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以科技自信助力实现中国梦
一个人需要自信,因为自信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点。信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同样重要。经过60多年对*道路的不断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摸石头”阶段,中国人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上沉淀了“三个自信”,引领中华民族快速走向复兴的梦想。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科学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杠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总书记提醒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创新信心”。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树立自己的“科技信心”尤为关键和必要。
敢于自信
*成立以来,经过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杰出努力,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可以载入史册的“招牌”故事,如“两颗炸弹一颗星”、“合成牛胰岛素”、“破解哥德巴赫猜想”、“杂交水稻”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这是我们建立科技信心的坚实“领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连续多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正因为如此,中国财政科技支出逐年稳步增长。自2006年以来,中国在R&D的投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1年,中国在R&D的投资总额达到8687亿元,反映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科技的重视和不懈努力。这是我们树立科技信心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整体科研水平已经从过去“跟踪”国际一流同行的工作,逐步实现了“同行”与国际一流工作的接轨,甚至在某些领域成功实现了“领先”。例如,仅在2012年,中国科学家就在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量子通信、多功能干细胞诱导等领域取得了大量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载人航天、探月、载人深潜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总数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论文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和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地方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这是我们树立科技信心的沃土。
实现自信
当然,我们必须客观、理性地对待科技信心,正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要骄傲自满。毕竟,我们还不是一个技术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于创新。关键在于科学技术。面对这样的共识和期待,科技界应该锻炼自己的内功,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关键时刻发力,确保自己不掉链子,最终站起来,“实现科技自信”。
要真正实现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必须遵守科学价值观。官员和发财是两种方式。同样,科技工作者应该把实现科学创新作为自己最大的人生梦想和价值追求。袁隆平院士把他一生的汗水洒在他热爱的土地上。即使到了今天,他仍然梦想着在80多岁的时候享受谷物下的凉爽: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它的谷粒像花生一样大。与袁隆平相比,遗憾的是,在科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机会主义”现象:一点点、因循守旧、一点点财富,甚至沉迷于名利游戏。科技工作者应该能够忍受孤独,并能坐十年的板凳。
要真正实现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必须有“做大事”的信心和勇气,敢于触及重大科学命题,以致力于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最近,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地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长期积累并独立完成的重大科学突破。它完美地贯穿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察的整个过程。我相信这个研究团队一定有做大事的豪情,在解决几年关键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支持。
为了真正实现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必须敢于“创新”。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消除谬误、保存真理、逐步接近真理的渐进过程。不盲从、不迷信、不跟风应该是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提出新的理论,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途径,应该是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只有形成鲜明的“新奇”文化,中国科技界才有希望出现一批乔布斯式的人物,承担起为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做出创新贡献的责任。
增强信心
要真正实现科技自信,各种组织应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真诚地把高层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几十年前,*同志提出要做“科学家的后勤部长”。今天,我们致力于为人才创造“宜居”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创造“软环境”,努力在科技资源投入和效率配置方面有所作为。例如,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住房、家庭、健康”项目,以解决研究人员的担忧,确保科学家有五分之四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
要真正实现科技自信,还需要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深化科技*改革,协调创新。*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十八大、两院院士大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了详细说明。去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启动了“科教与合作教育相结合行动计划”,并与各省级地方院校联合组建了“国家科学院联盟”,试图通过这些外部措施在国家层面探索更加优化的创新路径。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最近在内部确立了两项“三位一体”的改革措施:科研院所、学术部门和教育机构的“三位一体”组织结构,以及产生重大成就、杰出人才和前瞻性思想的“三位一体”组织使命。
科技自信是创新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具备的心态和视角,也是中国科技应该具备的基本气质。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势头强劲。有一种观点认为,基于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开始形成。面对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这一难得的“机会之窗”,中国科技界应该树立强大的科技信心,勇于实践,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与本土氛围结合起来,帮助实现中国梦。
上一篇:助力“中国牌”晶态材料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