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武警后勤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09-08 16:45:58
...

武警后勤学院前身为武警医学院,成立于1984年,编制为副军级。2011年9月改建为武警后勤学院。学院隶属于武警部队后勤部,设机关四部,下辖1所附属医院(正师级)、9个系(含部、大队,均为副师级)。地处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旅游度假区内,占地1418亩,建筑面积19.96万平方米。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认真贯彻国家和军队办学方针,始终坚持“贴近部队实际,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先后向部队培养输送4万多名专业人才,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中文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简称:武警后勤学院

创办时间:1984年6月(北京武警卫生学校)

类别:本科一批(提前批次录取)

属性:副军级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邮编300162)

现任校长:李玉明(院长)、张晓平(政委)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学校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津汉路与东丽湖交口

1984~1989:武警卫生学校(北京)

1989~1993:武警医专(天津)

1993~2008:武警医学院(天津)

2011.9~至:今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1、简介


武警后勤学院

武警后勤学院前身为武警医学院,成立于1984年,编制为副军级。2011年9月改建为武警后勤学院。学院隶属于武警部队后勤部,设机关四部,下辖1所附属医院(正师级)、9个系(含部、大队,均为副师级)。地处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旅游度假区内,占地1418亩,建筑面积19.96万平方米。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认真贯彻国家和军队办学方针,始终坚持“贴近部队实际,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先后向部队培养输送4万多名专业人才,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学院职能定位是:后勤人才培训中心、后勤科技研发基地、面向部队服务平台、应急保障机动力量。

学院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武警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专业特色鲜明,能够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扎实业务基础的现代后勤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后勤院校。

学院承担武警后勤管理和医学专业生长*学历教育、现职*任职培训轮训、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和预选士官培训等任务,是全军和武警部队惟一一所全要素综合性后勤院校。开设汽车分队指挥、军队财务管理、军需物资、军械、油料、营房、救援医学、营区医学、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逐步形成独立招收本科、硕士,联合培养博士,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拥有军事后勤学、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四个硕士授权点;有34个培养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7个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覆盖一级学科达到18个。拥有1个军队级重点学科、5个武警部队级重点学科。同时,拥有1个*健康教育中心、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心血管病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或中心。2013年6月,学院与天津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走开了军民融合的办学路子。

学院坚持人才兴院,教研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8%,硕士、博士占53%。拥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先后有20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人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2人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39人获军队育才金银奖、8人被批准为军队和武警部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被批准为国家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20余人次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近3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6项,获资助经费6000余万元,拥有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一大批科技成果,以数字化方舱医院、部队特需药、狙击手选拔训练系统、健康促进模式、军人心理测量评估系统、科学化体能训练等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在部队广泛使用,被评为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学员参加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连续12年位居天津市高校人文医学类团体第一名;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及计算机过级通过率位居天津市高校前列;先后派出1300余名学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2009年国庆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安检,出色完成任务。

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使命同在。武警后勤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视察武警部队重要指示,坚持“忠诚、勤奋、务实、先行”校训,继承光荣传统,弘扬创新精神,续写新的辉煌!

2、历史沿革


武警后期学院

学院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武警卫校、武警医专和武警医学院、武警后勤学院四个发展阶段。

武警卫校阶段

(1984.06~1989.09)

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初期,卫生技术*严重缺编,且补给无源。为确保武警部队的战斗力和官兵的健康,经*部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卫生学校(简称武警卫校)于1984年6月在北京诞生。学校编制为正师级,设训练部、政治部和校务部三个机关,编制皆为副师级。学校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剂、检验、影像五个专业,培训目标为中等医务人才,学制为2年。

学校在北京无校址,1988年下半年经武警总部批准在天津定点建校。

自1984年下半年始,学校采取“集中领导,分散办学”的方式,在条件较好的武警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总队医院组建学员队,培训各个专业的学员。

学校校长为袁兆丰(副校长,主持工作),政治委员先后为为王梦贤(副政治委员,主持工作)、高俊。

武警医专阶段

(1989.09~1993.12)

