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增设硕博点,为了谁
资料来源:中国展望
建设“双一流”和学位网站需要资金,高校需要找到出口。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找到出路。几个方面的结合导致了目前学位数量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听说研究生要扩大招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考研容易吗?”最近,各省市都公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的名单,各省也想尽一切办法,这不禁引起网友们纷纷议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各省、直辖市必须在10月31日前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提交新增学术和学术网站推荐名单。同时,名单将进入公示阶段。
据媒体报道,这一由3000多个博学多才的网站组成的全国性宣言是历史上最大的。虽然这不是最后的名单,而且据悉“学位考试将严格控制”,许多省市和大学已经喜气洋洋。
相应地,去年175所学院和大学大幅取消了576个学位,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取消浪潮,让许多高等教育领域的人记忆犹新。
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历数量“缩水”,不合格学科的数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过几轮,大学申请学科的热情并没有降低。这是什么样的声明逻辑?
不可抗拒的诱惑
“研究生院为学位授权点举行了一次推广会议,教师们一个接一个地准备材料,学校网站和社交媒体也跟进了这一增加……”北京“211工程”大学教师钱伟描述了这一轮大学申请学科点的热情。
事实上,在申请“大开大关”和取消学科点的背后,对高校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因为“没有纪律,教师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如果这个瓶颈得不到解决,申请学科的热情将永远不会减弱。”上海大学前副校长约翰·叶说。
他解释说,各类教师资源的配置和教师的发展都是根据学科的情况来安排的。如果高校没有学科或专业的支持,这部分教师只能靠自己来拯救自己,即建立新的学科或学科。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和其他支持,新建专业或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高校会尽最大努力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学科。”
钱伟补充说,只有成为硕士或硕士学位项目,才能被评为各级重点学科,并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用于“双一流”建设,以寻求更大的发展。事实上,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学位项目开始的发展链。因此,纪律是高校必须的。
增加学位数量相对困难,但学院和大学也有办法“通过曲线拯救国家”学位授权评审包括两种方式:新学位授权评审和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前者每3年实施一次,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后者每年进行一次,各学院和大学独立撤销硕士和博学职位,并增加不超过撤销数量的其他硕士和博学职位。
钱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些学科已经被废除,招生和就业状况不佳是一个症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科评估的需要——学院和大学已经被“刷掉”,因为他们不得不集中精力运行更好的学科。学校使用“动态调整”机制删除一个学科点,并相应地添加另一个学科点。每所学校都有一些受欢迎的专业,有一群教师,但没有学位。这时,学校可能会用很少的人甚至有价值的人来“牺牲”一些小科目。“弃车保帅,解决很多人的饭碗问题。”
不仅如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楚·赵辉指出,研究生院在增加更多科目时也会计算经济账户。就入学而言,经济回报高的科目通常会获得优先考虑。对于一些有价值但经济上不合算的科目,导师甚至需要支付研究生入学费用,因为免费入学没有财政配额。工程专业有更多的项目资金,并且通常有能力招收更多的学生。文科项目的资金较少,教师支付入学费用的动机也较少。因此,研究生院经常取消文科招生指数,代之以工科招生指数。
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
当学生们听到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并满怀喜悦地参加考试时,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学科在几年后会消失的可能性,也不会想到这种扩大所带来的学术资格的贬值。唯一需要为此“买单”的人是他们自己。
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随着硕士和博学职位的大规模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很容易下降。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出现了。
楚赵辉指出,一方面是教师。一些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本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术培训,甚至论文的基本规格也不明确。如果这样的教师带走博士生和硕士生,质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于以知识评估为基础的考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入大学后还没有发展出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读研究生是一种“过度教育”。"培养低质量的学生是社会的一大负担,因为社会的收入和福利不相称。"
