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青年长江学者论文“404” 学位论文都删了

科普小知识2022-08-06 09:47:02
...

青年长江学者论文“404” 学位论文都删了

梁颖的一些论文与其他论文非常相似。

青年长江学者论文“404” 学位论文都删了

社会学教授梁颖的许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

在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就页面目前只发布了英文作品目录,没有中文论文。对于当地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来说,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然而,梁颖却写了不少。只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才能找到120多份以她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她的学术成果被一个接一个地从互联网上删除了: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主要学术期刊的数据库中没有发现中文论文。在这些期刊的官方网站上,相应的页码不再可见。文章仍然可以在学术平台上检索,但是页面已经显示“404”(不能查看)。

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颖是同龄人中最好的。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其他人才支持计划的候选人。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分别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自2009年起,她在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教。

作品是一个学者成长的重要垫脚石。那些目前无法检索的论文帮助梁颖申请了学位,获得了研究经费,并被列入各种人才计划。

用她的一位同事的话来说,她“几乎获得了她这个年龄的文科教授所能获得的所有头衔”。

但对梁颖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有潜在的威胁。在比较论文时,记者发现至少有15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如剽窃或多次提交。

例如,梁颖2002年的论文“变化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2001年论文“变化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及其比较”的简称。只有几个句子有不同意见。

随着这些论文的删除,这些学术污点被暂时从数据库中删除。

“这是一件非常不寻常的事情。”

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说,大约在2014年,该期刊收到梁颖的请求,要求撤回他在《知网》发表的文章。

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撤回文章的情况极为罕见。自成立以来,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梁颖希望从《知网》上删除的两篇论文能在十多年前发表,当时她正在苏州大学行政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告诉我她撤回文件有两个原因。首先,她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也很肤浅。其次,她现在只发表了她的英文论文。

“这很不寻常。”这位官员说,“我不赞成这个理由。学问是逐渐高深的,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你不承认学术浅薄吗?”

因此,《华尔街日报》没有批准梁颖的请求,此后也没有联系过她。

但是这两份文件从数据库中消失了。

中国知网负责期刊编辑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文章是离线的,但根据退稿流程,期刊社必须出具退稿函。该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的,该论文的作者没有资格撤回手稿。

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的工作人员赵表示,删除这篇文章“原则上需要得到编辑部的批准”。然而,提交人要求提供梁颖这一次的情况,"出于特殊原因",但"不便透露",但这确实符合移送程序。

上述期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从未向数据库发出退稿信。主动撤回一篇文章通常是发现文章未能通过重复率测试,或者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没有编辑部的许可,这个数据库是不能收回的。

两个数据库都表示,他们将对新付费论文进行重复率测试,以识别剽窃和其他问题,但很久以前,论文是直接付费的。

上述期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早期,论文的重复检查技术还不流行。审稿人不能保证阅读所有相关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已发表论文,学术不端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硕士和博士论文也被删除了。

截至发稿时,记者已在“百度学术”上搜索了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梁颖,得到了125条搜索结果,每一条都提供了到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国内文献共享平台的链接,如百度文库、斗丁网和道客巴巴,不能在相应的网页上查看。

这些缺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颖的硕士论文《善治视角下的中国公民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他的博士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即使在官方网站上,即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无法检索到。相应的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

记者来到图书馆的期刊室,把它们一篇一篇地进行比较,发现确实有120多篇文章在期刊上以白纸黑字发表。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一名教授表示,在2016年和2017年,该校许多教师从不同渠道了解到梁颖退出手稿的消息,但预计不会超过100人。

这位教授说,当梁颖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意见不一。主要的意见分歧是她只有30岁,发表了30多篇论文。按照文科的标准,她担心自己不够严谨,在这些论文中没有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她仍然凭借论文的数量通过了投票。

时任社会研究所所长的周晓红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梁颖对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部门的选择有不同意见。不过,考虑到社会工作部整体科研能力较弱,而梁颖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强,她顺利通过。从程序的角度来看,梁颖的进入没有问题。

记者询问,梁颖在2009年之前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仅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她分别发表了22篇、11篇和17篇论文。从2006年到2008年,她发表了16篇论文,其中大部分都是独立署名的。

她在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新选择》和《走出*失灵和市场失灵困境的新思维——治理理论的启示》都是多篇论文,约三分之二的全文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相似。

