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科普

动物真的有悲伤情绪吗?爱和悲伤并非人类所独有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17:02:12
...

动物真的有悲伤情绪吗?爱和悲伤并非人类所独有

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非常不愿意将动物的行为描述为“哀悼”,因为他们担心这是动物的人格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每当动物们默默地为死去的亲人“哀悼”时,它们就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去年八月,一只小虎鲸死在温哥华岛的一个海滩上,它的妈妈带着孩子的尸体和她一起游了17天。两年前,在赞比亚的黑猩猩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名叫诺尔的母黑猩猩试图清洗她死去的养子托马斯的牙齿。许多人称之为“葬礼仪式”。大象还会定期拜访已故家庭成员的遗体,有时轻轻拍打它们的骨头,有时四处游荡,就像为它们“守夜”。

你会因心碎而死吗?

英国动物学家简·古道尔在1972年目睹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一只名叫弗林特的年轻雄性黑猩猩在她母亲Flo去世仅一个月后就和她一起走了。母亲去世后,这只黑猩猩陷入巨大的悲伤之中,停止进食和社交,直到她去世。

不管它是否死于“心碎”,毫无疑问,爱和悲伤不是人类独有的,这些情感在其他动物中也很常见。

达尔文还认为,其他动物也能产生快乐和痛苦等情感。早在1世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就记录了大象哀悼自己同类的消失。然而,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非常不愿意将动物的行为描述为“哀悼”,因为他们担心这是将动物拟人化,将人类的特征、情感或意图强加给动物。

科学家提出了一套标准:“如果在最近一只近亲动物死亡后,一只动物开始拒绝社交,不愿意进食,经常外出,并表现出该物种特有的情感迹象,这是动物对死亡表现出情感反应的广泛证据。”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悲伤和哀悼也存在于其他物种中。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杂志特别发行了一份关于动物和人类死亡的期刊,建议人们定义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进化死亡学。这项活动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对动物和人类文化中的行为范围进行分类,而且是“从进化的角度为死亡和临终研究的所有方面提供更清晰和直接的考虑”。

毕竟,如果我们说“如果不考虑进化,生物学中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我们必须问一个问题:悲伤是什么意思?

在对同类的哀悼中,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方式都不利于生存:与世隔绝、拒绝社交、睡眠不足、不愿进食、拒绝狩猎、拒绝交配...此外,如果你在尸体旁边呆的时间太长,你也容易受到病原体和天敌的攻击。就人类文化而言,我们在墓地建设上投入的土地越多,在葬礼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越多,损失带来的痛苦就越深,悲伤的感觉就越疲惫。这非常令人困惑。

动物真的有悲伤情绪吗?爱和悲伤并非人类所独有

科学家认为乌鸦会对死乌鸦表现出“危险的反应”。

我们能从悲伤中得到什么?

特定的生活经历可能会带来痛苦,但它不是人体失调的结果。当我们被割伤或烧伤时,我们感觉到的疼痛是一种进化反应信号,提醒我们远离疼痛的源头。痛苦是有用的。天生对疼痛不敏感的人往往活不长,而且总是会受到伤害或感染。是的,痛苦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能从悲伤中得到什么呢?与世隔绝、不吃不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动物对死亡的反应的时间、原因和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感受或我们自己的进化过程,还能帮助我们理解悲伤现象本身。

哀悼不仅限于鲸目动物(鲸鱼和海豚)和脑容量大的灵长类动物。科学家已经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一些形式的“死亡反应”,如海豹、海牛、野狗、马、狗和家猫。一些例子尤其引人注目。例如,27只成年长颈鹿为一只死去的长颈鹿幼崽守夜,来自五个不同家庭的大象参观一头死去的大象的遗骸,15只海豚放慢速度,护送一位海豚母亲和她的死去的婴儿。还有两只从鹅肝农场里被救出来的鸭子,他们在庇护所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只鸭子死后,另一只把头放在死去的朋友的脖子上,呆了几个小时。

尽管这些哺乳动物的故事经常成为头条新闻,但非哺乳动物也会对死亡做出反应。刚才提到的鸭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们不想仅仅依靠轶事,但我们想进行实验研究,找出动物对同类死亡的适应价值。科学家测试了附近环境中乌鸦对死乌鸦、鸽子和松鼠的反应。与死鸽子、死松鼠或栩栩如生的假乌鸦相比,乌鸦在发现死乌鸦时更容易发出警告并呼叫其他鸟类。这与乌鸦会对死乌鸦做出“危险反应”的推测是一致的。

动物真的有悲伤情绪吗?爱和悲伤并非人类所独有

虽然这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在灵长类动物中,带着幼仔的尸体是很常见的行为。许多灵长类动物会把死去的幼崽带在身边几周甚至几个月。

人类和动物表达悲伤的方式一样吗?

