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
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德宏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下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和汉族6个世居民族,面积2987平方公里,市*驻勐焕街道。
中文名称:芒市
别名:潞西市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下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
邮政区码:678400
电话区号:0692
面积:2987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树包塔、瑞丽江、勐焕大金塔等
*驻地:市*驻勐焕街道
现任领导:市长沙玉庄
1、市情概况
芒市
芒市与缅甸毗邻,长期以来,潞西边民与缅甸边民跨境而居,边民互市历史久远。本市的遮放、东山、芒海、勐戛、中山5个乡镇的33个自然村与缅甸贵概县接壤,拥有5条通商通道,具有陆路边贸区位优势。目前,德宏州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边境贸易口岸,设有芒市海关、州动植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3年10月,芒市已申报芒海镇为国家二级口岸,未果。
2010年,芒市城镇、农村居民住户102798户,比上年增8.3%;总人口390766人,比上年增2.2%,其中:男性200539人,女性190227人。城镇人口147510人,农村人口243256人,城镇化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7.13‰,出生率11.4‰.死亡率7.02‰.总人口中汉族204541人,占总人口的52.3%,傣族132718人,占34%,景颇族29274人,占7.5%,德昂族10008人,占2.6%,傈僳族3789人,占1%,阿昌族2530人,占0.6%,其他少数民族7906人,占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0.8人。
2、历史沿革
芒市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家曾在五岔路乡、中山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芒市,古代称之为“滇越乘象国”地。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划入哀牢县,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时沿袭旧制。西晋秦始七年(公元271年)属宁州辖地。唐初,以今芒市为中心称些罗城,属齿部,隶属剑南道姚州都督管辖。公元794年茫施属永昌节度地。宋大理国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为金齿白夷地。元朝中统二年(1261年),在金齿地设安抚司,属贺天爵安抚使管辖。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分金齿司地为“路”,今县城划入东路地区。翌年,东路改名镇康路。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从镇康路划出,设茫施路,隶属金宣抚司六路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445年)废茫施路,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正统八年(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隶云南布政司,刀放革随征缅酋有功,经王骥提授芒市长官司之职。万历十三年(1584年)在遮放地区置遮放副宣抚司。崇祯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置为芒市安抚司。清初属永昌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属龙陵厅。光绪二十五年(1809年)置勐板土千总(今芒牛坝一带),属龙陵厅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划芒市、勐卯两司为芒板弹压委员辖地;划遮放、勐板两司为遮卯弹压委员辖地。均隶属滇西道观察使。民国二年(1913年)改划芒遮板三司地为芒遮板行政区,属腾越道尹,公署设在勐戛。后废道制,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芒遮板设治局(准县级)。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设潞西设治局,因以芒市位于(怒江)以西的方位关系而得名。局署仍在勐戛。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始设区、乡(镇),与土司制度原设合一,共设三区24乡4镇。1949年3月潞西设治局从勐戛迁入芒市,8月改为县治,县名仍为“潞西县”,隶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芒市土司代办、设治局长方克胜任县长,治所设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4军41师121团进驻芒市,潞西解放。随同解放军一同到达的军政代表团接管了*潞西县*。1950年建立潞西县人民*,隶属保山专署。1952年置3区24乡(镇、街),划出畹町镇。1953年7月潞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4年高埂田等7个乡从梁河县划入。1956年德宏自治区改自治州,潞西县隶属德宏州,置9区(站)61乡(镇)。1958年10月至12月设15个人民公社,县辖曼令等8寨划归畹町镇。1959年县辖莫里等15寨划归瑞丽。1960年县辖崩补乡50%乡域划归陇川县。1966年置12区(站)78乡(镇)。1969年撤销德宏州后潞西县隶属保山专区革命委员会管辖,置14个人民公社80个大队。1971年恢复德宏州建制,潞西划归德宏管辖。1984年人民公社改区乡。1987年改区、乡(镇)为乡镇、村公社(办事处),辖4镇11乡84个行政村(办事处)。1996年10月28日潞西撤县设市(县级市)。1998年风平、法帕、城郊3乡撤乡设镇,全市辖7镇8乡80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2004年,新设芒市经济开发区居委会。全市有80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11月潞西市撤并乡镇,撤城郊镇、象滚塘乡并芒市镇,撤法帕镇并风平镇,撤东山乡并遮放镇,撤并后全市有5镇6乡.2005年12月成立潞西市工业园区管委会;2007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关于潞西市芒市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设置勐焕街道办事处。现有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3、行政区划
2010年,芒市辖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三台山乡、西山乡、中山乡等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委会,719个自然村1008个村(居)民小组,辖1个国营农场(遮放国营农场),遮放农场辖4个农业分场31个生产队,2个直属单位。
4、人口民族
芒市
5、自然资源
