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龙川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0:52:19
...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7.09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中文名称:龙川县

别名:客家古邑

所属地区:广东省

*驻地:中山东路20号

邮政区码:517300

面积:3089平方公里

方言:客家语-粤中片/粤中片-龙川话

著名景点: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四都鹿湖禅院田心霍山

车牌代码:粤P

人口:95.6万人(2012年)

面积:3089平方公里

别名:客家古邑

外文名称:longchuan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辖24个镇

电话区号:0762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

人口:95.6万人(2012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1、龙川县概况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9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党史研究室确认为“*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7%,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中部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

龙川基础设施完善。纵贯我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源)梅(州)高速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一、二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已成为美丽的风景线,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龙川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力促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县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1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和1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2、历史沿革

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

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废帝大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南宋年间(420~479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河源、新丰县。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刘龑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所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佗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至此,龙川疆域成定局无变化。

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江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7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分设惠州、河源、汕尾、东莞4个市,龙川隶属河源市管辖。

3、行政区划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

2000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镇、田心镇、龙母镇、上坪镇、回龙镇、铁场镇、四都镇、义都镇、细坳镇、岩镇镇、黎咀镇、车田镇、新田镇、附城镇、黄石镇、丰稔镇、鹤市镇、锦归镇、黄布镇、麻布岗镇、紫市镇、登云镇、贝岭镇、赤光镇、通衢镇、佗城镇。

2002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郑马、岩镇、新田、石坑、锦归、附城、义都、谷前、麻布岗、枫树坝)。

2004年,将全县356个村民委员会减少至313个。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龙川县辖25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逥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岩镇、新田、附城、义都、麻布岗)。县人民*驻老隆镇。

4、自然资源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人口98.6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2.7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龙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历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锰、锌、钨矿总储量达46.7万吨。矿点分布10多处,为世


龙川县

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在石坑镇的乌石村,储量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位于紫市镇的花岗岩,储量大,品种多,均可露天开采。此外,优质稀有珍贵的黎咀天然矿泉水年流量27万吨,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被誉为“东方维希”。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9.1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92万公顷,山地面积24.43万公顷。

水资源:全县水域面积0.91万公顷。水资源以东江、韩江为主,全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为目前全省第二大水电站。

农林资源:全县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全县活立木积蓄量达2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1%。为发展山区资源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毛竹基地30万亩,茶叶基地20万亩,水果基地18.9万亩,此外,还有油茶、甘蔗、木薯等基地。

旅游资源方面:龙川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今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如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均名闻遐迩,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观光游览。风光秀丽的枫树坝库内游、东江漂流、梅子山矿泉山庄渡假村、五官塘生态旅游区、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还有霍山风景区,奇险秀丽、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如此古迹胜地,秀山丽水可谓是旅游的好去处。

5、文化习俗

一、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央太平天国失败后,话多客家人在清*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龙川县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6、旅游

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服务业日趋活跃。通过资源整合,有序打造生态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明骏知青村旅游度假山庄已竣工试业,佗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加大。霍山风景区、佗城学宫、越王庙、百姓宗祠等景点接待游客人数保持增长势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分别比增4.5%和-1.5%;积极落实“家电下乡”补贴等扩大群众消费需求政策,销售各类产品9554台(件),实现销售额4263.1万元。商贸物流、酒店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亿元,比增17.3%。

佗城

佗城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龙川县南部。西南毗邻河源市的柳城,蓝口,叶潭等镇,东北与本县的黄布,附城,鹤市等乡镇接壤,西北连义都镇。总面积163,5平方公里,人口36780人,距河源市区99公里。


佗城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有广东四大河流之一的东江,从东北向西南斜穿而过,河两岸多为狭窄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地带。西北部多山地,与本县义都镇交界的大帽山,海拔1175米,为本镇最高峰。其余地区多为丘陵地带。镇*所在地佗城,座落在本镇的中心,西南距广州302公里,东北距龙川县新县城劳隆镇10公里,北枕险峰连绵的熬山,南频奔腾不息的东江,205国道自西向东横贯北郊。这里自古以来是往返粤中,兴海,赣南乃至闽西之间的必经之处,为东江流域兵家必争之地。

