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刹英雄纪念碑
黎刹纪念碑(BantayogniJoseRizal)最初称为“指路明灯”(MottoStella),位于菲律宾马尼拉黎刹公园内,纪念菲律宾爱国者黎刹。烈士的青铜站立雕塑后方,是一方尖碑,下面的基座埋葬着烈士的遗体。基座上的碑文写着:“纪念荷西·黎刹,爱国者和烈士,1896年12月30日在BagumbayanField处决。此纪念碑由菲律宾群岛的人民敬献”。
1、简介
黎刹纪念碑(BantayogniJoseRizal)最初称为“指路明灯”(MottoStella),位于菲律宾马尼拉黎刹公园内,纪念菲律宾爱国者黎刹。烈士的青铜站立雕塑后方,是一方尖碑,下面的基座埋葬着烈士的遗体。基座上的碑文写着:“纪念荷西·黎刹,爱国者和烈士,1896年12月30日在BagumbayanField处决。此纪念碑由菲律宾群岛的人民敬献”。
2、菲律宾传奇“国父”何塞·黎刹
1861年6月19日,黎刹出生于内湖省卡兰巴镇。他自幼聪慧,品学兼优,1875年,14岁的他就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入皇家教会大学,攻读哲学,兼学美术,后因母患眼疾,遂改读医科。18岁时,他写出《给菲律宾青年》这首鼓舞人心的爱国诗篇,获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被誉为菲律宾青年诗人。
他是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眼科医生,一名精通多国文字的语言天才,一名留下传世诗篇的文学家、诗人,一名不惧砍头的革命者。他还有着华人血统。
菲律宾传奇“国父”:何塞·黎刹
1882年,21岁的黎刹赴欧洲,曾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三年后,他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执教,被欧洲学术界公认为有成就的学者。1887年在欧洲执教时,他用西班牙文创作了《社会毒瘤》一书,揭露、鞭笞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对菲律宾人民的残酷统治。四年之后,又出版该书的续篇《起义者》。有学者认为,这两部名著是东方最早的反殖*义长篇小说,是唤起民族觉醒的号角,也是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暴行的控诉书和菲律宾民族的苦难写照。
黎刹可以称得上是个全才,除医学外,还懂得绘画、雕刻、哲学和历史等。此外,他还颇具语言天赋,有人说他精通22国文字,保守点算,至少精通菲语、西班牙文和拉丁文,懂得英、法、德、意、日等国文字以及中文等。
受家庭环境熏陶,黎刹从小就痛恨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对菲律宾人民的歧视和压迫。1892年6月,黎刹回到菲律宾,创立“菲律宾联盟”,领导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残酷镇压。同年7月7日,黎刹被捕流放到遥远荒僻的棉兰老岛。1896年,他被押回马尼拉,*在圣地亚哥堡。同年12月30日凌晨,殖民当局以“非法结社和文字煽动*”的罪名在马尼拉将其处死。临刑前,应未婚妻、来自香港的爱尔兰姑娘约瑟芬·布蕾肯要求,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据说,黎刹走上刑场时平静如常、毫无惧色。而负责执刑的士兵则在回到营房后悲痛地哭泣。
临刑前一天,黎刹在圣地亚哥古堡牢狱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他把这首抒情长诗藏在酒精灯里,交给前来探监的妹妹特莉妮达带出*,再由妻子布蕾肯带到香港,并最终于1897年1月发表。这就是黎刹用生命写成的不朽诗篇《永别了,我的祖国》。全诗共14节,每节5行,字字如泣,句句豪迈,既表达了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也展示了其为了祖国宁可断头颅、洒热血的豪迈气概。
黎刹殉国时年仅35岁。他的壮烈牺牲使菲律宾人意识到,除了脱离西班牙独立外别无选择。黎刹去世后不到两年,西班牙统治即被推翻。此后,又经过数十年的抗美、抗日斗争,终于在1946年宣布独立,成立了菲律宾*。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菲律宾人民在其就义的地方修建公园并命名为“黎刹公园”,菲国各大小城镇也都有黎刹大道或黎刹纪念碑,他牺牲的日子被国家立法定为“黎刹纪念日”,他所出生的内湖省改名为“黎刹省”。而黎刹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成为菲律宾青少年必读的教科书,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黎刹成为连接中菲友谊的纽带。早在18世纪末,中国就开始关注黎刹和他的作品。1897年,梁启超先生最早翻译了黎刹的绝命诗“方见天际破晓,我即与世长辞,朦胧夜色已尽,光明白日将至;若是天色黯淡,有我鲜血在此,任凭祖国需要,倾注又何足惜;洒落一片殷红,初升曙光染赤”,以此激励国人。鲁迅先生对黎刹极为推崇,称他从黎刹的小说里听到“爱国者的声音”和“真挚壮烈悲凉的声音”,而这是他最注意和最愿听的。此后,也有不少中国学者、作家对黎刹的作品持续关注。到了1999年,中国对黎刹的关注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菲两国历史学家长期艰苦探索的基础上,菲爱国华侨蔡金钟先生从菲国家图书馆获得的一份关键性历史文献证明,黎刹祖籍在泉州市晋江县罗山镇上郭村。这一考证亦得到中菲两国*的认可。黎刹根在中国的消息在菲政要及华人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0年5月20日,时任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亲往上郭村主持“黎刹纪念广场”奠基仪式。在纪念中菲建交36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的讲话同样从缅怀黎刹这位革命先驱开始。正如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的那样:“黎刹根在中国的成功考证,是中菲友好关系的巨大资产和无价之宝。”
黎刹的影响同样遍及世界。长篇小说《社会毒瘤》和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已成为各国公认的世界文学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