【土地】2006年,芒市有国土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在1001—2889.1米的面积占2209平方公里,海拔528—1000米的面积占778平方公里,全市有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水田24.9万亩,旱地29.32万亩。2006年人均土地8.1亩,人均耕地1.5亩。
【水能】芒市多年平均产水量31.8亿立方米(径流量),其中地表水23.11亿立方米,地下水8.6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57.4万千瓦,可开发的容量约24万千瓦,其中蕴藏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芒市河、万马河、广沙河、果朗河流量变幅稳定,落差大,谷形窄深,资源开发条件好,开发潜力极大。
【地热】芒市露出地表的温泉多达20多处;温泉以中温40—60℃居多,占57.1%;低温25—40℃占28.6%;高温的60—80℃占14.3%。较大的温泉有轩蚌硅酸盐泉、坝竹河温泉、法帕硅酸盐泉、遮放古榕泉、蛮杏河中国泉等。
【森林】2006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11300公顷,其中:有林地172700公顷,蔬林地1800公顷,灌木林地92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500公顷,无立木林地1900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920公顷,森林覆盖率61.2%。全市活立木总蓄1707.07万立方米(不包括经济林橡胶),其中:有林地蓄积1600.2万立方米,蔬林地蓄积3.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84.44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8.41万立方米。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57科,2564种,主要优势树种为思茅松、西南桦、旱冬瓜、木荷、栎类。
【野生植物】芒市地处亚热带地区,终年丰富的热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复杂的植被类型。据1999年高等植物调查统计,全市高等植物257科,2564种。属*重点保护植物3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Ⅲ级保护植物18种,常春木、大叶崖角藤、云南核桃茶、沧江新樟、冬樱桃、细毛润楠、长柄油丹、云南萝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腊新木姜子、云南崖摩、镰叶扁担杆、毛尖树、大花大角、潞西小龙眼、厚果鸡血藤、紫铆树、萝芙木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省Ⅱ级保护植物5种,省Ⅲ级保护植物14种,南方红豆杉、银杏、云南苏铁、长蕊木兰、水青树、云南石梓、荔枝、杜仲、红椿、桫椤、滇桐、云南梧桐、云南樟、铁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云南拟单性木兰、千果榄仁、林生芒果、云南七叶树、龙眼、顶果木、云南波萝密、琴叶风吹楠、红花木莲、蒟蒻薯、假山龙眼、瑞丽山龙眼、盈江龙脑香、龙血树、锥头麻、天麻、火麻、光叶天科木、短穗竹、岩棕。红豆杉主要分布在风平镇的平河等高寒山区,合果木主要分布在中山乡,桫椤在芒海镇帕压山的一片桫椤树群,占地约400亩,平均树高4米以上,平均胸径约10厘米以上。
【古树名木】2006年,芒市境内的古树名木约有13科,18属,26种(一种木未鉴定),单株有179棵,其中一级古树有16棵,二级古树有22棵,三级古树有141棵;名木有3棵,古树群有106群(1272棵),其中,一级古树群2群,二级古树群6群,三级古树群96群;名木树群2群。遮放允拱的56株古榕树和2株铁力木生长在一起,占地300多亩。
【野生动物】2006年,分布于芒市的野生动物有258科,164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熊狸、苏门羚、蜂猴、长尾叶猴、菲氏叶猴、白掌长臂猿、豚尾猴、熊猴、黑鹿、绿孔雀50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香猫、大灵猫、小灵猫、岩羊、猕猴、短尾猴、河鹿、水鹿、豺、水獭、小爪水獭、江獭、青鼬、黑熊、穿山甲等172种;有益、有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有豹猫、云猫、毛冠鹿、赤鹿、菲氏鹿、狍、花面狸等240种。
【矿产资源】芒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色金属有铅、锌、银、铜、锡、金、钨、镍、锑、镉等;黑色金属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褐煤;稀有金属有铀、钴土;特种金属、建筑材料和其它非金属矿有硅石、水晶、大理石、黄石、硫酸钡、石灰石等。2003年底,已发现国内矿产104处,其中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硅石、黄金、铜、铅、锌矿。
6、气候条件
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6.2℃(1960年4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0.6℃(1963年1月5日),年积温7170℃。年平均降水量1654.6㎜,年最多降水量2294.4㎜(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数170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58.3㎜(2002年10月25日)。日照时数2252.9小时,蒸发量1723.6㎜,无霜期315天。
7、文化节日
芒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传统祭祀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故事。景颇支叫“目瑙”,载佤、浪哦、喇赤等支叫“纵歌”,统称“目瑙纵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节期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1983年4月9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正月15日至16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节日期间,景颇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一早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典礼开始,敲锣打鼓,鸣枪放炮,笙管齐奏,在一派欢乐声中,由4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插有美丽的孔雀翎或雉鸡鸟冠帽,手中挥动闪亮的景颇长刀,领着目瑙纵歌队伍,踏着鼓点,吹响“桑比”,边歌边舞。舞场*翌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线路(以示景颇族祖先由青藏高原南迁的曲折过程),人们围着“目瑙栋”,踏着鼓点,吹响“桑比”,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多至数千人,故有“万人舞”之称。目瑙纵歌从早跳到晚,通宵达旦,气势壮观。1985年后,地方*对“目瑙纵歌”赋予了广交朋友,以舞会友,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业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新内涵。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传说中的遮帕麻和遮咪麻为民除害、造福人类而举行的。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节日期间,远近村寨的阿昌人身穿节日盛装,抬着扎制的挂着红彩的白象和青龙,手持青枝绿叶,汇集在事先指定的村寨,围绕着舞场*竖起的“阿露窝罗”标志,放鞭炮,唱“窝罗”,踏着“龙形虎步”在象脚鼓乐声中耍龙舞象,尽兴狂欢。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阿露窝罗节”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阳历3月20日举行,节期2天。