1989年9月,经*部批准,学校易名为武警医专,编制等级和领导机关不变。1990年6月,学校第一期基建工程竣工。1990年9月,迎来第一期集中办学的学员。自1991年8月始,学校开始与天津医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

校长为魏继同,政治委员为高俊。

医学院阶段(1993.12~2011.9)

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武警医学院正式组建。学校编制等级不变,下设训练部、政治部和院务部,编制等级不变。1994年8月学院开始独立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1997年6月通过国家教委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1998年开始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9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原武警天津总队医院正式转隶为学院的附属医院。2000年5月经*军委批准,学院编制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设训练部(正师级)、政治部(正师级)、院务部(副师级)、科研部(副师级)四个领导机关,另设基础部(副师级),组建临床医学系(副师级)、护理学系(副师级)、医技药学系(副师级)、卫生勤务学系(副师级),附属医院由正团级调整为正师级。2007年下半年学院落实新编制,撤销原医技药学系,新设预防医学系(副师级),研究生管理大队编制调整为副师级。2007年开始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后勤学院院阶段(2011.9~)

2011年9月3日,根据武警部队院校*编制调整改革部署,武警医学院改建转型为武警后勤学院。武警后勤学院以武警医学院为主体,将武警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将担负起后勤人才培训中心、后勤科技研发基地、面向部队服务窗口、应急保障机动力量的神圣使命,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学院现任院长为李玉明,政治委员为李进。往届院长先后为魏继同、左铁锷、梁香华、杨希忠、雷志勇、王发强,往届政治委员先后为李庆安、叶松海、史国双、张晓平。

3、现任领导

李玉明,武警后勤学院院长武警少将警衔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美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终评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等十余种学术刊物编委。

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暨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全军优秀教师”、“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优秀院长”、“奥运会火炬手”、“军队学科拔尖人才”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多项*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06年获全军最高科技奖励——“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杰出贡献奖”。

李进,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大校警衔。现任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入伍三十多年来,先后担任战士、班长、文书,总队政治部秘书、副处长、处长,支队政委、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广州指挥学院政委等职务,2014年12月任现职。

4、专家学者

李玉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终评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10余种学术刊物副主编、编委。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暨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全军“优秀教员”、“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优秀院长”、“奥运会火炬手”、“军队学科拔尖人才”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多项*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2006年获全军最高科技奖励——“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杰出贡献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武警部队科研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6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6部。

呼文亮,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理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天津市微量元素学会常务理事长,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健康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四届科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先后获得武警部队“优秀教育工作者”、“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信息化先进个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天津市科委项目1项,主编《武警部队擒敌术训练医学指导》等著作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2篇。

刘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学者,军事后勤理论研究专家,*7台“讲武堂”特聘专家。先后荣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标兵”等荣誉和奖励。主持和承担军队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以《第三代战争》、《兴国大战略》、《创新型军队院校建设研究》为代表的专著10余部,编写教材20余本。获解放军总部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张永亮,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体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评委。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5篇。

侯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兼首席医疗官。兼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19项军内外学术职务。先后荣获解放军四总部“印尼海啸救援先进个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第十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中国医师奖”、第十四届“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一等奖1项。承担国务院指令性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8项、武警部队灾害医学研究课题1项、武警部队卫勤保障课题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编写教材12部。

南克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武警分会副秘书长,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教育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会委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武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荣获2005年度武警部队“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承担和主持国家教育部“十五”教育规划军队系统重点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十一五”教育规划科研课题1项、武警部队科研课题2项,承担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项目1项、学院级教学课题5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编著、教材12部。2006年3月曾受美国华盛顿大学邀请,赴美就“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开展学术交流。

郝占国,教授。武警部队医学伦理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救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秘书长及兼职专家,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天津市健康管理协会第一届体检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34篇。

