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汕尾市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0:56:26
...

汕尾市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经115°10'-115°37',北纬20°36'-22°54'。东临碣石湾与陆丰市金厢相望,北与海丰县接壤。总面积421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3年)。

中文名称:城区

外文名称:Chengqu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汕尾市

下辖地区:新港街道,凤山街道,马宫街道

*驻地:香洲街道

电话区号:0660

邮政区码:5166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

面积:302平方公里

人口:35.5万(2012年)

方言:海丰话白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凤山祖庙,龟龄岛,风车岛

火车站:汕尾站

车牌代码:粤N

行政代码:441502

1、概况

汕尾市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经115°10'-115°37',北纬20°36'-22°54'。东临碣石湾与陆丰市金厢相望,北与海丰县接壤。总面积421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3年)。

区人民*驻香洲街道香城路,邮编:516600。代码:441502。区号:0660。拼音:ChengQu。

2、行政区划

汕尾市城区辖7个街道、3个镇:新港街道、香洲街道、凤山街道、田墘街道、东洲街道、遮浪街道、马宫街道、红草镇、东涌镇、捷胜镇。其中,田墘街道、东洲街道、遮浪街道委托广东汕尾经济开发区管理。


汕尾市城区

3、历史沿革

1988年3月由海丰县析出东南沿海的汕尾、遮浪、田墘、捷胜、东涌、红草和马宫等7个镇建置设立汕尾市城区。

1993年析出田墘和遮浪两个镇另设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行政区域仍属城区管辖)。此后,城区辖4个镇和凤山、新港、香洲等3个街道(由原汕尾镇析立)。

1998年底,城区有66个管理区、20个居委会、210个自然村。

2000年,城区辖6个街道、4个镇。总人口409677人,各乡镇人口:新港街道42903香洲街道78202凤山街道62286田乾街道40006东洲街道19977遮浪街道25090红草镇33098马宫镇17921东涌镇49505捷胜镇4068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城区辖6个街道(新港、香洲、凤山、田墘、东洲、遮浪)、4个镇(捷胜、马官、红草、东涌),79个村委会、35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城区辖7个街道(香洲、新港、凤山、田墘、东洲、遮浪、马宫)、3个镇(捷胜、红草、东涌)。

4、自然资源

区内海洋渔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汕尾港、马宫港、捷胜港都是天然的优良渔港,其中,汕尾港更是全国六大特级渔港之一、全国闻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和全国渔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区有传统渔场3万平方公里,盛产鲍鱼、龙虾、石斑、鲳鱼、海胆等100多种优质高档的水产品;沿海滩涂10万亩,适宜开发对虾、鲍鱼等海养基地;物产丰富,盛产荔枝、龙眼、芒果等优质水果;矿产资源有锡、锆、钛、钨、石英砂、玻璃砂等。

5、经济

建区以来,城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4.4亿元,比2005年增长20.2%。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由2005年的27.96:35.01:37.03调整为22.65:37.67:39.68。财税收入大幅增加,2006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8.32%。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亿元,比增21.3%。

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迈上新水平

城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生活设施齐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相关产业配套,发展规划科学,投资环境优良。城区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并充分利用第二届城区中华妈祖文化节、首届城区龙舟赛暨经贸活动、纪念澎湃诞辰110周年暨2006经贸活动等有利契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


