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鳞薹草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高30-50厘米,较细,三棱形,坚挺,上部微粗糙,基部叶鞘无叶片或具短叶片。叶上部的长于秆,下部的短于秆,宽3-4毫米,中脉微凹呈浅沟状,叶缘稍外卷,边缘和背面粗糙,叶鞘较长;苞片叶状,长于小穗,苞鞘短。小穗3-4,上部小穗间距短,下部的稍疏离;顶生雄小穗线形,长1-2厘米,具短柄;侧生雌小穗窄圆柱形,长1-3厘米,疏生10几朵花,柄较细长。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4毫米,先端急尖,具短芒,基部合生抱小穗轴,膜质,淡黄色,具锈褐色斑点,具中脉。果囊斜展,菱状椭圆形,三棱状,长约5毫米,纸质,灰绿色,细脉多条,无毛,有时边缘被短硬毛,具短柄,喙稍宽短,喙口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3毫米,顶端具长尖头;花柱短,基部稍增粗,柱头3。花果期5-6月。
中文学名:杯鳞薹草
拉丁学名:CarexpoculisquamaKukenth.
拼音:beilin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
茎:秆密丛生,高30-50厘米,较细,三棱形,坚挺,上部微粗糙,基部叶鞘无叶片或具短叶片。
叶:叶上部的长于秆,下部的短于秆,宽3-4毫米,中脉微凹呈浅沟状,叶缘稍外卷,边缘和背面粗糙,叶鞘较长;苞片叶状,长于小穗,苞鞘短。
花:小穗3-4,上部小穗间距短,下部的稍疏离;顶生雄小穗线形,长1-2厘米,具短柄;侧生雌小穗窄圆柱形,长1-3厘米,疏生10几朵花,柄较细长。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4毫米,先端急尖,具短芒,基部合生抱小穗轴,膜质,淡黄色,具锈褐色斑点,具中脉。
果:果囊斜展,菱状椭圆形,三棱状,长约5毫米,纸质,灰绿色,细脉多条,无毛,有时边缘被短硬毛,具短柄,喙稍宽短,喙口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3毫米,顶端具长尖头;花柱短,基部稍增粗,柱头3。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高30-50厘米,较细,三棱形,坚挺,上部微粗糙,基部叶鞘无叶片或具短叶片。叶上部的长于秆,下部的短于秆,宽3-4毫米,中脉微凹呈浅沟状,叶缘稍外卷,边缘和背面粗糙,叶鞘较长;苞片叶状,长于小穗,苞鞘短。小穗3-4,上部小穗间距短,下部的稍疏离;顶生雄小穗线形,长1-2厘米,具短柄;侧生雌小穗窄圆柱形,长1-3厘米,疏生10几朵花,柄较细长。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4毫米,先端急尖,具短芒,基部合生抱小穗轴,膜质,淡黄色,具锈褐色斑点,具中脉。果囊斜展,菱状椭圆形,三棱状,长约5毫米,纸质,灰绿色,细脉多条,无毛,有时边缘被短硬毛,具短柄,喙稍宽短,喙口具2齿。小坚果紧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3毫米,顶端具长尖头;花柱短,基部稍增粗,柱头3。花果期5-6月。
2、产地分布
产地:江苏、安徽及浙江
生境:沟边或池塘边潮湿地
3、分类文献
CarexpoculisquamaKukenth.inFeddeRepert.Nov.Sp.27:111,1929;OhwiinActaPhytotax.Geobot.6:149,1937etinMem.Coll.Sci.KyotoImper.Univ.Ser.B.18:170,1943;江苏植物志上册:312,图554,197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