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研究院发布“自然语言处理”重大研究方向
10月8日,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致远研究所”)公布了北京“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致远学者计划”新一批候选人名单,并宣布建设北京致远-京东跨媒体对话智能联合实验室。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孙茂松表示,自然语言处理是全球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然而,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技术还远未成熟。突破自然语言处理瓶颈的关键是“两轮驱动的大数据和丰富知识”。致远研究所将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多类型知识资源建设”、“自然语言深度理解”、“可控自然语言生成”、“集成知识的机器翻译”等关键问题。
致远研究所所长黄铁军公布了自然语言处理主要研究领域的致远学者候选人名单。首席科学家是清华大学的孙茂松教授,研究项目经理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杨二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李、北京大学教授隋志方、清华大学副教授刘洋、北京大学研究员万晓军、人工智能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何晓东等五人是自然语言处理致远研究员。清华大学副教授刘致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韩显培、北京大学研究员孙旭、北京大学研究员严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佳俊等五位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致远青年科学家。
据报道,这些候选人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国际期刊的编辑。他们还获得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杰出论文奖,如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和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他们将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学习算法、知识获取和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生成、机器翻译和其他突破。
黄铁军表示,“致远学者计划”以一流的人工智能学者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世界上最大、最活跃、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创新生态。2019年,计划选择100名致远学者进行支持,包括5-7个主要方向、30-50名青年科学家、2020年和2021年各100名,致远学者的整体规模将保持在300人左右。“致远学者计划”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已在“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学习”、“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和“智能架构与芯片”等领域资助了57名致远学者。
黄铁军指出,北京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是基础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所不是要建立物理研发机构,而是要建立聚变装置和推进器。相反,它将通过精心布局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创新方向,充分发挥北京现有优势资源,特别是人才,吸引世界*人才,实现人工智能方向的国际领先发展。
会上,“北京致远京东媒体间对话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据悉,联合实验室是致远研究所围绕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大应用需求,与重点大学、研究所、优势企业等机构开展全方位科研合作的平台。实验室将专注于跨模态智能对话和人机交互领域,针对零售、物流、客服、金融、保险等应用场景开展大规模跨模态信息感知、对话、用户描述和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