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奥赛没拿金牌,干嘛拿“禁奥令”说事

科普小知识2022-03-03 00:45:01
...

奥赛没拿金牌,干嘛拿“禁奥令”说事

(互联网图片)

不久前,罗马尼亚大师赛数学竞赛结束了。我国派出的队没有一个获得金牌,总得分居世界第六位。因此,一些人难过地认为这是一个“惨败”,并声称已经找到了原因——数学奥林匹克在基础教育阶段被禁止,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的基础被动摇。然而,这种判断将*数学竞赛与普通数学教育混为一谈,只看到情绪激动而没有事实依据。

让我们先说一下获得世界第六名是否是一场“惨败”。在中国人的眼里,似乎只要是数学竞赛,就一定会赢得金牌。这是对竞争本身的歪曲。其次,在罗马尼亚大师赛数学竞赛中,中国实际上派出了上海队,而这六名学生并不是上海能派出的最强的队伍。一些人还说,这是一个“准国家队”,利用“城市第二队”来对抗其他人。这个队的总分是6分。这并不可耻。

此外,这一结果是否与基础教育中的“禁奥运”有关?“禁止奥运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然而,从我国在过去10年的比赛成绩来看,波动确实很大。第五,第一,第六下降到第十三,第七,第三,第八和第十二,但第九回落到第三...至少从排名来看,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顶尖选手之间的力量差距不是太大。有时候一个小错误会毁掉一个好的局面。排名的变化很正常。

那么,“奥运禁令”动摇了人才选拔的基础吗?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不适合参加比赛。国家奥林匹克数学是一个“奇观”。那些不喜欢竞赛和对数学没有热情的人参加“和别人一起跑步”,这是对他们自己生活的消耗。可以说,那些最终站在数学竞赛金字塔顶端并能够代表国家参加竞赛的人,并不是因为奥林匹克数学结果与进一步学习和行走脱钩而放弃竞赛的人。数学天才是稀缺的,不是越多的人学习数学,就会出现越多的天才。竞争的本质是激发兴趣。这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它应该去功利化。

当然,世界冠军的诞生需要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科学的培训机制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培训理念。对于中国近年来的奥运表现来说,有关各方恢复比赛并找到短板来弥补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指责教育系统并说政策不合理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

事实上,所有能在比赛中代表中国的选手都很有天赋,热爱数学。这些高中生还有很长的学术生涯。责备和愤世嫉俗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体育场外,他们还有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