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
阮瑀(?~212),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少时曾受学于蔡邕。建安初,避役隐居,曹操素闻□名,召为司空军师祭酒,管记室。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瑀有集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阮元瑜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算很大,但他的儿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贤”之首,孙子阮咸发明了琵琶,曾孙阮孚留下了“阮囊羞涩”的佳话。
出生地:河南开封
1、生平
阮瑀
师从蔡邕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书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前。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邕是隶书大师,于是承担此重任。用时年余,将字写在石碑上,精工雕刻,共立碑四十六通,此为中国之最。碑成,前往观赏学习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达数月之久”。阮瑀是其中之一。阮瑀曾三次求蔡邕为师,蔡邕深为感动,于是认真教阮瑀钻研经典,学习书法及音律,其间,阮瑀也有出色的表现,连蔡邕也称他为“奇人”,因而声名大振。
被逼出山
阮瑀跟着蔡邕学习,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可以出来为国家效力了,但他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想为这个乱世效力,就赶上驴车,载着书,向尘世挥手作别,进山去了。
曹操听说了阮瑀的大名,便想让阮瑀出来做官,但阮瑀不想做官,拒不赴任。曹操三次派人去阮家求阮瑀入朝做官,共创大事业,阮瑀三次拒绝,并出言不逊:“我阮瑀只求一生与诗书为伴,绝不同曹操这样强暴之人为伍。”
曹操求贤若渴,第四次派人请阮瑀,并令“如不来则加以捆绑,绝不允许逃避为国尽力之职”。阮瑀一听,心惊肉跳,趁机逃往深山茂林之中。曹操听到回报,十分生气,便派士兵放火烧山。山火熊熊,阮瑀实在无处可藏,只得下山,随士兵到许昌,听凭曹操处置。
文思敏捷
阮瑀出山后,内心仍不大情愿,办事也不是很尽心,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曹操见他独自坐在旁边一语不发,有意羞辱他,借机大发雷霆,把他赶入乐工的行列。阮瑀看透了曹操的心思,于是抚琴而歌,即席唱道:“弈弈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曲调和谐美妙,而且有赞美曹操、表示愿为曹操效忠之间。曹操听了大为高兴,决定信任并重用他。从此以后,阮瑀便成了曹氏集团重要的文职官员,与陈琳共同起草国书和檄文。
陈琳也是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曾效力于何进,劝阻何进召董卓进京,何进不听,结果事败被杀。后来,陈琳跟随袁绍,袁绍军中文书多出自他的手下,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历数曹操罪状,风格雄放,笔力强劲,令曹操悚然汗出。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陈琳被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留为已用。陈琳乱时世之中三易其主。
阮瑀与陈琳齐名,都是以擅长章表书记而闻名,当时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二人之手。阮瑀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而且不用修改。有一次,阮瑀随军西征,曹操让他草拟一封致关西军阀韩遂的书信。阮瑀人不下马,沉吟片刻,片刻之间便挥笔而成。曹操看了半天,竟不能增减一字。
诗文名世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拉拢孙权,让阮瑀代笔写信,与东吴交涉,阮瑀写下他的代表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信中写道:“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仰挫也。江陵之守,物尽谷禅,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许多人认为,阮瑀之所以这写,是因为曹操讳败。这番话如果是在曹操内部讲或者是在朝中讲,应该是讳败,但由阮瑀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孙权就值得商榷。赤壁之战孙权是当事人是了如指掌的,曹操不至于傻到去忽悠孙权。于是,有人在《孙权传》中找到“公烧其馀船引退”的记载,用以证实曹操自烧船的可能性。
不管《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陈述事实如何,它作为文学作品,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这篇文章思理绵密,读起来文气顺畅,收放自如。曹丕称赞说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阮瑀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的诗歌语言朴素,情真意切,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他的名作《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到后母虐待和遗弃的悲惨命运,从侧面反映了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悲戚感人。他的《咏史诗》无情地批判了历史上的暴政,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在建安七子中,阮瑀诗歌的格调最为凄凉低沉。由于身处动荡年代,饱受乱离之苦,阮瑀渴望建军功立业,时常发出人生短暂的哀叹。“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这些诗句都表现出阮瑀内心的不安和无奈。他的《七哀诗》、《怨诗》等格调凄凉低沉,都是感人的悲愤之作,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心向曹丕
就个人而言,阮瑀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无论仕途还是文途,他走得都较为顺畅。他诗文中的慷慨悲凉,不是为自己命运的慨叹,而是对时代的忧虑。诸侯割据,政治黑暗,战火绵延近百年,万千苍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他和建安时代的其他文人一样,感伤离乱,悲天悯人,从而使诗文忧愤凝重,具有了悲壮慷慨的基调。
阮瑀虽然曾经躲进深山,却并非真正的归隐者。他内心充满政治热情,渴望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
在曹操晚年,曹丕与曹植的帝位之争更加激烈。在曹操立太子的问题上,阮瑀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他与曹丕的关系似乎更近些,也倾向于曹丕。有一次,阮瑀正在和曹丕谈诗论文,司马懿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曹丕见他面露喜色,忍不住问有何喜事,司马懿故作神秘说:“天大的喜事!”阮瑀说:“能有什么事?眼下什么事也没有立嗣的事情大啊。”司马懿果然说出曹操决意册立曹丕为世子了。
司马懿便把曹操和他讨论立嗣的事情细说了一遍。阮瑀听后,悄悄对司马懿说:曹操决意册立曹丕为世子,对曹丕自然是喜事,但对司马懿却是吉凶难料。
司马懿听他话里有话,赶紧背过曹丕,虚心请教。阮瑀说:“立嗣这样的事情,你直接和主公讨论,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旦主公的态度有了变化,你的处境岂不是很危险?以你的文笔才华,在文学上下工夫,一定会有建树。”司马懿却说:“我的文才有限,何况生逢乱世,写诗作赋于世无补。我们司马氏都是在战马上建功立业的,我理应发扬光大先祖的丰功伟绩。要紧的还是拯世补天,辅佐大王平天下,开创盛世伟业呀!”曹丕听后非常赞同,说:“大丈夫生身立世,就要有一番大作为,岂能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后来,曹丕当了皇帝,果然重用司马懿。
2、后代
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3、作品风格
阮瑀
阮瑀的诗作则基本上都是五言诗。
《杂诗》其一:“临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悲风”,在建安诗歌中屡见不鲜,它是当时社会及文人心态的反映。诗人临川而叹,感到整个世界都浸在一种可悲的氛围之中。“丁年不再遇,富贵不重来”(《七哀》),令人生悲;“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苦雨》),令人生悲;“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失题〔白发随栉堕〕),令人生悲;……“多悲风”,正是诗人面对一个混乱而又凄惨的世界发出的感慨。它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不仅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体现了他诗歌的风格。
4、诗词欣赏
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琴歌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咏史诗二首
一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二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七哀诗
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冖=宀}{冥冖=宀}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能。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
公宴诗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布惠绥人物。降爱常所亲。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诗
临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揽衣起踯躅。上观心与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鸡鸣当何时。朝晨尚未央。还坐长叹息。忧忧安可忘。
诗
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念当复离别。涉路险且夷。思虑益惆怅。泪下沾裳衣。
诗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诗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疎迟。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诗
苦雨滋玄冬。引日弥且长。丹墀自歼殪。深树犹沾裳。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登台望江沔。阳侯沛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