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学技术的演进: 拟人律

科普小知识2022-07-25 10:48:42
...

科学技术的演进: 拟人律

1.科学技术的进化阶段

根据科学技术的演变[1],科学技术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前),现代科学技术(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古代科技阶段主要指科学技术的萌芽和早期发展。在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科学形式只是一种经验丰富的自然知识,技术系统只是一种自然的原始工具。在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科学的主要形式是自然哲学、实践科学和自然理论知识,农业技术体系由此出现。现代科学技术的阶段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出现和全面发展。从14世纪到18世纪,现代自然科学应运而生,即理论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体系。18-19世纪前后,理论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与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相对应。现代科学技术阶段主要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之间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理论自然科学深入到微观高速领域,交叉科学出现,工业技术体系发生变化。

2.科技进化的三个基本过程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基本的科学技术进化,每一次都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在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古代人类对拓展体能的需求推动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人类使用的表征资源是物质资源。相应地,古代具象科学技术是物质科学技术,具象工具是物质工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人类只能使用物质资源,而不能使用能源和信息资源。事实上,中国古代黄帝发明和使用指南针来对抗蚩尤就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个例子,因为指南针是一种用来指示方位信息的技术。同样,古代人类也用风车来判断风向,用水车来灌溉农田。这些都是古代人类利用能源的有力证据。然而,总的来说,古代人类所使用的能源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相对肤浅和简单的,真正的象征性资源是物质资源。由物质资源制成的物质工具主要包括木头、石头、骨头、青铜和铁器,如拐杖、假牙、放大镜、望远镜等。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现代人对扩展体力的需求推动了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总的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科技革命”,它扩展了人类的体能。蒸汽能和电能是能量,但效率不同。在这个阶段,蒸汽动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是人类发展史上迎来蒸汽时代的主要标志。蒸汽时代的到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其次,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车辆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力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和电气设备制造、石油勘探和石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信工业。人类在这一阶段使用的代表性资源是能源。相应的代表科学技术是能源科学技术,代表工具是动力工具。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现代人拓展智力的需要促进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精确和快速计算的需求刺激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对实时远程通信的需求推动了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应运而生,人类进入了现代科技时代。在这个阶段,人类使用的表征资源是信息资源。相应地,表征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表征工具是智能工具。当然,这并不表明材料科学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不再重要。如前所述,科学技术总体上是协调发展的。材料科学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远远超过了现代(更不用说古代)材料和能源科学技术的水平。然而,与现代和古代相比,只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利用、智能工具的创造和应用,才是当代所独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

既然“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规律的补充”的主旨是“利用外部事物来扩大人类能力”,那么根据这一基本原则,“人类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第一要素。人类有什么样的“能力发展需要”,必然会产生“应该利用的外部事物(应该发展的科学技术)”。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或者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将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模型来表达,这正是“科技人格化法”含义的形象解释。[2]

科学技术的演进: 拟人律

科学技术的拟人法律模型

该模型表明,不断追求“更高的生存和发展目标(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和永恒动力。因此,对人类自身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当时所拥有的“实际能力水平”与这一更高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正是这种能力上的差距成为了一种无形但巨大的指导力量(也称为“看不见的手”),它支配着人类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缩小这种差距的努力。这种努力的理论结果沉淀为“科学发展”,而这种努力的工具性结果成为“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提高了人的能力并缩小了原有的能力差距(见“辅助人的法律”的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仅缩小了现有的能力差距,而且不可避免地推动人类提出“更高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因此,新的更高的能力将成为新的需求,新的能力缺口将出现,新一轮的实践探索和科技进步将在新的基础上展开。

简而言之,新的生存和发展目标-新的能力要求-新的能力差距-新的科学发展-新的技术进步-更新的生存和发展目标-更新的能力要求-更新的能力差距-更新的科学发展-更新的技术进步...这种螺旋上升已经成为一种运动发展的逻辑,既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或者还没有终点)。

在这个模型中,人们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是随着人的能力的扩张而发展的。它从头到尾都在进行,从宏观角度来看从未偏离过这条轨道。这就是为什么支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法则可以被称为“拟人法则”。

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格化规律”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逻辑,而且准确无误地指明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宏观发展进程。此外,“人格化法”和“辅助法”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洽性和一致性。

参考

[1]袁德裕、丁云龙。科学技术简史\[医学\]。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宜欣。情报学原理\[医学\]。3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