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不问出身,电波里头较真

科普小知识2022-08-07 22:54:33
...

如果你被问及“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科普工作?”按照问题的顺序,你的答案很可能是:知名科学家、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工作者、接受过系统科学培训的科普专家、有科学和工程背景的科学爱好者,或者至少是来自科学工作者家庭的科学爱好者...

科普不问出身,电波里头较真

不幸的是,作为一个从事科普工作超过5年的媒体人,我不同意上述任何一点。我的父母是普通工人。我不仅是一名文科学生,还把主持艺术节目作为我的职业方向。那么,我是如何对科普产生兴趣的呢?科普给我带来了什么变化?

我如何做科普

2012年夏天,我离开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开始了我职业生涯的另一个起点。在此之前,我在广播和电视方面的多年经验都与音乐、情感、文学和其他节目有关。可以说艺术元素占据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空间。甚至我曾经想过我会向艺术主持人的方向发展。有句谚语说得好:“现实总是超出我们的预期”。北京广播电台内部有一种叫做“节目招标”的运作模式,它创造了一种“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人和平庸的人”的内部企业文化。在此背景下,北京广播电台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栏目和高素质的主持人。如果我想继续我以前的职业道路,我可能会面临被人才“淹没”的风险。

当时,北京新闻广播公司正在计划明年的工作。当时的导演罗湘平女士提议做一个新的专栏“新闻+科学”。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与罗主任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确定了“汇聚科技之光,照亮新闻深度”的节目宗旨。该节目成功通过内部审核,并设立了广播新闻科普栏目“点亮新闻深度”。不幸的是,导演罗湘平去年因病去世。虽然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她一起工作了,但她的声音、外表和笑容仍然在眼前。此刻,我非常想念她。

2013年1月1日,该计划正式启动。第一个主题是“3D打印即将到来”。通过采访节目中的专家,我向观众解释了3D打印的技术原理、用途和前景。尽管我已经做了很多年的主持人,但在直播之前我仍然感到紧张,尽管我已经做了功课,因为我有文科背景和很多专业术语。但我没想到的是,40分钟的直播在我意识到之前就结束了。领导和专家对这个项目非常满意。随着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现场直播中专家的提问,他们的紧张情绪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就是科学知识带来的新鲜和兴奋。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科学工作者。这真的很有趣!

从首播当天到现在,每天20: 15到20: 55,“照亮新闻的深度”栏目将伴随您在北京新闻联播FM100.6上,而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将在明亮的演播室为北京观众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科学知识。

接地科普

《照亮新闻深度》是一个紧跟热门新闻事件的科普节目。我在直播节目中分享了哪些科学知识?哪个领域的科学家被邀请参观?这完全取决于“新鲜”的新闻。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不用说,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是目前许多科普工作的真实写照,而突发事件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当时许多人主动把自己和新闻联系起来,无数人问:“怎么了?为什么?”因此,最好是通过新闻的普及来传播科普知识,而不要把它与“遇雪及时给予帮助”相提并论。

此外,广播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媒体形式。它比电视更快,比互联网更准确。它还可以随时与观众互动。伴随着它,观众可以做其他事情。可以说,广播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媒体形式。

科普B&C的故事

B&C在这里是商业和客户的缩写,它的中文缩写是“商业和客户”。我习惯于提到科普专家和科普观众。多年主持科普节目的经验让我有了很多“B面”和“C面”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谈谈“C端”。下班后我经常举办社区科普讲座。早些时候,我为社区的大兄弟姐妹准备了“硬”科学,如科学方法和思维。老实说,实际教学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直到一门课程结束后,一位姐姐拿着一张“量子卡”来到我面前,开心地笑了。

“短短的一段,你已经谈了这么多关于科学的知识。关于量子卡,你告诉我什么科学原理?”(博伊尔的眼睛充满了期待)

“阿姨,你说什么?”量子卡"?这是什么?!”(我看起来很傻)

“你不知道这个?最近我们社区发生了一场火灾。给全班上课的老师说,携带“量子卡”可以缓解疲劳,治疗亚健康。我还买了量子背心、量子内裤和量子水杯。现在新闻不是一直在谈论量子技术吗?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阿姨期待的目光持续高涨)

“阿姨,我想你可能遇到了一个骗子。量子技术实际上是……”(最近,我借此机会向姨妈展示了我的量子物理知识)

我不会在这里展示下面的对话,因为我姑姑对我告诉她的科学原理不感兴趣,而是更关心她买的一屋子量子产品是否真的被骗了,最后我们的对话在一种既不亲切也不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我们每天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许多科技新闻和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真的能满足普通人的胃口吗?还有一些保健品推销商打着“科学养生”的旗号,用“既不能治病,也不能吃死人”的保健品骗取叔叔和婶婶的养老金。这也导致了各种伪科学知识的流行。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基层民众生活中长期缺乏“科学”,缺乏“真正的科学”,以及“伪科学”的泛滥。

从那以后,我专门开设了一门“打假生活”的课程,更不用说高大的科技了,只和马大爷、马大爷谈食品、服装、住房、交通等方面的科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爷和马在听课,他们的反馈也越来越好。

在我看来,科普是一部内涵广泛的作品。不管目标是哪一个群体,人们都会觉得科学与他们自己密切相关,然后他们就会真正进入科学并爱上科学。

让我们谈谈“b面”,也就是说,进入我的程序的科普专家。其中包括知名的学者和专家,以及“非科学研究机构、非科学研究人员和非科普职位”的科学爱好者。众所周知,由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科学研究人员面临着坚持科普的压力。这些年来,已经有数百名专家进入并离开了我的项目。我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广播节目不能给他们一夜成名的机会,我也不能支付丰厚的报酬。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坚持到现在,我有幸在生活中与他们成为朋友。他们为什么坚持科普?在我看来,“科普”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围绕他们收集有趣和有用的知识,并思考如何与更多的人分享。

几天前,我去新加坡度假。我没想到会在新加坡植物园遇到石军博士。他也是我节目的嘉宾之一。从我见到他的那一刻起,我就用相机不停地拍摄花园里各种各样奇怪的花草,拍摄的时候,我边说边把这些花草的相册填满。当他看到有趣的植物时,他立即拿出手机自拍,并当场告诉网民关于这种植物的知识。当他听到导游说前方有一个香料种植园时,他立刻睁大了萌萌的眼睛,开始向队伍的前方跑去。那天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我猜在他看来,植物是地球上最有吸引力的生物。分享植物知识是最快乐的事情。

在我看来,科学普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才会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将科学传播到每个角落。如果你想做好科普工作,你必须首先检查你的眼睛,然后找到合适的人进行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