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等配套改革

科普小知识2022-08-07 11:07:16
...

科学网上海新闻(记者黄鑫)“让学术专业人士有能力在学术上行动和控制资源。”复旦大学1月13日宣布,经过两年多的修改和讨论,复旦大学关于推进高校两级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据报道,从2015年1月开始,复旦大学各系将不再“吃大锅饭”,而是等待学校资源的“计划分配”。他们将拿出自己的人力资源和学科发展计划,“根据自己的优点竞争”,学校将根据部门计划分配资源。

“能够制定高质量发展计划并形成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的部门将在财政资源、人员任命、学科建设和人员培训方面得到充分和实质性的倾斜,”相关学校官员告诉记者,学校领导部门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原有管理风格将成为历史。

[自我革命]

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大量的综合激励措施。

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效率不高,组织协调不到位,办学活力不足……近年来,在围绕中国大学治理*的讨论中,上述词语使用频率最高。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绊脚石。

并非没有挫折。复旦大学早在2002年就对两级水管理改革进行了测试。当时,一位“海归”生活学院的院长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机会在学科建设中试行两级管理。然而,没过多久,他举起了手,放弃了:“人们用多少钱并不重要。我们应该为学科建设做什么?这种管理权应该收回。”

这并不是说我没有考虑授权。在“985三期”实施期间,复旦再次尝试下放资金使用权。部门有了财权后,在其他资源配置仍沿用旧机制的背景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了钱,你可以购买设备,然后部门发现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设备。好不容易腾出了空间,而且没有足够的研究生资源来开展科学研究……”部门有一些权力,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类似的问题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少见。“高校的两级管理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许多大学已经做了将近20年了。大学有责任,但没有权利。他们必须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这没有意义。”

在2013年的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复旦大学的管理*改革再次提上日程。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和讨论,制定了几个计划。2014年底,复旦大学两级管理*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并于2015年1月启动。随后在人事、金融、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和物流等配套机制方面开始了一揽子改革措施。

种植盆景还是苗圃?简单的分权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一次,复旦决心从根本上突破长期困扰中国顶尖大学的学术治理和运作模式。复旦这次的改革是全面的,涉及到权力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学术权力不会“下放”,而是“空的”。"

对许多中国高校来说,人事、财务、资产和后勤这四大资源都是强大的,“奶酪不能动”和“秘密要保密”。复旦已经意识到,没有自我革命和真正的资源,学术团体永远不会建立。

「对每一个特定学科的发展、规模和资源分配有更深入的了解,肯定不如各部门好。应该允许了解情况的前线人员做出决定,并决定在哪里使用他们的物品。学校的作用是审计和监督每个系和学科本身的正常发展,释放精力,规划少数几个单个学院无法完成的与学校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说。

同时,他强调,“改革不是向国家伸手要资源,而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盘活存量,激发每所高校的活力。”

[肌腱和骨骼损伤]

如果你想把它做好,强迫学校离开。

复旦改革的实质是设计一个“学术专业人员具有学术行为能力和资源的制度”,以保障基层学术组织的成长,从而使一线教学科研组织的发展更加顺畅。

权力下放实际上让学校更加忙碌。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最初的混乱”?

该部门正在寻找资源。

学校需要流程再造。这比释放一些资源要困难得多。

要放,更要管。怎么做?还是依靠行政手段?还是要靠领导批准警察?还靠主任大笔一挥吗?

复旦的回答是:通过重建,重建的是:规则、标准和程序,而不是指令、重点和偏见。

2014年底,教育部批准了《复旦大学章程》。学校利用制定和完善《复旦大学章程》的机会,对学校各级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审查。到目前为止,已确认了520项有效的规章制度,废止和公布了655项无效文件和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新建和修订了一批制度,为建立和完善支持该制度的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个系统,需要学术专家来支持它。学校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小组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基本管理机构,为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学校已修订并完成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标准实施条例(试行)》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完善了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对院系学术治理结构的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

“流程再造”是学校两级管理*改革的基石。正是因为建立了一些新的规则、标准和程序来规范改革的进程,学术决策权的下放才不会用尽。

与此同时,学校一级行政部门已经做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全面实施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据报道,从2012年7月开始,学校部门的数量从42个减少到33个,学校部门的数量从125个减少到83个。

在中国的大学里,人事部通常是“最有信心的”。这一次,复旦大学的人事处已经从11个减为6个。

[赋权与重量]

只有做好规划,我们才能有一场“资源盛宴”

学术决策权移交给前线部门后,这些部门会不会被两级管理单位的地位“蒙蔽”?在学校关于如何推进两级管理的大讨论中,这样的疑问并不多。

谁先有好的框架,谁先受益,然后再跟进,形成示范效应。复旦大学物理系现在“非常有信心”,教授们“准备好接手并准备好迎接其他系和学校的目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现在系里所有的大事小事都由以长期教师为主体的七个委员会讨论决定。一人一票的教授委员会是系里最高的决策机构。凭借这种治理模式,物理系的整体学术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海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扩大)提出了“内部治理改革动员大会”的方向:“对于两级管理来说,关键是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来源于学科发展规划,人才规划和建设是学科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只有真正清楚地了解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如何配置人力资源,才能明确资源配置的方向。”

根据改革方案,改革将通过完善学校和学院的两级规划体系,建立学校和学院规划的示范和评估机制,将各部门的独立发展纳入学校的总体布局。

复旦的决心非常明确。在学院完成学科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甚至各种教学培训和课程培训规划的前提下,学校将把各种岗位和相关资源分配给学院和系级学院作为一个整体,学院和系级学院将根据学科发展状况自主决定运行模式和实施方案。“只有当院系有能力承担两级管理时,相应的权力才会下放。”一名学校官员在全体院长会议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