闫玉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后勤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科技委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武警部队后勤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崔明亮,主任医师。天津市老年医学分会委员。曾获得全军、武警部队“*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徐鹏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全军解剖组胚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科委会委员,《武警医学》和《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曾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军队和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9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武警部队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高等院校教材16部。

陈虹,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武警部队第二层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药学会委员,武警部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学位评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和武警部队“巾帼建功标兵”、武警部队后勤部“十大爱岗敬业标兵”、全国妇联“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天津市“十大女杰”和“巾帼发明家”、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全军“优秀教员”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支撑计划、重点课题3项,武警部队重点科研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篇,被SCI收录23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张双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中国数理医药学学会理事。曾荣获军队育才银奖、获武警部队“优秀教师”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和参与武警部队、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课题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8部,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和辅导学员参加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12年取得优异成绩。

李积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解剖学会理事,天津市微量元素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微量元素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武警部队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评委,武警部队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杂志》、《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编委。曾获得团*、国家教委“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军“优秀教员”、军队院校育才金奖、武警部队“优秀教员”等荣誉和奖励;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武警部队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3部。

陈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麻醉学会常委,天津市救援医学学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麻醉与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武警部队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疗事件鉴定专家,天津人事局人才评审专家,天津市滨海新区采购评审专家,天津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授课教授,天津麻醉质控中心委员,广州市麻醉研究所专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中国救援医学杂志》等5家杂志编委。获各级科研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著作5部,主编发行教学片2部,参编著作11部,出版长篇小说2部、短篇及诗歌多篇;获国家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陈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科技人才三类岗位津贴。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学院科研立项函审专家、学报审稿专家。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项。承担武警部队及院级重点研究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及天津市课题研究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冯中明,主任医师。从事烧伤救治工作30余年,奠定烧伤整形中心救治模式,使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烧伤整形中心及武警部队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烧伤医学知识和高超救治能力的专业人才。

王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先后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武警部队后勤部“优秀*员”、天津市卫生行业“诚信标兵”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医疗成果奖1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武警部队、学院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3篇;参编专著6部。

蔡德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学院科技委员会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承担学院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9篇。

郑淑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病理学会委员、军事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病理质控中心委员、病理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省级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务院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库专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部。

李浴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军队院校教学专家组成员,第二炮兵心理战研究所顾问,国家文明办、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巡讲专家”。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全军“优秀教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国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武警部队“‘十一五’医学科技先进个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后勤部“优秀*员”等荣誉和奖励;获得全军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健康教育著作、教材和教辅手册8部,发表论文60多篇。组织创建学院健康教育学科和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担任主任职务。

周振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陕西省化学学会理事。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武警部队后勤应用项目和军事理论项目11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篇。

穆海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第一届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癌症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抗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第二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武警部队医疗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审稿专家。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书籍3部,参编、参译著作2部。

陈小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编委会委员。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11项。参加科研立项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3部。

张文彬,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6部,获国家专利1项。率先在天津市开展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栓塞和切除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李灵芝,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学名师”,武警部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第三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药学会理事,解放军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特邀编委,《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常务编委,《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国家、天津市、广西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和银奖、全军“优秀博士”、后勤部“优秀*员”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全国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1项,武警部队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武警部队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教材、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研发抗高原缺氧新药1项,用于高原武警部队,效果显著。

刘洪琪,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烧伤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烧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天津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教育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烧伤杂志》等6种杂志编委、审稿专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承担武警部队课题3项、学院课题2项,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课题1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曾参与、指导2006年5月下旬大兴安岭森林火灾35名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呼吸道损伤森警官兵早期救治工作。

张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三类岗位津贴。《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成果鉴定评审专家。曾获得国家教育技术优秀课件三等奖、军队院校育才银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教学课题1项,承担、参与国家、天津市及武警部队科研项目30余项;授权专利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5篇;主编出版专著3部。

