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收到来自太空的生日礼物
“国家科技大学之星”的轨道图
10月14日,在4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收到了来自星星的珍贵生日礼物——浩瀚宇宙中的“国家科技大学之星”。当天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大学”)雁栖湖校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党组书记、副台长赵刚宣读了“国家科技大学之星”命名公告:经国家天文台申请,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9018(临时编号1998TC19)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国家科技大学之星”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白春礼向国家科技大学校长李树深颁发了这颗小行星的命名证书和轨道图。后来,李树深把证书和路线图交给了国立科技大学的年轻学生。
这也意味着科学探索和科学精神的继承与传承。霍金说:“记得抬头看星星,不要看你的脚。不管生活有多艰难,请保持好奇心。你将永远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成功。”在建校40周年之际收到这样一份“明星”礼物,对追求科学之路的国立科技大学的人来说意义重大。无论他们现在在哪里或者将来在哪里,当他们看星星的时候,他们会想到以他们母校命名的星星。
“国家科技大学之星”是一颗亮度为15.2级的小行星。它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周期为5.33年。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类似行星,但它们的大小和质量都比行星小得多。它们也是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的意愿提名并得到国际组织批准的天体,从而获得国际承认。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独特性和永久不变性,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
命名公告解释了国立科技大学获得这一荣誉的原因:“国立科技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了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科学博士和第一位工程博士。国立科技大学(HKUST)的研究生学习规模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在全国排名第一。国家科技大学将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煞费苦心地选择了这份生日礼物。赵刚说,在国家天文台有权发现和命名的小行星中,国际永久编号189018被选为“国家科技大学之星”,有两层含义:
首先,这颗小行星是在1998年10月14日被国家天文台发现的,这一天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1978年10月14日)。今天(2018年10月14日)恰逢小行星发现20周年。
其次,国际永久号码“189018”的后3位数字“018”和前2位数字“18”都代表了“2018”的里程碑年份。2018年不仅是国家科技大学成立40周年,也是国家科技大学第一批本科生毕业的日子。它标志着本科、硕士和博士三阶段完整高等教育培养过程的真正完成。
1977年9月,中国科学院向*提出恢复研究生招生,并委托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建立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当时,这所学校被称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它是中国科学院附属的二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它也是今天国家科技大学的前身。1978年3月31日,国务院任命严济慈先生为研究生院院长。200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将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李树深指出,40年来,国家科技大学始终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航母”。这一使命源于国家战略科研任务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加强,并为科技报国的梦想而传承。
迄今为止,国家科技大学已授予16万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近8万个已授予博士学位。授予290个本科学士学位。在过去的40年里,108名接受培训的学生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25%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国家科技大学的毕业生。
根据2018年9月发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国立科技大学在全球排名第97位,是进入世界前100名的两所大学之一。在ESI所有22个学科的排名中,国立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列含金量最高的一万个学科之列。七个学科被列在环境影响指数的前1000名,15个学科被列在环境影响指数的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