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乌马河区
乌马河区,伊春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小兴安岭中部南麓东经128°35′~129°12′,北纬47°19′~47°57′,距伊春市5公里,由乌马河、伊敏、伊东三个沟系组成,三面环绕伊春市区,构成环珠抱翠之格局。哈伊公路、伊翠铁路横贯东西,伊带公路穿过区内,乌马河区属丘陵低山区,有满、蒙古、回、壮、侗、朝鲜、鄂伦春等7个少数民族。
中文名称:乌马河区
行政区类别:区县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伊春市
下辖地区:辖2个街道,2个林场、9个经营所
地理位置:位于小兴安岭中部
机场:伊春机场
火车站:伊春站
邮政区码:153000
电话区号:0458
面积:1225.31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梅花河山庄度假村、西岭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
1、区域概况
乌马河区
乌马河区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的一个区,名子来源于境内乌马河名,东与美溪区隔山相望,南与南岔区、带岭区接壤,西与翠峦、铁力林业局毗邻,北与友好、上甘岭、五营林业局相连。乌马河区南北长71千米,东西最宽48千米,最窄4千米。边界总长264千米,乌马河区行政区域面积1225.31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81800公顷,分布于乌马河、伊敏、伊东三个沟系,原属汤原县管辖。1950年伊春森工局建立乌敏河林务*。1952年10月,划归新设置的伊春县管辖,翌年春设置乌马河镇。乌马河区确立了“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营林为基础,高效利用资源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林产工业的龙头牵动作用日益强劲,龙腾虎跃多业并举,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现已形成林产工业、山特产品种植加工,建材开发,鹿产品加工、凝药种植,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新兴经济格局。
2、历史沿革
乌马河区(局)开发时间早、施业面积小,自1948年开发建设以来,为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可采资源逐年减少,1986年林区陷入“两危两困”,区*针对实际,提出了“以林为主、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号召职工群众从林子里转出来,发展非林脱木产业进行“二次创业”,以“五小”(加工、制做、作坊、服装、卖店)为主体的职工家庭经济等应运而生。利用伐区剩余物生产园桌、木凳、衣架等小木制品既安置了富余劳力,也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90年代,区委、区*提出了“三轮驱动”(木材、林产工业、乡镇企业)战略,形成了木材生产、林产工业、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此时小木制品之乡、木凳之乡、工艺之乡遍地开花,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商品经济意识不强,盲目生产,产销不对路,至使一些产品滞销,林产工业步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乌马河区(局)也陷入拖欠职工工资的困境之中。1998年国家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林业局试点,“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蓄积了后劲,使林业从以砍伐为主,走了上管护经营的轨道,使木材年产量调产到5万立方米,缓解了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林业局为彻底解决因木材产量下降,林业富余劳力过剩问题,与马来西亚常青国际有限公司合作,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在俄罗斯进行采伐生产,并借机在俄寻求合作开发人造板、纸浆等木材精深加工项目。2006年林业局被确定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乌马河林业局以此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山定了权、树立了根、人定了心”,为林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国有林区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和发展。
3、地理气候
乌马河区(林业局)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夏季、初秋雨量充沛,春季风大,冬季寒冷。年均降雨量630毫米,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达32℃,最低达零下42℃,无霜期115天左右。1986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20年年均温度上升1.2℃,1990年平均高达2.4℃。降雨、降雪量均有减少,天气和空气质量指标均有下降。1986~2005年间有12年出现浮尘、扬沙天气。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总长184公里。主要河流有5条,过境河为汤旺河、伊春河;区域河为乌马河、红旗河、梅花河。
4、行政区划
乌马河区(林业局)地跨北纬47°19′00″~47°57′00″,东经128°35′10″~129°12′57″。东与美溪区隔山相望,南与南岔区、带岭区接壤,西与翠峦、铁力林业局毗邻,北与友好、上甘岭、五营林业局相连。南北长71千米,东西最宽48千米,最窄4千米。边界总长264千米,行政面积为1225.3平方千米。
5、社会事业
乌马河区
一、抓好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开展惠民医院以来,确实为贫困人群带来了福音,使贫困人群在看病难、吃药难的问题上,解决了实际困难,使他们充分体现到党的关怀、党的温暖、*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使他们再不用愁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有利的保障。2009年1月—6月份为惠民患者减免医药费:门诊人数110人、减免药费:5,187.21元,住院人数8人,减免药费2,333.91元、合计:1—6月份为惠民患者减免医药费:7,521.12元。
二、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区委、区*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卫生民生工程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实现了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今年参合农民达286人,参合率为96%,区*匹配资金2000余元。新农合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就医条件,理顺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群众就诊率,减轻了患者负担。
三、抓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区已规范化建设了7所林场卫生所和3所示范林场卫生所。按照标准统一印制了《乌马河区基层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汇编》,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技术考核档案和管理档案,规范了各种医疗文书,实行了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卫生所的医疗和计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方便了基础职工群众就医,保证了基层群众的就医安全。
四、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覆盖人口达到95%以上。在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做到了经费使用专款专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按要求规范建档,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档,微机化管理。抽调16人,深入社区,为全区3万多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并建立了“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现已完成20,000余份档案的网上录入工作;对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低保贫困人群建档率100%,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逐步提。此外,拟新建面积为2,948平方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一处,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初审、运作当中。