叶路,教授,硕士研究生副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红细胞免疫学组委员,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总后卫生部军队医药卫生成果鉴定专家,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武警部队后勤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天津市河东区科委应用推广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科学》、《中外医学研究》等6种杂志特邀编委、审稿专家。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武警部队“优秀*员”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面上项目3项,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项;参编出版著作6部,自编教材1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张文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第三层次人才。中国病理生理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理事,中华医学会天津老年医学分会理事,天津市心脏学会心脏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军队系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评审专家,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库成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优秀奖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武警部队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论文30篇,被SCI收录4篇;主编、参编教材2部。

付正英,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天津分会委员,《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沧州医教研究杂志》等4种杂志编委。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5项、医疗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78篇,参编专著5部、教学录像片1部,主持研发的妇科病治疗新药获武警部队非标制剂批号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陈礼明,主任医师,附属医院副院长(2007.03-2010.12)。天津市社区卫生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天津市医院协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第二届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获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主编专著2部。

陈亚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英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优生优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生殖医学杂志》、《国际妇产科杂志》等6种杂志编委。曾获得武警部队“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武警部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军队院校育才金奖等荣誉和奖励。承担国家、天津市等各级科研课题11项,获*、省部级各类奖项9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8部。

牛云彤,主任医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天津市卫生行业“诚信标兵”等荣誉;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持武警部队课题2项、学院课题2项,发表论文40多篇,翻译编写书籍3部。

孙奕,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天津市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10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主持、参与国家、天津市和武警部队课题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4篇;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出版专著1部。

张淑香,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市及河东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工伤鉴定委员会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医学救援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曾获得武警部队后勤部“优秀基层*”、天津市河东区“十大杰出为民人物”、天津市“卫生行业诚信标兵”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承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课题1项,学院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2部。

王淑琴,研究馆员。曾获得“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自主研发的“军校医学数字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系统V1.0”,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全军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武警院校教育转型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

刘仁亮,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后勤理论研究专家,*7台“讲武堂”特聘专家,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总后勤部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站站长,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总后勤部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库成员,总后勤部新一代后勤理论丛书编审工作办公室成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国防大学研究生教育同行专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军级成果奖10余项。承担各级课题近百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后勤理论丛书》等著作10余部,独立撰写出版《百年中国军事后勤理论发展研究》。

李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五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第一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5种国际期刊审稿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各1次,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天津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次。承担天津市科委、卫生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武警部队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被SCI收录4篇。

张敏,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健身指导师,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客座教授,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军事训练医学专业组委员,全军军事教育学会军事基础教育研究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体育研究会理事,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兼职专家,武警8630部队体能训练指导专家。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郭春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第八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大肠肿瘤学组常委,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专业委员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第四届消化内镜学会常委、腹腔镜学组副主委,天津市肝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天津市药监局医疗器械审评专家,《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常务编委。曾获得武警部队“优秀教员”等荣誉;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完成各级研究课题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1篇,参编专著1部,获医学专利1项。

李艳菊,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全军护理专业委员会护理教育与心理学组委员,武警部队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兼职专家。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护理标兵”等荣誉;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主持武警部队课题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3部,获国家实用型专利4项。

李贤慧,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多项,主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陈新孝,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编写各类教材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20余篇。

李爱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三类岗位津贴。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防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曾获武警部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军队院校育才金奖等荣誉和奖励;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2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吴克学,教授,学院“教学名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科学*学会理事,武警部队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授。曾获得天津市东丽区“十佳军人”、军队育才银奖等荣誉和奖励;获武警部队首届优质大课比赛二等奖1次、武警部队文艺创作奖二等奖1次;获军队教学成果四等奖1次。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

王进礼,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解放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委员,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获武警部队“心理工作先进个人”、军队院校育才金奖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5部。

田军,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高血压病学组组长,卫生部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心脏学会冠心病分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大会(CIT)主席团成员,中国心脏大会(CHC)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经桡动脉PCI技术培训班专家组成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50篇,主编专著2部。自主研究创新的防治桡动脉术后闭塞方法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已被加拿大、捷克学者推广应用。

