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黑龙江首次发现大面积白垩纪恐龙足迹群

科普小知识2022-07-27 22:25:10
...

黑龙江首次发现大面积白垩纪恐龙足迹群

这个团队用*绘制恐龙脚印。

12月25日,中外科学家宣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这是黑龙江省首次报道大规模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这些恐龙足迹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对研究恐龙的进化具有重要价值,对进一步探索恐龙的行为和生存环境,恢复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利达、副教授、研究生周春勇、王、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等学者牵头。该论文发表在国际地质杂志《古地理、古气候学和古生态学》上。

黑龙江化石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例如,1902年,俄罗斯学者在黑龙江北部嘉荫地区龙骨山晚白垩世鱼梁子组中发现了属于鸭嘴龙的满洲龙。在这个化石地点还发现了霸王龙、赤龙、角齿龙、大型猛禽和鸟化石,但鸭嘴龙是大多数。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犸象、石梅犀牛、河套角鹿等。,它们构成了丰富的哺乳动物生物群。不幸的是,黑龙江早白垩世的骨骼和脚印非常罕见。唯一的记录是1983年陈炳林等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学者在依兰县南门外牡丹江西岸发现的恐龙足迹,但没有具体描述或比较。

2018年夏天,化石爱好者朱利叶斯(Julius)在大连河镇红星村一条新建路段发现了双壳类化石和海龟化石。在它们旁边分布着一些规律性明显的坑,这些坑被怀疑是古代生物的足迹。邢利达团队随后确认脚印为化石,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对化石遗址的研究充满了危险。足迹现场的岩层陡峭,倾角接近70度,根本无法站立。在必要的操作不能借助软绳梯进行后,调查小组求助于当地的公路部门,公路部门派出了一辆卡车帮助调查小组获得化石现场的图像信息。

据统计,依兰恐龙足迹群由5条足迹组成,共计70条足迹,包括平行的蜥脚类足迹、三趾鸟脚足迹和延伸的三趾动物脚足迹。蜥脚类动物足迹的后脚长度约为49厘米。由于右脚和左脚的步幅明显不同,这可能代表跛行或异常步态。鸟类的足迹主要是脚趾痕迹,第三趾最发达,第二趾和第四趾的爪痕几乎呈三角形,前缘较钝。三趾兽脚类动物的爪印是平行的,暂时归因于游泳痕迹。兽脚类动物的游动轨迹和其他恐龙行走轨迹的结合表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形成的。该小组还重新描述了陈炳林的旧记录,并认为他的脚印可能是甲龙留下的。

依兰恐龙足迹群是黑龙江省首次报道的早白垩世大型足迹点。这一发现补充了该地区早白垩世恐龙化石记录,也反映了该地区恐龙生物群的多样性(包括蜥脚类动物、兽脚类动物、鸟脚类动物,可能还有甲龙)。游泳轨迹的发现也有助于我们对恐龙的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黑龙江(包括俄罗斯阿穆尔地区)晚白垩世恐龙生物群可能是这一生物群的延续。

相关论文资料:https://www . science direct . com/science/article/pii/s 003101821930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