五、突出抓好“兴安健康行”活动。免费为山上职工群众做一次健康体检,是市委、市*一系列医疗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我区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上级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的“兴安健康行”活动,为解决山上林场所职工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我区组织医疗小分队,抽掉医疗骨干、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B超等科室人员到山上林场所为职工群众免费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并为林场所职工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体检任务,共为山上林场所花费体检3876人,兴安健康行活动将还要继续延伸,确保山上林场所职工群众健康普及到千家万户,让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上半年继续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强化医疗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和评价制度、门诊费用查询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临床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度;认真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切实加大卫生行风专项整治力度,认真组织*评议医院行风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严厉查处乱检查、乱用药、收受红包、回扣、医疗服务态度差等不正之风,全面规范执业行为,就医环境进一步优化。
七、积极推进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制定了《2009年乌马河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利用每月的例会时间到区职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已举办了卫生法律法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治等培训班8期,各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率始终保持在100%。加强医院内部培训,严格遵守“三基三严”训练考核制度,规定了每周三下午为学习日,首先由副院长,科主任,护士长讲课,做到教师有教案,学生有学习笔记,定期进行考核,严格遵守学习时间,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全体医护人员不断的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更好的为职工群众服务。今年各医疗单位已选送业务骨干9名到伊春卫校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理论知识培训班,使大家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技能,也为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添了后劲。
八、各项落实医疗政策。2009年上半年,受理医疗救助申请150例,给予88例贫困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18万元。为农村低保户及困难群众解决了部分医药费。为25名优抚对象解决医药费3.5万元。在医疗救助工作中,我们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对上积极争取,对下扩大救助病种,进一步提高了救助标准。2009年5月为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办理了城市医疗保险,为农村低保人员办理了新农村合作医疗。
6、森林资源
乌马河区(林业局)境内山峦起伏、林深景秀、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1066,636公顷,有林地面积105,320公顷,森林覆盖率86.2%,活立木总蓄积669.4万立方米。树种有珍贵红松等针叶乔木云、冷杉及落叶松10余种和阔叶乔木黄菠罗、水曲柳、榆、桦、椴等20余种。林下资源丰富,灌木、藤木植物种类繁多,尤以五味子、刺五加、三棵针等受青睐;山璐、猴腿、厥菜、刺嫩芽、黄花菜等30多种山野菜;野生木耳、蘑菇、猴头等菌类给人们提供美味佳肴;党参、元胡、土三七、松萝、独活、蓬子菜、白屈菜、蒲公英、穿地龙等111科319种药材漫山遍野;榛子、山里红、狗枣子(猕猴桃)、山丁子、绸李子、山葡萄、山核桃、刺玫果等山野果遍布沟壑。林内野生动物有野猪、狍子、马鹿、獐子、猞猁、貂子、黄鼬、野兔、灰鼠、獾子、刺猬、紫貂、水獭等;有啄木鸟、猫头鹰、人参鸟、鹞鹰、斑鸠、喜鹊、雉鸡、戴胜、鹌鹑等留鸟30余种;有野鸡、鸳鸯、鸿雁等候鸟10余种,其中以飞龙(沙半鸡)、雉鸡为上品,曾是皇室贡品,如今,已被列为*保护动物;蛇类、昆虫类动物也极其丰富,尤以松花蛇体长个大而闻名;水产品资源有鱼类、蛙类、部分河流偶见小龙虾、蛤蜊等,林蛙为保护动物,山鲇鱼、细鳞鱼以其肉嫩、味美而著称;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蕴藏着陶土、花岗岩、沸石、煤炭等矿藏资源,且储量丰厚广博,极具开发价值。
7、经济建设
乌马河区(局)开发40多年来,共生产木材118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近2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投资的5倍。改革开放以来,乌马河区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改革为突破口,以调整结构、转机建制、强化管理为工作重点,初步形成了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三足鼎立”的经济新格局,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轮驱动、多元发展的喜人局面。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25万元,年均分别递增17.3%和16.5%,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11年区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林区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区财政工作既面临着有利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困难。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今年*经济政策取向仍向东北地区倾斜,天保工程的延续资金投入加大,《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促进了生态功能区的恢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林区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强劲发展,必将拉动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源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三是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将引来一批战略投资者,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不利的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危机、离休人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标准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行政事业单位刚性支出增长,棚户区改造及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增加,木材生产大幅减产富余人员增加等,将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压力。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乌马河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渐向“小康”目标迈进。这一年居民人均收入2627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亿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14.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