徐瑞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全军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职业与环境危害生物标志物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位和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全军育才奖银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6篇;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参与筹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职业与环境危害生物标志物实验室。2013年被遴选为武警部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姜铁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律学会(HRS)会员。先后荣获武警部队后勤部“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员”、“基层建设先进个人”,学院附属医院“十佳医生”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7项。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及天津市科委、天津医科大学等科研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郝邯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天津感染学组委员,天津市医药专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员”、“文明服务先进个人”,天津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曾承担*抗菌药物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参编著作2部。

李茹,教授。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心理学及心理治疗方面译著7部,编写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发表论著40余篇。

董彦,主任医师。天津市心脏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学院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4部。

谢茜,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武警审计研究中心理事,武警部队全军统评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金奖、武警部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教育科研成果奖17项,其中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1项,军队军事理论课题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主持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课题2项、全军军事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军队和武警部队其他课题2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ISTP收录检索3篇,核心期刊16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文集9部。

毛中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亚洲冷冻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和肿瘤消融治疗协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创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武警部队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科委面上项目1项。

熊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针灸学会副会长、针灸推拿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部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973课题1项,主持参加院级课题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中华百科全书·针灸卷》。

吕建新,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汽车工程协会会员,武警工程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武警工程大学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武警部队教育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院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4篇,核心期刊16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于洪泉,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全国胸外科分会委员,全军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委员,武警部队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5家杂志编委。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参编专著多部,发表论文65篇。

赵玉娟,主任医师,副教授。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获美国柯尔比医学网络优秀论文奖;主编、参编专著7部。主持参与武警部队、天津市科研及教学立项多项。

冯凯琳,主任医师,副教授,学院“教学名师”。天津市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3部。

李辉,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天津市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泌尿外科学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武警部队肾内科学会、急重症专业学会、血液净化质控组副主任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2项、医疗成果奖4项。主持武警部队课题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2篇。

张月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武警部队战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得武警部队后勤部“优秀*员”,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基层*”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武警心理评估系统的研制》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8部。

赵季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天津市心脏学会高血压与心衰专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曾获得武警部队“优秀教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承担学院课题4项。

陈立军,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天津分会理事,《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聘审稿专家,《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医学救援杂志》编委。曾获得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学院优质大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军队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主持、参加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及教学辅导书6部。

姬海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技能鉴定考评员,武警部队营房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武警部队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武警部队“优秀教师”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获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科技创新评比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1项、武警部队后勤科研项目1项;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论文6篇;主编(副主编)内部教材6部、内部用工具书4部,出版教材、专著6部。

李建国,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枢痛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获科研成果奖5项。完成天津市科学技术项目1项,学院课题2项;主编、参编专著7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魏路清,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呼吸与危重病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间质学组委员,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变态反应学组委员,武警部队呼吸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间质病学组组长,天津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等6种杂志编委。曾获得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全军育才金奖、武警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武警部队“基础建设先进个人”、天津市第二届“人民满意好医生”等荣誉和奖励;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获辽宁省及全军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5项。承担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武警部队科研基金课题5项,发表论文20多篇。

邢惠芝,主任医师,美英访问学者。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各级科技成果奖4项、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12篇。

钟士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神经内科学会委员,武警部队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救援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医疗成果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武警后勤学院及其他省级课题4项;主编、参编教材及论著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谢立群,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会员,天津市消化学会委员,天津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学院及天津市卫生局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收录2篇;参编著作6部。

张梅,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学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天津分会委员,天津心脏病学会理事,天津女性心脏健康学会副主委,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重症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委员会委员。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完成天津市科委、教委等课题6项,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天津市科委课题及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各1项;发表论文50篇;参编专著5部,主译专著3部;获专利1项。

谢文利,教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天津市药理学会理事,天津市心脏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武警后勤学院学报》编委。曾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武警部队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4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杨金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二、三类岗位津贴各1次。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军队“十一五”优秀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武警部队优秀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武警部队级以上装备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课题1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课题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完成的“防暴驱散车”、“防暴喷射自卫器”等10余项成果被武警部队、*部门推广应用。

