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科普日见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之路
9月15日,安徽省2018年全国科普日在安徽农业大学举行
孩子们被流行的科学仪器所吸引,近距离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陈三虎的照片
2018年15日,全国科普日拉开帷幕。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孩子们围着来自德国的模型火箭,观看火箭底部的氢气和氧气爆燃。伴随着欢呼声,氢燃料火箭成功发射。一部大型科幻哑剧《皮皮的火星梦想秀》将在江苏南京上演。四川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的国家科普日活动——国际小熊猫日的主题,展示了可爱天真的国宝大熊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全国科普日”期间,人们用河北省正定县科技馆开发的“天文观测车”观测天文现象。在陕西自然博物馆,一项探索太空秘密的科普活动正在等待大大小小的观众参与...
自2004年以来,这项全国科普活动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已举办7万多项重点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3亿。它已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与此同时,它见证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市民心中播下探索和创新的种子
15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六合中学附属学校的学生赶往刚刚投入运营的北京科学中心。作为国家科普日的重要组成部分,逼真的水下机器人模型“角龙”和虚拟现实眼镜体验项目“月球之旅”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什么高铁的形状是流线型的?磁悬浮列车太重了,它是怎么在空中漂浮的?请在访问这些问题时寻找答案。你可以留下你的想法和想法,我们会把它们反馈给科学家团队。试试看。我们的创造力能成为明天重要科学突破的灵感吗?”这个独特的解释也给了每个人一个全新的视角。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9月15日正式开幕的北京科学中心试图深入挖掘成果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理念、方法和知识,通过问题设计和层层引导,在观众心中播下探索和创新的种子。
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淮金鹏介绍,每年的各类科普活动,包括全国科普日,都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了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深厚土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和全球化深化的今天,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参与,关系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科技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关键环节。”怀金鹏说,他希望今后科研机构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使科学家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与公众进行交流。各学校将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积极引导、保护和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企业界将更加积极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为科普发展注入市场动力,媒体将更加负责、专业,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从如何破解朋友圈中与科技相关的谣言,到登上宇宙飞船体验翱翔的宇宙,从不可抗拒的虚拟现实体验坦克战,到如何从营养清单中区分更健康的零食。可以说,每年的全国科普日都聚焦于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在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虽然每年的全国科普日都充满欢笑,但有趣的科普展览和互动游戏只是手段。这次科普盛宴的真正目的是促进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全社会的普及,激发敢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好奇心,最终让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的6.2%上升了近2.3%,而2010年的数字仅为3.27%。“调查还显示,中国城乡之间以及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许说,这是中国科协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这项调查覆盖了*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其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在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类似的调查。欧盟、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进行了联合计算,并公布了他们的科学质量结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相关研究,根据各国公布的结果,中国整体上在本世纪初达到了欧盟的水平,而北京和上海在本世纪初达到了美国的水平。
尽管它已经进入快车道,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仍然存在地区和人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农民、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提升。在关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数据提高的同时,不同职业和年龄阶段群体科学素质的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也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落在后面。
一些研究表明,在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科学素质达到10%的公民,创新实力和人才培养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从而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因此,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
为此,我国提出了建设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到2020年,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上将有较大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0%,他们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门槛。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建设能力将得到极大发展。所有公民都将具备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意味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应落后,科技创新的好处应该让每个中国人分享。为此,我国始终把促进人民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科普投入不断增加,科普能力逐年提高。
根据《2006-2016年国家科学普及能力发展报告》,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科学普及能力年均增长8.3%。2015年全国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5倍,中国整体科普能力建设效果显著。近年来,中国科普基础设施总量明显增加,科技馆和科技馆稳步发展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表示,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444家科技馆和814家科技馆,分别比2006年增长58.6%和240.6%。到2015年,科普场馆的基础设施支出将超过45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四倍。
与此同时,针对年轻人、农民、城市工人、社区居民和其他关键群体的科普活动也在不断开展,并有分类指导和精确的政策执行。通过“三农”和科普惠农惠村等文化、科技、卫生活动,边境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针对公众最关心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等主题,一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也在积极开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许对说道。在他看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就是让创新成为社会的主流,让新的发展理念在新的时代开花结果。
(记者詹元)
上一篇:多功能储物床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美式实木书桌品牌十大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