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其他几十位作者的论文与梁颖的论文非常接近,但发表时间比梁颖晚。

自2009年加入南京大学以来,梁颖每年发表的论文超过4篇,其中包括2011年至2013年发表的12篇、14篇和10篇中文论文。

自2014年以来,梁颖发表过英文论文,很少发表中文论文。

根据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网站,梁颖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记者,近年来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英文论文。

2011年,梁颖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被列入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被列入青年“万人计划”。

周晓红回忆说,梁颖进入大学时“非常专注”自己的工作。当她怀孕的时候,她有一个大肚子,手里拿着一台电脑到处走。她工作努力,发表了大量中英文论文。因此,她申请了各种人才项目,学校给予了她支持。她通过了包括《年轻的长江》在内的许多才艺评论。这些审查是由国家各部和部门组织的专家进行的,并被挑选出来显示她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

得知梁颖的退出后,周晓红与她进行了沟通。他向记者回忆说,几年前梁颖能够连续发表英文文章后,对用中文发表文章有些不屑。因此,当被周晓红问到时,她回答说她以前的文章是“垃圾”和“不代表我的水平”,所以她把它们拿掉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这件事没有“客观证据”,这是道听途说。他强调,学校的整体学风很好,也产生了许多有内涵、有思想的学术著作。然而,如果一些国外学术期刊被模块化来发表论文,将会影响文章的内容,对学术界本身也是有害的。

“你知道我的路有多难吗?”

据梁颖的同事说,社会科学院的六名教授向学校领导报告了梁颖通过考试的谣言。他们建议学校应该调查核实。否则,“迟早会有事情发生”,这将影响南大和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声誉。当时,接待他的学校党委副书记说他会认真对待,但至今没有反馈。

此外,2017年3月,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2014级的所有学生联合举报了梁颖极其不当的教学态度。南京大学学风监督员发现,她在课堂监督这方面存在问题。

梁颖在社会工作系第三年开设了“社会工作管理”专业课程,第一年开设了“社会工作概论”普通课程。

张云凯(化名)是2014年社会工作系的一名本科生,他告诉记者,梁颖经常早退一节课。每节课都会安排学生讲很长时间,玩手机或打电话。在课堂上,她将玩她的手机10分钟,整个班级将保持安静。

张云凯回忆说,梁颖也在课堂上炫耀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并表示她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被搞混了,没什么好害怕的。”“我已经被评为教授,学校说我一年要上三节课才能给你上课。”她还会提前向学生透露期末考试的问题,给绝大多数人高分。

2015级大学生刘明轩(化名)告诉记者,梁颖在课堂上坐着看课件,经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在“社会工作管理”课上,老师在18周的课上没有来上课五六次。前三次安排研究生讲课,后一次只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学习。

他们还反映,梁颖经常利用这门课程让学生自己做作业。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助她输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对与课程主题无关的主题进行回访。

社会工作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年的学生中没有一个选择梁颖作为他们的导师。

周晓红告诉记者,上述情况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红根据学生的反馈,组织了五位学院领导轮流听课。根据讲座内容,他对梁英进行了相应的批评,并组织梁英与学生交流。梁颖表示愿意改正。

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任所长程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该研究所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学术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开始调查。如果梁英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真的,肯定会得到公正的处理。

在10月23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颖承认她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她说,上述情况只出现在她学术生涯的最早阶段,即2005年之前。那时,她刚刚读研究生,刚刚开始她的学术研究。她不理解标准,所以有这样的情况。

关于多次提交的问题,梁颖解释说,当时《*》即使没有收到论文也不会回复,所以她会修改论文并分别提交。

梁颖说,对学术标准的重视始于2005年。“如果你这样看,中国所有的人,许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都有问题。”"如果你追求这一点,所有中国学者和许多其他人都会有问题."

她说,没有人会追求早年,也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他们的未来。从开始到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可以在*英文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你知道我的道路有多艰难吗?”

"如果目前的英文论文有任何问题,我想是这样的."

她还告诉记者,她退学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试卷相对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律部门撤回了手稿,理由是她在这些数据库中发表的论文没有得到作者的批准,也没有得到报酬。

在数据库中,那些文件的痕迹被一点一点地消除了。但是这种删除有点像偷钟——它们已经被保存在许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见习记者王家兴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4日,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