燕仙岩

燕仙岩又名燕子岩,位于龙川县贝岭镇上盘管理区境内的一座大石山上。石山孤峰中悬,石梯入云,奇花异兽,风景清幽美丽。岩洞天成,泉水从石壁缝隙滴落,滴石成井,井水清洌甘甜。岩洞左边靠近石壁处有一石床,名曰:“仙人床”。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分析,极有可能是古人类穴居之处。

下塔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历史。塔身铭文砖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样,下塔为平面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米。塔外观黄灰色。花岗岩条石垫基,以上皆用砖砌。首层边长4.4米,西面辟一门可入塔腔,其余三面为假门。二层以上空心无梯,四面皆作假门。塔身外壁不设平座,不设斗栱,仅以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各层收分较大,呈锥形向上。此塔在粤东古塔中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砖墙。

鹿湖

鹿湖生态旅游区坐落于千年古县——广东龙川县四都镇新川村,距县城仅22公里之遥。鹿湖生态旅游区是集观光娱乐、骑马竞技、疗养避暑、休闲度假、入庙朝圣、古迹遗风、会议接待、生物考察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千年宝刹鹿湖禅寺就于景区之中。有“寂静山乡、佛门净土,世外仙境”之美誉。该景区是按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建设。

龙川九龙湾,四季如春,平均气温20℃左右,从而形成罕见的“冬江水暖、江雾蒸腾”的奇观。


鹿湖

九龙湾位于枫树坝水库下游至黎嘴镇河段,全程13公里。九曲成九湾,一湾一龙潭,顺流而下依次为:天龙潭、银河潭、白龙潭、紫龙潭、黄龙潭、天地潭、青龙潭、赤龙潭、金龙潭。相传2200多年前,秦朝大将赵佗统领三十万大军征百粤,天上玉皇差遣九神龙为赵佗大军保驾南征。赵佗平定百粤后,九龙神依恋此间美景,奏请玉帝准落居此地,九龙湾由此得名。

龙潭寺

龙潭寺座落于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风水宝地龙潭。此处风景如画,独占龙川八景中的两景,享有“龙潭瀑布”、“嶅峰雪霁”之称。龙潭寺历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赵佗书院,北宋年间改建为寺庙,清顺治年间扩建重修,期间香火鼎盛。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得于恢复重建。该寺是一座经*宗教事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该市比较有名的佛教场所。

7、特产

茶树菇

河源龙川盛产茶树菇。茶树菇又名茶新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


茶树菇

龙川柿饼

柿子属木本科植物,一般经枝植后3--5年便可产柿。柿饼是青柿子经削皮、脱水、脱涩、以传统日晒加工法与新式机器烘干法配合制成的新鲜柿饼、柿干,不但保存柿子的原有营养成分,且风味更佳,用于冷冻方式保存,可保存一年。柿饼、柿干富含果糖、葡萄糖、天然有机绪、锰、钙、维生素等天然营养食品,是选择养生食品的不错选择。每年九月霜降前后,柿子便可成熟。柿饼的制作,将成熟的柿子摘下,刨去皮,晒干、制成柿饼,后用竹篓装上禾秆,放进柿饼,渗些酶种,再用禾秆封捆好,半月以后每个柿饼如涂上一层白粉末一样,俗称“柿霜”。柿子肉脆味甘甜。将摘下的柿子用盐水或石灰水浸周许,便可吃,谓之“盐味柿”、“石灰柿”。

桂林茶

桂林茶是在海拔1170米绿色环境里生长,位于龙川大帽山下,是粤东北区一大名茶。桂林茶茶色清澈淡绿,香味浓郁、有抗氧化、清凉解毒、防脂、抗癌、抗衰老等功能。茶叶中的多酸类、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各种成份。

上一篇:侯洵

下一篇:玉屏侗族自治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