球产量的50%。徐德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水泥和钢铁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中国水泥工业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环境压力。就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中国水泥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二。与此同时,水泥生产造成的能源消耗每年*国总能源消耗的7%,大多数水泥行业未能达到中国2013年宣布的新环保标准。其次,由于产能过剩,水泥行业的运营率只有7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85%的运营率。第三,中国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发展前景和方向不明,盈利能力也在下降。
“压力就是力量。这些问题决定了中国水泥工业转型的方向,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徐德龙说。
他提到的转变方向是使中国的水泥工业更加环保,低碳工艺,更加循环和密集的工业,和更加智能的工业。
徐德龙认为,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实现水泥工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如利用熟料余热发电的超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发电厂炉内精确脱硫生产高性能粉煤灰的生产技术、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回收技术等。
为了定量描述转化水平,有必要对水泥产品的低碳、绿色、可回收和智能化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或描述。
近年来,我国水泥产品的低碳含量逐年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第一,煅烧过程有了很大的改进;第二,工业废物回收水平提高;第三,设备水平有所提高。由于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减排、工艺节能等技术的应用,水泥的绿色度也在逐年提高。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水泥具有高循环性。特别是矿粉作为活性组分的广泛应用,使得2007年以后水泥的循环量迅速增加。
“但我们也应该正视水泥企业之间的巨大智力差距。与此同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设备、理念和人员素质。”徐德龙说。
“我们应该从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的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即通过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转变水泥工业的发展模式,将东方的整体论和西方的还原论结合起来,重新理解什么是胶凝材料,什么是水泥工业,把水泥工业和相关工业的循环集约化发展作为转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以混凝土为终端产品,延伸水泥产业产业链,打造新型混凝土建筑工程服务业,加快水泥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升级改造实现智能化发展。”徐德龙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5-11-10,第一版集锦)
上一篇:鼠尾掌
下一篇:银莲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