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奖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力挺转基因
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除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主旨演讲外,几位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和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也应邀就生物技术在全球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发表主旨演讲。
其中,2001年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罗杰·比奇、2013年世界粮食奖获得者罗伯特·法利和马克·范·蒙塔古在他们的发言和提交大会的报告中明确表达了他们对广泛使用但有争议的转基因技术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农业技术创新将有助于农作物抵御风险并确保粮食安全。
转基因机制源于自然。
30年前,植物基因工程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技术,通过它人们在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分子知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蒙塔古是根特大学国际植物生物技术促进中心的董事会主席。他说:“事实上,这项技术源于对土壤细菌(如土壤杆菌)的天然植物遗传转化系统的深入了解。”
在该系统中,负责运输、整合和在植物细胞中表达的DNA被称为T-DNA,而被称为“自然界中最小的基因工程”的土壤杆菌可以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修饰的T-DNA区域来将外源基因转移和整合到植物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该方法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蒙塔古说,根特大学和其他国际研究机构最近发现,从农杆菌基因改造转移的T-DNA片段在甘薯基因组中发现,甘薯是人类培育的甘薯品种之一。他们推测,这一基因转移事件可能为甘薯育种提供了一些“特征”,使其能够通过选择得以保存和传播。
如今,通过有效的测序方法,许多水平基因转移的案例已经被很好地记录下来,“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楚地表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纯粹的自然现象,绝不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新技术帮助农民抵御风险
今年9月,孟山都公司被批准将美国布劳德研究所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应用于作物育种,并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农业商业化。
孟山都跨国公司植物科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法利在会议报告中推测,在未来的50到60年里,全球农民将需要生产比过去10000年总和还要多的粮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此外,他们还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天气因素,以及来自病虫害的压力和影响。”法利认为,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农业技术创新将帮助农民应对上述挑战。
蒙塔古在报告中指出,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展有助于理解植物与共生、外源和内源微生物群之间的交换机制,使科学家能够生产出适应性更好的各种作物,不仅不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威胁,还能更好地从农业生产和城市垃圾中吸收和回收养分。
法利特别提到,数据科学的惊人进步也将继续释放现代农业尚未开发的潜力。
科学家有责任让公众理解新知识。
目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各种误解和噪音已经导致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有些困惑”。
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名誉教授比奇指出:“事实上,由公共研究人员和世界知名学者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基因技术对作物本身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对环境和消费者都是安全的。”
法利提出:“科学家应该承担起发现和传播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先进技术成果的责任。”
“科学家有责任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而不是害怕新知识和基于新知识的创新应用。”蒙塔古明确表示,“科学部门应该承担起引导下一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