李宏,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副教授。获天津市科技成果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开展新技术并填补天津市空白3项,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2部。

韩文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部队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陕西省汽车学会会员。曾获得武警部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军队院校育才银奖等荣誉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获国家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4部。

蔺久龄,编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杂志编委会委员。曾获“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提名奖”、首届“中国武警出版奖”、“解放军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荣誉;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发表论文84篇,主编、参编著作15部。

王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武警部队课题2项),主持武警部队项目1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5篇,EI检索3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获国家专利3项。

王文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亚洲关节镜学会中国分会(APKASSChina)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解放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镜与运动医学组委员,武警部队训练伤与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国临床康复》等3家杂志编委。曾获天津市河东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医疗成果三等奖、教学成果优秀奖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编著作5部,获国家专利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5、科研概况

武警后勤学院自建校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支撑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以全军2110重点学科-军事预防医学以及营区医学、救援医学、心理学等为重点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244余项科技成果;拥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实验室、武警部队军事预防医学和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两个研究所、一个中心实验室。其中心血管病研究所拥有价值1500多万元以上科研设备和净化的研究室,在国内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天津市职业与环境危害生物标志物重点实验室具有国内最先进的蛋白质分析系统。jjhhghh

6、专业介绍与招生

军队财务管理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指挥、懂技术、会管理、善理财”,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现代警官基本素质,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技术精湛,有较强科研和保障能力,精通武警后勤财务业务,适应武警部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和遂行多样化任务应急财务保障需要,能胜任武警部队后勤财务、审计部门工作的管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特色

通过理论讲授,较好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财务保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熟悉财务工作程序,精通各级财务业务;通过参观见学、上机操作,掌握财务工作方法程序,熟悉武警财务法规制度以及武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下部队实习,熟悉基层财务管理的内容、原则、标准以及方法,会组织经费供应与管理,懂会计账务处理;通过应急财务保障和财会综合模拟训练,培养实施平时和“处突”财务保障的能力,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员指导、作业布置、上机操作和论文写作及教员课题研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招生对象、学制

(一)招生对象:地方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

(二)学制:四年。

(三)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财政学、会计学、后方专业勤务。

主干课程:武警财务管理学、武警会计、武警基建财务管理、武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

五、考核评价及实施办法

各科课程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课终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也可与口试、答辩、实验和写论文相结合方式进行,但闭卷笔试以外的成绩不超过30%。变更考核方式,考前应报教务处核准。毕业设计(论文)和综合素质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学员升留级、退学等,按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六、毕业与学位

学员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按学籍管理规定考核合格且选修课修满60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综合素质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依据《武警后勤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武警营房管理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讲政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基础素质厚、专业口径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胜任武警部队现代营房建设和遂行多样化任务营房保障工作的现代警官。

二、人才培养特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为依据,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牵引,以建设现代营房为目标,紧密结合武警部队任务需求,突出专业素养,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创新教育,培养满足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和现代营房建设人才需求,集技术、管理、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人才,使学员既能适应第一任职岗位需要,又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本专业具有学科点多,综合性强,融合度高,指向性明的特色和优势。

三、招生对象、学制学分及时间分配

(一)招生对象:地方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

(二)学制:四年。

(三)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军队管理学、军事后勤学。

主干课程:武警房地产管理、遂行多样化任务营房保障、营房建筑学、生态营区规划与建设、营区给排水管理、营区供暖通风与空调、营区供电管理。

六、考核评价及实施办法

各科课程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课终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也可与口试、答辩、实验和写论文相结合方式进行,但闭卷笔试以外的成绩不超过30%。变更考核方式,考前应报教务处核准。毕业设计(论文)和综合素质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学员升留级、退学等,按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七、毕(结)业与学位

学员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按学籍管理规定考核合格且选修课修满60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综合素质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依据《武警后勤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救援方向)

(五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专业技术警官基本素质,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卫勤保障工作需要,从事重大突发事件中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指技合一”型救援医学专门人才。