8、经济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芒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把芒市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黄金口岸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期。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战略和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云南省“二强一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芒市加快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2012年是承前启后关键的一年,全市按照“生态环境立市、城镇经济富市、旅游文化活市、新型工业强市、特色农业稳市、对外开放兴市”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桥头堡建设,攻坚克难,转方式、调结构,抗通胀、稳物价,增投入、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起幅波动,市委*加强统计工作,各部门责任明确,强化沟通协调,做到应报尽报,统计部门及时请示汇报;围绕核算,注重调研,深入基层,确保应统尽统。
经初步核算,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6379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高于全州1.4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63.7亿元的100.2%。绝对值、增速均位居全州第一。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2012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0170万元,增长7.6%,增速高于全州0.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较快增长。2012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4139万元,增长16.5%,增速高于全州2.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3215元,增长15.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0924元,增长18.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201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3689万元,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州0.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1、0.8、0.5和0.5个百分点。
9、市名更改
在2009年2月5日正式启动更名程序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潞西市更名为芒市。潞西市正着手各项市名更名工作,届时,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通报更名消息。
千年美名有由来
据樊绰《云南·名类》记载,在距今1000多年前,潞西一带就有茫天连、茫吐薅、茫昌、茫盛恐、茫鱼乍等名称,同属芒施蛮部落;元代,*朝廷在此建立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代设茫施府,后改为芒市御夷长官司、安抚司;清朝沿袭明制不改。800多年前,芒市先民为了化解民族之间的战争,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通过协商,在“芒”修建了“芒铁城佛塔”,各民族在塔下共同议事,结束了民族之间的纷争,实现了各民族大同。后来塔顶上长出大树,发达的根须自塔身扎向泥土,形成根深叶茂的树包塔奇特景观,从此,“芒”就有了“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精神含意。
“芒”傣语意为“清净快乐、瓜果飘香、土肥鱼美的地方”。云南人耳熟能详的谚语“下关风,龙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也使芒市享有美名。
9成多市民赞成改名
很多人都知道,“芒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大于“潞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战和1956年*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在芒市主持召开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使“芒市”这一边陲重镇名扬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具有千年历史的“芒市”和使用不到百年的“潞西市”,让不少外地到德宏的人感到迷惑,许多外地客商游客只知芒市而不识潞西,甚至每每发生身在潞西找不到潞西,到了芒市又要求去潞西的情况。基于此,社会各界人士多次要求报请国家,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作专名,“市”作行政区划通名,正本清源,还历史以真实。
早在1996年,当时的潞西县*报请国务院请求批准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时,就曾考虑过申请更改“潞西”这个地名,直接设立“芒市”。但当时由于报批撤县设市时间紧、任务重,对更改市名也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论证请示。近10多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推动下,潞西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地名不顺造成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成了制约潞西市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更名呼声已由各族民众扩大到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人士和与当地友好往来的中外投资者。而2008年,当地对潞西市各族各界人士4751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赞成恢复历史地名,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支持率达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