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确空气质量拐点 2030年力争蓝天常有
北京市环保局1月4日公布了去年空气处理结果:PM2.5下降6.2%,空气质量连续186天达标。成绩单不仅受到了小小的表扬,还在网上遭到了批评。
真的有几天污染严重吗?
根据环保部门的重点监测,与2014年相比,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四种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8.1%、11.8%、12.3%和6.2%。
严重污染的天数正在减少。为什么公众觉得烟雾很严重?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到12月,重污染发生了22天,占1/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天。尤其是在今年年底的一个半月里,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了75.9%,增幅很大,成为该地区增幅最大的城市。正是因为2015年最后两个月的浓雾,公众感觉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越来越差。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去年前10个月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的累积浓度仅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然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经历了6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后,年均浓度一度升至80.6微克/立方米,从21.8%降至6.2%。
北京澄清拐点信心
与公众期盼蓝天的渴望相比,治理的有效性似乎来得太晚了。希望在哪里?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告诉记者: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过程,反之亦然。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放给出了两个时间点:预计到2020年,公众会感觉到空气质量正在明显改善;到2030年,北京的空气标准有望达到国家标准,蓝天将成为常态。他分析说,从2013年开始,PM2.5就有监测、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治理,并且每年下降5%。经过8年的积累,预计将下降40%。可以预见,2020年将是一个逆转的转折点。
环境保护局的几个局长,包括专家和官员,过去常常和他们谈论“转折点”,总是打太极,四处走动。为什么他们的态度现在变了,变得如此明确和肯定?记者发现,这一变化背后是两年的实践和努力:5%的治理目标成为*管理的真正刚性约束。为此,北京降低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调整了*考核标准,抑制了燃煤、控制了车辆、减少了人口和控制了灰尘,并形成了38个地方标准,以“迫使”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或关闭和退出。
据业内专家分析,经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人们对雾霾控制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有了新的认识。七省市联防联控机制运行平稳,天地联动监控更加到位。目前,北京不仅下定决心,而且对每年5%的治理目标更有信心。
今年如何抗击霾
“2016年是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关键和决定性的一年。”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表示,今年北京将重点开展“改变农村散煤状况”、“治理高排放车辆”、“治理城乡结合部”三大行动,重点是“落实乡镇责任”,加大精细化管理和减排力度。
此外,为回应公众对学校是否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关注,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1月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指示有关部门对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室安装空气净化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尽可能保护人民的健康。
从长远来看,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因此,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空气污染物才能保持在低排放水平,空气质量才能得到彻底改善。(原标题:北京空气质量拐点在哪里)
上一篇:采暖和蓝天可否兼得 成本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