汕尾市城区

与香港、珠三角等地的经贸合作,促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区新签利用外资合同8宗,合同规定投资额5412万美元,比增19.6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10万美元,比增20%;外经贸出口总额8023万美元,比增30.6%。招商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为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经济规模,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完善。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6.2亿元,比增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完成产值32.2亿元,比增36.8%;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区现有个体工商户9837户,从业人员25202人,注册资金2.089亿元;私营企业254家,从业人员2559人,注册资金1.89亿元。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红草埔边工业区、马宫长沙湾工业区、东涌工业区三大载体,落户企业达60多家,发挥了园区聚集效应。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6.67亿元,比增4.1%。渔业作为城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其发展持续健康稳定,生产后勤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完备,2006年全区渔业总产量192917吨,总产值13.39亿元,分别比增2.3%和2.5%。在农村建设方面,紧抓村镇规模、创建生态文明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农民负担逐步减轻,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城区享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盛誉,品清湖、鲤鱼尾、沙舌屏障、百里海滩、马铃山惊涛绝壁、捷胜小海、龟龄岛等滨海旅游景点风光旖旎;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黎明洞、坎下城和新器时期生活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历史古迹众多。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凤山祖庙旅游区已成为城区的旅游“名片”。目前,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全区共接待旅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亿多元,分别比增15.3%和18.5%。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市场消费畅旺,商贸流通活跃。2006年全区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38亿元,比增21.3%,增幅居全市首位,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6、社会事业

城区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城区中华妈祖文化节、妈祖文化研讨会、首届汕尾市城区龙舟赛暨经贸活动、协助市举办纪念彭湃诞辰110周年暨经贸活动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提高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动了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汕尾市城区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1.53%,同比增长55.13%。全区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

7、历史文化

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尾市城区历史悠久,四季如春。自远古时代开始,这里便有先民居住,创造了我国东南沿海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几千年邪正之争的拼力搏斗,达到了尊优汰劣的历史必然。使得这里的文化更为闪烁着令人注目的光辉。

古朴、纯真、正义、善良、大度、勤劳是这里深厚文化底蕴的基调;蓝天碧海、青山绿畴、奇峰异石是这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古今相承、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这里人文状况和景观的总体体现。只要你能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便会产生一种“梦里寻他千百度”,原来他在“丛中笑”的奇妙感受。

妈祖文化

妈祖于中古时期传入汕尾。其象征和平友谊的精神和救苦救难、扶危济困的美德,正是具有海一样胸怀的汕尾人民的精神需要。因为昔日汕尾以渔为主,渔民四海为家,十分需要凝聚众人之力战天斗地求生存。于是渔民崇拜妈祖,并以妈祖精神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妈祖文化。出海时,无论谁家渔船遇难,总会拼死相救;作业间,若发现海上浮来尸体,便会不管渔汛再好,也会专程把尸体载回岸上,备棺厚葬,四时奉祀;谁家遇到天灾人祸,大家便会集腋成裘,尽力相助;邻里之间,有谁缺物缺钱,总能得到真情相待:只要他人家里有,便能照借不误;一船捕获丰,便会通知邻船前来共享丰收的喜悦……。因而,在美妙无比的渔歌中,这种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渐为汕尾居民所接受、推崇、效法。以妈祖精神为基础的妈祖文化成了汕尾人民不可或缺的需要,也成了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进军号声中的和谐旋律。如今的汕尾凤山祖庙已成了湄州妈祖的分灵行宫和广东妈祖文化的中心,也成了粤东康娱休闲观光旅游圣地,蜚誉海内外。

戏剧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象浪花,稍现即逝;有的象浪涛,经久不息。汕尾的正字、西秦、白字三个古老稀有剧种,正象经久不息的浪涛,自元未明初奔涌至今。这三个剧种尽管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但还是较好地保留着中原文化、潮汕文化、瓯越文化的精华,成了我国不可多得的戏剧活化石。这充分说明了汕尾人民为追求先进文化而做到兼收并蓄的包容胸怀。

(一)正字戏形成于元未明初。其唱腔道白均用“中原古音”,音乐属于曲牌联缀体,兼唱昆腔、杂调,风格古朴庄重、浑厚雄壮、文武豪放。剧目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三国演义》、《琵琶记》、《铁弓缘》等。

(二)西秦戏讲的是官话。声腔以正线为本腔,兼唱西皮、二簧,共有34个板式,男女分腔共56种唱法,旋律古雅动听。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粗细兼工,舞美简朴大方。内容以《封神榜》、《东周列传》、《说唐演义》等为主。

