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镇
渭南市临渭区辖镇。1958年属长丰公社,1959年建崇宁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樊庄、崇宁、郭村、王尧、严家、隐村、靳尚、五星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盛产苹果。1928年5月1日,在这里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崇宁区苏维埃。
中文名:崇宁镇
行政代码:610502107
身份证前6位:610502
长途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隶属政区:临渭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E
辖区面积:25km2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人口密度:833人/km2
1、地方简介
崇宁镇位于渭南东塬,渭桥公路穿境而过,距市区18公里,是著名的渭华起义发祥地,陕西第一个苏维埃诞生地,被省*指定为革命老区。南靠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北望涛涛的渭河长水,东临华县赤水河,西傍渭南人民的母亲河——沋河,这就是渭南有名的长寿塬。有诗歌曰:“天赐长寿塬,遇风起露水,见苗收一半,神州多少田,难求此家园,渭华起义彪史册,老区人民多壮志,和谐发展谱新篇”。全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余亩,总人口2.7万余人;下辖25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32个基层党支部,党员914名,驻有24个集镇单位。是东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塬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
2、行政区划
崇宁镇
崇宁镇区划
610502107200121崇宁村
610502107201220樊庄村
610502107202220郭村
610502107203220王尧村
610502107204220严家村
610502107205220隐村
610502107206220五星村
610502107207220靳尚村
610502107208220线王村
610502107209220冯家村
610502107210220郭向村
610502107211220宋家村
610502107212220申田村
610502107213220田村寺村
610502107214220花庙村
610502107215220杈张村
610502107216220左家村
610502107217220尹家村
610502107218220斗田村
610502107219220徐村
610502107220220仁村
610502107221220小官村
610502107222220小官堡村
610502107223220段村
610502107224220昝王村
3、地方人口
崇宁镇
崇宁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110
男5102
女5008
家庭户户数2599
家庭户总人口(总)10101
家庭户男5093
家庭户女5008
0-14岁(总)2878
0-14岁男1543
0-14岁女1335
15-64岁(总)6514
15-64岁男3246
15-64岁女3268
65岁及以上(总)718
65岁及以上男313
65岁及以上女40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691
4、自然气候
渭南崇宁镇属暖温带半干旱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冷晴干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春季暖气团*逐渐转强,气温渐高,降水渐多。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炎热多雨,多雷暴和冰雹天气。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秋初常有连阴雨。十月份以后,气温、风速降低,降水显著减少。全年气候特点是: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水热同季,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霜雹灾害多。春季升温快,多风;夏季高温酷暑多伏旱;秋季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由于境内地貌特点,气候南北差异大。渭北平原为温暖干旱棉粮区,热量为全县之冠,年平均气温13.8℃~14.1℃;降水条件较差,年雨量514.8毫米。渭河沿岸为温暖轻旱棉粮菜区,热量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稍多,为555.8毫米左右。南部台原区为温和半湿润粮油区,热量条件较差,年平均气温12.8℃~13.2℃;降水量为587.2~653.3毫米。最南部秦岭山丘地为温凉湿润林牧粮区,热量资源最差,年平均气温12.5℃;降水926.2毫米,为全县之冠。
5、动植物资源
崇宁地方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历来是陕西省最优的农业生态区。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
6、农业发展
渭南市临渭区崇宁镇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区),是国家秦川牛保种区之一。全区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区域幅员辽阔,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14-32公里,国土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从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源和渭北平原,平原面积占60%以上。现有耕地面积113万亩。土地平坦、肥沃,有效灌溉面积98万亩,已形成灌、排、防洪于一体的水利设施系统。种植业以粮、棉、菜、瓜、果为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0多万亩,复种指数148.7%。养殖业以牛、鸡、猪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林果、蔬菜、畜牧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粮经比例已调整到4.5:5.5。一是粮棉油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面积141万亩,其中优质小麦30万亩左右,名特优杂粮约5万亩,总产达35万吨左右;优质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15万担;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7万亩,总产1.2万吨。二是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按照"连片种植、规模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突出抓了六个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塑棚设施蔬菜面积6.2万亩,实现产值2.2亿元。