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红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典范

科普小知识2022-07-29 17:47:35
...

红河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典范

哈尼梯田

站在山中远眺,精美的山水画矗立在群山之中。这些风景画是云南红河上的哈尼梯田。沿着蜿蜒的山路一个接一个地形成梯田。云海印在清澈的蓝色水面上,波光粼粼,非常壮观。

红河哈尼梯田首次发掘于1300多年前。它培养了大约126万来自10个民族的人,如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哀牢山中下游的红河流域。它以“分布广、规模大、建筑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而闻名海内外。它具有极高的经济、科学、生态和文学艺术价值。

红河哈尼梯田系统于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21日,它被选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并成为19个传统农业体系之一。这对哈尼族梯田的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对红河州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要素同构农业生态系统

红河哈尼族梯田是哈尼族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它们分布在云南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等县的高山上,总面积约18万公顷。

在群山周围建造田地给梯田一种等级感和节奏感。这里最高的垂直跨度为1500米,最大坡度为75°,最大土地面积为2828平方米,最小土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

哈尼族人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在群山之间构筑了一个巨大的沟渠网络。红河哈尼梯田的主要特征是森林在上面,村庄在中间,梯田在下面,水系贯穿其间,形成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的四元同构农业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活的”,是哈尼族人把自然生态转化为农业生态的伟大创造。它堪称世界山地生态农业的典范,实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

以哈尼族“寨林深”崇拜为核心的传统森林保护理念,使这里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梯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在此基础上,哈尼族人民发明了“木刻配水”和灌溉沟渠冲洗肥料。他们利用发达的沟渠网络合理分配水资源,为梯田提供充足的肥料。

此外,哈尼族还建立了几套微循环再利用系统。例如,稻草被用来喂牛。牛粪最初是废物,在阳光下晒干后用作燃料。当天然燃料耗尽时,它也可以用作肥料,反过来培育这片土地上的水稻。

记者了解到,当地哈尼族人民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房子前面和后面的空地是用来种植蔬菜的,路边的墙缝也将变成菜地。此外,房子旁边的沟渠将被用来在有水的地方养鱼。鱼将被养在池塘下面和池塘顶上,浮萍将被用来喂猪,猪粪将被用来喂鱼,当鱼长大后,它们将被放回露台。

在生态专家眼中,这种充分利用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劳动形式,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梯田文化,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内涵。

发展旅游业应重视文化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现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山地稻作景观,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再加上红河哈尼梯田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这里的旅游价值逐渐凸显,旅游形势日益升温,产生了巨大的“金山”效应。

“玉带山沟、天梯梯田”的仙境吸引了无数游客。然而,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保护的结束,而是挑战的开始。

有效保护和利用哈尼梯田的优势资源,解决遗产地商业化和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探索遗产地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可行途径,已成为当地*和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

"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绝不是一次性的解决办法。"哈尼族梯田世界遗产申请的参与者之一、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局长张红振说:“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实施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

梯田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梯田保护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哈尼梯田保护受到云南省委和省*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它还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管理和保护方面的主人翁意识。

尽管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红河哈尼梯田观光,但张红振遗憾的是,大多数游客只是停留在观赏和摄影的层面,对哈尼梯田文化的体验和理解不够深入。

“哈尼梯田不是纯粹的景观,而是哈尼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梯田的美实际上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美和文化传承的美。”张红振希望游客来这里不仅是因为美丽的风景,也是为了认识、体验和分享和谐的哈尼族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