(三)白字戏由潮汕南戏遗腔与汕尾民间艺术、地方方言融汇而成。表演时用福佬话演唱,所以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白字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声腔。曲调清丽委婉、细腻柔情,演出时轻歌曼舞、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演出内容主要是劝世、劝学、劝善和提倡勤俭持家、读书做官、荣宗耀祖等。由于剧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故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汕尾人喜爱。

民间文化

汕尾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汕尾人民特有的厚朴、热情、包容、勤勉的性格,经过千百年战天斗地的锤练而形成。汕尾人民对生活的珍惜、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企待更是深沉、热切。于是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而生。那听不完的民间故事,那唱不尽的民歌童谣,那看不厌的泥塑木雕,那赏不绝的舞狮、舞龙、钱鼓舞和坐唱等,既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又集中而生动、深刻地反映了这里的民间风貌。其中独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歌更是在中国音乐的殿堂里拥有永不逊色的一席之地。取材于渔歌的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电影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等长唱不衰,成了中国乐坛的经典之作;城区的《渔歌组唱》、《渔民娶新娘》等渔歌节目在北京、广州、汕头等地演出,均引起轰动;被誉为“南海渔歌王”的城区原文体委主任黄琛名扬全世界;广东卫视《艺术太空》对汕尾渔歌作了专题介绍,*电视台拍摄制作了《民族魂一民歌电视系列》之《汕尾渔歌专辑》。

8、文物古迹

考古发现,汕尾市城区沿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随着历史的步伐,这里曾迎来秦汉、南宋等时期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佛、道文化。他们与这里的“原始居民”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这里的生


凤山祖庙

活、这里的文明……为这里留下了深沉的文化积绽和诸如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白石庵、商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等光芒四射的名胜古迹、文物遗址。使这里成了继承、发扬、保留中原文化的重要地区。且不说正字、西秦戏的道白语言保留着“中原古音”的特色,单这里的诸多听起来很“土”的“土话”,就是古汉语的遗风。如“厝”,古汉语注为“棺木”,而这里特别是“南迁居民”的居民希望生活能象“入土”后那么安宁,于是,人们把“厝”当成“家”。又如“配”,这里是菜的意思。而汉语的注也为“菜”。一些用普通话读不押韵的古诗词,只要用这里的方言一读便押韵了。

汕尾市城区,一颗南海岸边闪耀着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光辉的明珠。

9、美食

擂茶

入夏时节,汕尾市的乡村圩镇,时兴吃擂茶。每当亲戚朋友来访,热情好客的海陆丰农民,便立即动手制作擂茶招待,倍感亲切。


擂茶

擂茶,也叫咸茶。全国农村吃擂茶的地方并不多,广东的汕尾市和揭西县以及桂、赣、湘西的部分地区,才有此习俗。吃擂茶时,先将绿茶叶、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进擂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牙纹的陶钵),用石榴木做的擂槌,来回搅拌捣碎成稀粉糊,放入少许的羌盐,然后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擂茶。海丰县城以及沿海一带的乡镇,吃擂茶时,还加进加工好的芹菜、葱、蒜、虾米、鱿丝,味道极佳,刺激食欲。陆河、揭西一带的农村,却喜欢拌人炒米花,外佐以一碟酸浸蒜头或荞头,清脆爽口,别有风味。著名民间文学家钟敬文的故乡海丰县公平镇一带,习惯将刚煮熟的大米饭泡在咸茶里,加进各样香菜配料,他们叫做“饭茶”,权作点心,解渴充饥。

擂茶的习俗,古已有之。清代茹敦和在其所著《越言释》中记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遣制,有存古意。”清代知名举人海丰的“阿凡提”黄汉宗曾写一诗:“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盛夏吃擂茶,能消暑止渴,生津润肺,又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寒冬吃擂茶,可促进新陈代谢,卸寒保暖。