三是林果业以品质和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了"优果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果业生产不断向优质化方向迈进,全区水果面积12.1万亩,其中优质酥梨5.4万亩、苹果4.9万亩,水果总产8.6万吨,优果率达到75%以上。同时,依托黄河生态示范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万亩优质冬枣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冬枣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效益十分显著。四是围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目标,按照稳定猪鸡生产,突出发展秦川牛,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畜,积极推广工厂化和规模化养殖的思路,采取各种有效的扶持推动措施,促使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大家畜存栏达到9.3万头,实现产值2.33亿元。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农业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将紧紧围绕林果、蔬菜、畜牧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引龙头带基地,建基地招龙头的思路,着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使农业生产尽快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
7、附近景点
司马迁祠墓
附近景点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韩城市博物馆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经市*批准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韩城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韩城文庙内,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占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有馆藏龙文物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数百件之多。自开馆以来,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优势,共举办展览达30个,现主要开设有《韩城历史文物陈列》,《木雕木刻陈列》,《石雕石刻陈列》,《韩城历代名入轶事陈列》,《著名作家杜鹏程纪念展》,《露天石刻陈列》,《黄河古象化石展》,等常年开放和永久性基本陈列七个。不仅担负着馆藏文物与文庙古建群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又常年开放,属我市旅游接待重要窗口单位之一,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财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大禹庙
韩城是大禹凿龙门之地,黄河龙门闻名天下,韩城境内龙站以下沿黄河一带有三十多个村庄,人们为纪念大禹凿龙门功绩,多数村庄都建有大禹庙,也称禹王庙,现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周原大禹庙。
周原大禹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完好,堪称禹庙之最。
周原大禹庙,位于城东2公里黄河崖畔周原村。占地面积1983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和正殿。献殿面阔明3间暗5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正殿面阔3间,殿内全部作神龛,龛为木作砖基,制作精致,有浮雕透雕和绘画,龛上藻井有彩色绘画168幅,花鸟人物,栩栩如生。龛内有3组彩塑神像,共12尊。主像为禹王坐像,居殿*,神态庄严,高2.5米,两旁侍配4尊。东为三头六臂驾龙腾雾的0神像,手执法器,面目狰狞,高2.45米,两旁侍配2尊。西为唐将汾阳王郭子仪夫妇并坐像,高2米,两旁侍者2尊。整个塑像技世精良,生动逼真。殿龛有壁画,殿内东西山墙有巨幅彩色壁画,东墙为《西游记》中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故事;西墙为郭子仪的“宴庆图”和“受降图”,一幅画两个场面,结合巧妙。庙内还保存有6架文武神楼,有造型不同的赫虎、灵观、观音、娘娘、牛王、马王、风神、雷神等塑像30尊。1998年国家和省市投资130多万元,进行了维修,形成了一条轴线,两进院落,三级平台的格局,现占地6500平方米。
8、地方特产
孝义甜桃
地方特产
孝义甜桃产于临渭区孝义乡。果型呈椭圆,顶平尖凹,梗洼窄深,合逢明显,成熟后阴面淡黄,阳面有红色状斑,肉质柔软,浆液较多,皮易离核,食之味鲜嫩、蜜桃。为桃中上品。
桥南苹果
苹果作为药用,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血益气,止渴生津和开胃健脾之功,对消化不良,食欲欠佳,胃部饱闷,气壅不通者,生吃或挤汁服之,可消食顺气,增加食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苹果能防止胆固醇升高、减少血糖含量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苹果有止泻、通便的作用。治疗单纯性轻度腹泻时,只吃苹果,不需用药,亦有疗效。因苹果所含有机酸能刺激肠道,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故能通大便,治疗便秘。它还具有补脑和安眠养神的功用。而且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1,对癌症有积极的抑制作用。苹果还有恢复疲劳,维护皮肤健美等作用。所以,古今中外总是称誉苹果是“保健之友”。
猕猴桃
猕猴桃是当今风扉世界的果品,被称为“水果之王”。其果实中含丰富、独特的营养成份,对人体具有特殊保健作用。尤其是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含量和组合配比,对人体的消化道癌症、心血管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和儿童健脑等方面具有特异的医疗保健功效。
2009年,陕西省猕猴桃面积达到58万亩,产量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8.6%和42.9%,成为全国猕猴桃第一大省,总产占到世界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陕西秦岭北麓、渭河以南地区为猕猴桃优生区,陕西省*近年决定把这里建成北半球猕猴桃生产、销售和加工重要基地。2009年,陕西省*以及猕猴桃主产市、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省级财政对每亩新建园补贴200元,市、县配套补贴不低于100元,这一惠农政策对扩大优生区面积,推进猕猴桃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