多关注死者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告诉你你可能会怎样死去,这样你就可以避免这些危险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理解这种行为的起源和发展,它也有很大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动物哀悼的原因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自己的哀悼行为。我们对死亡的反应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动物和人类一样,对死亡有不同的反应。这将因人而异,因物种而异。总的来说,一个物种越社会化,就越有可能表现出所谓的悲伤。此外,两个人越接近,其中一个就越可能悲伤。

例如,海豚和鲸鱼是高度发达和社会化的动物,所以它们对死去的亲属(通常是死去幼仔的母亲)表示关心并不奇怪。这种行为不仅限于用身体游泳(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虎鲸),还可能是更潜意识和更有活力的行为,比如把身体抬出水面(就像试图帮助它呼吸)、拖、摇晃身体、用身体潜水等。

特提斯研究所赞助的爱荷华项目的乔恩·贡萨尔沃博士已经三次看到宽吻海豚照顾死去的小牛。其中两个是海豚妈妈,带着死去的小海豚游泳几天。另一个例子是一群海豚试图让一只垂死的小海豚浮在水面上。它死后沉入海底,他们在原地停留了一会儿,然后离开了。

“悲伤实际上是由不可接受的损失造成的,”他指出,“所以我猜想这些海豚妈妈带着死去的小海豚一起呆几天的原因是这些小海豚刚刚出生,它们的死亡太突然和意外了,所以妈妈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悲伤。但是这群海豚已经努力照顾这只小海豚一段时间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死亡是一种解脱,所以他们在它死亡的那一天离开了,而没有把它留给他们。”

虽然这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在灵长类动物中,带着幼仔的尸体是很常见的行为。许多灵长类动物会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内带着死去的幼崽。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母亲甚至会把小狗的尸体带在身边,直到尸体被温度完全烘干,甚至只留下骨架或脊柱。

然而,这只是灵长类动物对死亡的可能反应之一。此外,它们可能与身体有身体接触,如梳理毛发、清洁牙齿、轻轻触摸身体,甚至更凶猛的行为,如拔毛甚至吞咽身体。

“我见过极其温和细致的动作,但在其他情况下,雄性黑猩猩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金教授指出,她已经观察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很多年了,“就像人类一样,动物的表现也取决于个人性格和友谊。”

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埃德温·范·莱文博士对黑猩猩的社会行为最感兴趣。在他记录了黑猩猩诺埃尔清洗他的养子托马斯的牙齿(这是非常罕见的,以前从未见过)之后,他觉得这种行为的动机可以用社会动力学来解释。

“我认为她想通过对托马斯的身体做些什么来表达她与托马斯的社会联系。莱文博士指出,“死亡是社会物种中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社会事件。例如,当一个更加成熟和年长的个体死亡时,每个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被重塑。或者当母亲的婴儿死亡时,所有人都会向她表达关心。这是一种社会凝聚力。在社会性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哺乳动物(如人类自身)中,通常有表达对死亡强烈情绪的能力。"

牛津大学的多拉比罗博士两次观察了黑猩猩对死亡的反应。她认为这种行为有更深的含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接受死亡的概念。这种理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的。”比罗说。

心理学家提出,死亡有四个基本要素:不可逆转性、无功能性(死者不会对任何事情做出反应)、因果关系(死亡的生物原因)和普遍性: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亡,你也不例外。

"我们什么时候以什么顺序获得这些元素的?"比罗博士问道,“了解其他动物拥有这些元素的程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进化起源。”

如果我们确实能观察到高度社会化动物的悲伤情绪,并且观察到社会关系密切的个体的悲伤情绪的可能性更高,这意味着悲伤确实是动物对“失去”概念的反应。聪明的动物和人类都需要时间来接受这一点。或者用外行的话说:悲伤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有迹象表明,考古遗址表明,人类在10万多年前就开始在尸体上涂抹赭石。此外,世界各地的各种文明都进化出了复杂的仪式,从葬礼到墓地,到精心装饰的棺材、金字塔等等。住在印度尼西亚的托拉昌人甚至会和死去的家庭成员制作的“木乃伊”一起生活几周。

金博士指出,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其他动物悲伤的另一个原因。

"这不仅关系到动物福利,也关系到动物权益."金博士说,“一旦我们理解了动物情感的深度,我们将开始质疑动物园和屠宰场的重要性,并重新思考这些系统。全世界的动物都能感受到人类感受到的悲伤和悲伤。现在,意识到这一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慰。”(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