“研究生培养不管质量会不会挤压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可能成为高中的延续,变成考试成绩、考研知识的培训课程,造成学术贬值、混乱。后果几代人都不会改变。”楚赵辉说道。
重数量轻质量,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从来没有在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侯表示,规模扩张和质量下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纪律点的数量是否增加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需求,而不仅仅是追求纪律点本身的直接利益。“在解决冲突之前,设立额外的学位名额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不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然而,在现实中,有太多的例子只关注单方面利益。例如,近年来,重点放在专门机构的建设上。“矛盾在于,*和大学可以完美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但新增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结构仍然面向过去的学术类型,在相同的人员配置、相同的教材体系和相同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结构性变化。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可想而知。”侯对说道。
行政领导下的无能
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利益而忽视学生的利益的逻辑,其根本原因是行政领导带来的弊端。
目前,《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与考试办法》确立了高校申报和增设博士学科的模式,以省级学位委员会为主要考试机构,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考试结果。
这样的过程也有“中国特色”。相比之下,外国学院和大学没有国家要求。学术委员会都负责评估是否增加或取消博士学科。招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即使一个不合格的人外流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做事前定下基调,学术标准往往不容易把握。就像大学扩大招生,*要求增加招生一样,大学一个接一个地遵循这个程序,没有人问科学是对还是错。”楚赵辉指出,这个问题会更严重,因为没有人质疑这个制度的合理性。“‘双一流’建设,学位点建设需要资金,高校要找出口;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在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下,出现了学位和研究生数量增加的情况。”
然而,考试权力移交给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多少引起了关注。
约翰·雅普指出,该省的总体规划可以考虑区域平衡,但也给国家一级的布局带来一些不合理性。例如,许多省份要求增加特定的学科。从国家层面来看,这门学科有太多的隐患。然而,各省之间没有相关性。考虑到一个省的地方利益,国家利益可能不得不放弃。
“如果学位网站在本地进行审查,也很难确保专业性。如果当地的学院和大学想参加博士和硕士学位项目,就有可能通过增加省级考试学位中心来尽可能多地“放水”。省级学位委员会通常会宽容一些,以便让当地的学院和大学赢得第一名。”楚赵辉对此表示关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只有高等教育应该去行政化。在这次采访中,专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同时表达了“无力改变”。毕竟,管理问题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顽疾。
提高审计过程的透明度
对于“大开大合”的申请和学科点的取消,我们可以从“大合”的角度进行推后,从问题中寻找完善建设的思路。
在约翰·叶看来,申请和评估是办学资格之一,另一个是办学质量。学位点的申请和评估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相似的问题。为了评价一个学科点,整个学校应该给予支持,并在评价中引入其他专业资源。这是高校里“不能泄露的秘密”。
“现在省级审计将开放这一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人都可以监督高校申请学科时是否存在上述欺诈行为。”约翰·雅普说。
然而,似乎仅仅披露额外的要点是不够的。
在侯看来,专家是名义上被邀请来审查的,但实际上它仍然是由*部门主导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由谁来领导审查,而是主题审查是否有一个开放和完整的工作链。评估过程的规划和透明度非常重要。只有通过透明才能进行监督,才能实现学科建设从应用、评价、建设到评价的问责。”
他以违纪扣分现象为例指出,当一个纪律存在严重问题,必须予以警告或撤销时,主管部门至少要做两件事:第一,警告或撤销纪律扣分的原因是什么,对所涉及的纪律扣分或其他纪律扣分有什么建议或警告,这些信息必须提供公开、详细的调查报告,否则检查仍然是一个糊涂的交代;第二,这门学科的发展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反思一下,这是否与当时对机构设置控制不严有关,这导致了潜在的根源问题。
“纪律问题是否也暴露了评估标准和程序中的缺点?无论是取消还是增加,程序正义是底线,问责也必须落实到各种利益攸关方,如纪律点、评估专家和*决策部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科发展的大起大落,以免给学科本身和学生的利益带来损害。”侯对说道。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11月14日)
上一篇:为什么打电话有时会串音
下一篇:斑秃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