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资金投入

科普小知识2022-08-04 22:54:56
...

《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报批稿)》征求意见,遇有气象灾害,可采取非高峰通勤等应急措施。

新京报(记者邓琦)北京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和资金投入,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展人工增雨、人工增雪、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防雾、人工防霜等业务。发生气象灾害时,*、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可以根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非高峰通勤、关闭旅游景点、暂停大型活动、暂停工作、停课等应急措施。

根据《2015年市*立法工作规划》,北京市气象局起草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及其解释,并于昨日至9月27日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可以登录市*法制办网站或首都之窗发表意见。

发生灾害时,单位应开放办公楼。

据报道,气象灾害是指由暴雨、暴雪、大雾、高温、低温、寒潮、干旱、雷电、冰雹、大风、沙尘暴等引起的灾害。

根据送审稿,北京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和资金投入,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展增雨增雪、消雨、防雹、消雾、防霜等业务。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鉴于气象灾害应急措施不明确,规定*、交通、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旅游、园林等部门。可以根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非高峰通勤、关闭旅游景点、暂停大型活动、停课等应急措施。

同时,针对气象灾害发生后应急避难场所不足的情况,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开设办公楼、体育场(馆)、学校、商场、酒店、餐厅等应急避难场所。

此外,鉴于确保北京重大活动的繁重任务,重大活动的组织者应根据评估报告制定工作计划并采取必要的气象灾害预防措施。*机关可以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调整大型群众性活动,确保活动安全。

规划应听取气象部门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加强了规划控制。针对综合规划中气象灾害宏观调控不足的问题,规定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衔接。此外,还规定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听取市气象主管机构对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导致或加重气象灾害的内容的意见。

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北京市主要灾害种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其中,大雨名列第一。具体来说,针对城乡严重的洪涝问题,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排水经验的基础上,规定排水设施运营单位应加强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做好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在立交桥、低洼地段等易发洪水的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储水和排水设施。

■背景

北京70%的自然灾害是由天气造成的

数据显示,北京是一个气象灾害高发区。据统计,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包括暴雨(雪)、雾(霾)、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闪电、高温、寒潮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其发生频率也较高,具有季节性、突发性、强地方性等特点。

最近的典型表现和例子包括2009年11月1日的大雪、2010年7月的持续高温、2012年7月21日的暴雨和2013年的持续烟雾。

据报道,目前,北京在城市规划布局、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方面没有气象防灾减灾的限制标准。气象安全因素不包括在环境影响评估和安全评估中。在平衡各种因素时,气象因素甚至被忽略了。这座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其脆弱。城市规划和建设迫切需要气象防灾标准。

与此同时,目前气象灾害防范意识薄弱,救灾是应急性、临时性、部门性和地方性的。计划中没有防止气象灾害的内容。灾后修复也是部门性、局部性和临时性的修复,防灾减灾措施没有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防灾减灾规划没有纳入城市总体安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