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绘制高精度中国国家尺度湿地遥感图
最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王和团队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一种集成面向对象方法和多级决策树的分类方法。2015年,他们利用1436个陆地卫星8号OLI遥感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高精度湿地分布信息的提取,分类准确率达到95%。这将为我国湿地生态保护和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并为湿地生态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基础。相关结果发表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杂志上。
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近300项技术指标中,有75项与湿地有关。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全球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严重恶化。然而,湿地是如何分布和变化的,以及它们的生态进化过程如何,仍然不清楚。
准确的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对理解湿地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功能和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是制定和实施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作者简介:王.
第一作者毛德华指出,现有的湿地制图受分类系统、遥感数据源和实地核查不足的影响,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不能满足当前湿地科学研究和湿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需要。
因此,构建面向精细生态系统管理的湿地遥感分类系统,深入挖掘新的遥感数据源,研究开发高效的湿地遥感分类方法,实现*湿地遥感分布信息的高精度提取,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河、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结合《国际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定义,充分考虑中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潜力和湿地科学研究的应用需求,构建了适合中国湿地特点的面向中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遥感分类系统。中国湿地分为3大类和14个次级类。通过全国范围的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大量样本点的湿地样本数据库。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发展了基于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集成面向对象方法和多级决策树,完成了高精度(95%)的中国*湿地遥感制图。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湿地面积为45.1万平方公里,其中70.5%为内陆湿地。在14个湿地次级类中,内陆草本沼泽面积最大,为15.2万平方公里。大地理区划、大省份、不同降水梯度和不同海拔梯度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湿地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明显。
该研究将为构建我国长时间序列、连续、可比较的*湿地分布数据集奠定基础,也可为全球湿地遥感分类提供参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sprsjprs.2020.0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