粿条

粿条广州人称为“粉”,是用米粉浆分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的小食半成品。粿可炒也可煮成粿条汤,城市乡村普遍喜爱。陆城粿条汤有传统的煮法,就是一碗一碗地泡,将粿条放于煮开了的沸水中烫了片刻,用多孔的“饭篱”将它捞起,倒在碗里,泡上煮开的骨汤及放下配料油粿、鱼露、肉茸、味精及冬菜、莞荽、葱等,放进碗中,加上肉片或肉丸几颗或猪肝、蚝仔、鲜虾肉等,就成为一碗很爽口的粿条汤了。这种粿条汤既熟而又不烂,带点韧性,汤水又甜美,很是爽口。陆丰城镇集市,乡乡里里,开店摆摊或沿街贩卖的很是普遍。因其方便适口,价钱便宜,青壮老少都喜欢吃,是三餐之外的一种最普及的小食。

生地水蟹汤

汕尾人请佳客,点的第一个菜就是“生地水蟹汤”。按粤式宴席上菜,上的第一个莱是汤。白色的瓷盆盛着一盆血黑色的汤水,汤的上面露出几个红红的蟹足,殊有特色,别具风味。当各人均舀过汤后,盆底会露出了几片生地黄。

若你喝一口汤,就会感到苦而后甘,咸而后香,顿觉津生渴止。因为,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养阴生淳,能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湿热斑疹、口渴唇燥。加几片生地黄与水蟹同煮,既吃海鲜,又可解燥热,据说更是治秃发、白发的秘方。

而吃生地水蟹汤,最有情味的,莫过于扯一个大螫,用牙咬掉关节后,把壳里的肉和汤一同吸进嘴里,回味无穷。

10、风景名胜

安美妈祖庙

汕尾安美妈祖庙是汕尾地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迹。始建于清顺治九年五月。当时,汕尾仍是一个地旷人稀的小渔村,居民多以捕捞为业。在风云幻变、海浪滔天的时候只有妈祖这一伟大的护航女神,才能给渔民以精神的慰藉,鼓起他们战胜灾难、渡过难关的勇气。当时汕尾的渔民大多数是从福建迁徙而来,对妈祖有极其虔诚的信赖,故在汕尾西区择取吉址,专程到福建莆田湄洲割火分灵,迎请妈祖到汕尾敬拜。随着历史的进展,渔业,盐业、商业逐日兴旺,汕尾从—个小渔村发展为—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成为粤东地区著名的渔业基地。由于妈祖的声威昭著,故前来宫庙上香的信众逐年增多,安美妈祖庙成为汕尾地区及邻近港口渔民、船民、商旅进香的必到之庙。光绪三年九月,及民国十九年九月,先后对庙宇进行了二次改建和扩建,使之成为汕尾地区规模宏伟、香火鼎胜的庙宇。妈祖现象和妈祖文化成了当时汕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每年妈祖圣诞日祭拜妈祖的活也成了汕尾的一种固定的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

鲤鱼瀑布

鲤鱼瀑布位于汕尾市凤山公园隔海对面的鲤鱼尾山峡谷中,高数十丈,从悬崖上飞流直下,声若惊雷,下成水潭,美丽壮观。此地古称为“跌死鬼”,可见其险峻。


鲤鱼瀑布

明城遗址

位于城区中心后径村西南侧。明朝末年,为抵御倭寇、海盗,在汕尾城内建筑“坎下城”。民国初期,广东都督在城内设兵工厂。该城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砂夯筑,转长为1157米,设垛口391个。分东、西、南、北四门,保存较好。现内有一座城隍庙和少量碑刻。该景区以展示汕尾城区戎边文化、城市演变、海防军事及民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城市博物馆,并融入旅游的概念,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文物与旅游相结合的城市文化功能区。

上一篇:安龙县

下一篇:陆河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