三、招生对象和学制

(一)招生对象:地方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士兵。

(二)学制:5年。

(三)学位:医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干课程:诊断学、内科与野战内科学、外科及野战外科学、急诊医学、战创伤外科学、危重症医学、救援管理学、部队流行病学、核化生武器损伤防治学。

五、考核评价及实施办法

各科课程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课终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也可与口试、答辩、实验和写论文相结合方式进行,但闭卷笔试以外的成绩不超过30%。变更考核方式,考前应报教务处核准。毕业考试课程为政治、军体、专业课和军事医学。专业课毕业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实践技能考核在医院实习期间进行;专业理论、军事医学考试在学员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内科学、外科及野战外科学、战创伤外科学、危重症医学、医学救援技术、救援管理学、武警卫生勤务学。学员升留级、退学等,按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六、毕(结)业与学位

学员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按学籍管理规定考核合格且选修课修满6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依据《武警后勤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检验专业

(五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专业技术警官基本素质,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需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需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招生对象和学制

(一)招生对象:地方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士兵。

(二)学制:5年。

(三)学位:医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检验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干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部队卫生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学、血液学检验。

五、考核评价及实施办法

各科课程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课终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也可与口试、答辩、实验和写论文相结合方式进行,但闭卷笔试以外的成绩不超过30%。变更考核方式,考前应报教务处核准。毕业考试课程为政治、军体、专业课。专业课毕业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实践技能考核在医院实习期间进行;专业理论考试在学员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内容为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学、血液学检验。学员升留级、退学等,按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六、毕(结)业与学位

学员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按学籍管理规定考核合格且选修课修满6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依据《武警后勤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药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专业技术警官基本素质,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需要,从事药物制剂、鉴定及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适应信息化武警建设和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需要,从事药物制剂、鉴定及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招生对象和学制

(一)招生对象:地方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士兵。

(二)学制:4年。

(三)学位:理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干课程: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军队药材管理学、医院药事管理等。

五、考核评价及实施办法

各科课程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课终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也可与口试、答辩、实验和写论文相结合方式进行,但闭卷笔试以外的成绩不超过30%。变更考核方式,考前应报教务处核准。毕业考试课程为政治、军体、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学员提交毕业论文后由系组织进行论文审查和答辩。学员升留级、退学等,按学籍管理条例执行。

六、毕(结)业与学位

学员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按学籍管理规定考核合格且选修课修满40学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经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依据《武警后勤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7、政审条件

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民军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历史清白,政治可靠,作风正派,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心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而志愿献身国防事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录取和接收:

一、对中国*和*制度有不满言行的。

二、泄露党、国家和军队秘密的;与出逃国外、*或在国外、*参加间谍和反动组织的直系、旁系亲属关系密切,政治上可疑的。

三、组织、参加境内外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以当地*部门认定的为准)的;组织、支持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静坐、绝食、罢课等活动的。

四、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被依法劳动教养、行政拘留过的;因违法犯罪正受侦查、起诉、审判而未结案的,以及司法部门正在调查、控制的犯罪嫌疑人;因民事、经济等方面纠纷的诉讼尚未解决的。

五、参加过“*”以及被*部门确定为对社会有危害的气功组织的;直系亲属、直接抚养者或其他关系密切的旁系亲属系“*”、对社会有危害气功组织的骨干分子,或顽固不化、继续坚持错误立场的。

六、有流氓、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走私贩私、卖淫嫖娼、吸食毒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行为的。

七、笃信宗教、多次参加宗教组织活动的。

八、道德品质不好,组织纪律性差,犯有严重错误受过处分的。

九、刺有非民族风俗习惯的文身图案和“字”、“点”,并带有政治性问题或属于犯罪团伙标志的。

十、直系亲属、关系密切的旁系亲属或其他直接抚养者中,被判刑或受过组织处理,而本人不能正确对待的。

十一、由于其他原因,其现实表现难以查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