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班玛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5:46:26
...

班玛县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自治州的东南部,大渡河上游,位于东经99°45´-101°14´,北纬32°27´-33°18´,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壤塘、色达县接壤,西部与四川省色达县和州属达日县为邻,北部与州属久治县相连。东西长约137公里,南北宽约96公里。最东边为东经101°14´,最南为北纬32°27´,最西面为东径99°45´,最北面为北纬33°18´。班玛县土地总面积为6138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03%。

中文名称:班玛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辖8乡1镇

地理位置:位于果洛州东南部

邮政区码:814300

电话区号:0975

气候条件:属大陆性高原气候

*驻地:县*驻赛来塘镇

1、县情概况


班玛县

班玛县位于果洛州东南部,从县城往东南经本县江日堂、亚尔堂、灯塔三乡约100公里,与四川省阿坝县、壤塘县接壤;从县城往南经本县知钦乡约60公里,与四川省色达县毗邻。因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并且地理位置处于省最南部,班玛县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

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与果洛州其他各县相比,班玛县平均海拔4093米,低于州内其他各县。由于海拔较低,加上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原始森林、巴颜喀拉山的支脉仁玉山横贯东西形成群山环抱的盆地地形等原因,造成了县内独特的“小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2.4℃,气候条件好于州内其他各县。同时,境内年平均降水量638毫米,年蒸发量1281毫米,年降水量仅次于久治县,为全省第二。夏秋季的班玛,青山绿水,气候湿润,景色分外迷人。因此,班玛县也素有“果洛小江南”的美称。

2、历史沿革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党项诸部内附,今班玛县地入唐版图;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吐蕃王国军队进入青海南部,今班玛县地被吐蕃占领;会昌二年(公元843年),吐蕃王国发生内乱,青海南部包括今班玛县地区在内的各个部落头人各自为政。

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蒙古军进军*,今班玛地区及青海省南部地区归属蒙古汗国;嘉熙十六年(公元1252年),忽必烈发兵南征云南大理,取道阿坝、甘孜大小金川,波及玛柯河流域。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班玛地区属今四川省境内的“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府”节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率青海蒙古军进军康区转赴*,在此前后,今班玛地区归属于青海蒙古右翼。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今班玛隶属于四川成锦龙茂道松潘漳腊营;雍正元年(1723年),清延派大军进剿果洛,路经班玛;宣宗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头人合琼杰从今班玛县吉里堂康*落带领7户牧民星夜逃至今玛多县黑河乡尕拉拉措一带居住;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建成宁玛派寺院卡昂寺(今达卡乡境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多智乾第三世活佛旦欠尼玛重建知钦寺。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今班玛隶属果洛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25年(公元1936年)7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张国涛率部到达任玉;民国25年(公元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军才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十六、十七、十八师、模范师及军直属机关万余人从四川省色达县渡过多柯河,翻过楼赛山,进则荣沟,出叶昂沟,渡过玛柯河到达任玉(今班前乡)地区,并沿玛柯河西行至王柔、阿什姜寺,经子昂沟、作毛沟等地,26日进入四川省阿坝县。

1953年7月22日,果洛工作团派出以罗德干为团长、黑振德等为副团长的白玛本工作团(即班玛工作团)一行40人初探班玛,经过30天进入班玛寇垠卡地区(今莫巴乡*驻地),受到当地部落头人及牧民的热烈欢迎;8月14日,班玛工作团团务委员会成立,并将驻地迁至赛来塘(今班玛县城所在地);8月25~28日,班玛工作团在寇垠卡召开会议,确定了全面开展工作方法与步骤;9月1日,班玛工作团开始到各部落开展工作。

1954年1月25日,经*果洛工委批准组建了“*班玛工作委员会”,同时调整了班玛工作团团务委员会;5月14日,经*果洛地委决定,黑振德任工委书记;6月1日,以布巴任宫为团长、黑振德为书记的*班玛工作委员会工作团60余人进驻班玛,开展*改革和建政的准备工作;8月10日,班玛工作分团工委建立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赵安华,党员5名;8月14日,班玛工作团召开了第一次头人、寺院代表联谊会;8月20日,班玛工作分团建立第一个团支部,书记史风云,团员19人;10月15日,在班玛县发展第一名团员(久协、藏族);11月,“团结治安委员会”和“建县筹备委员会”成立;12月,任玉(今江日堂、亚尔堂、班前、灯塔地区)区建立。

1955年1月,县工委派出四个工作队和一个工作组深入农牧民群众之中,通过召开民族联谊会议,与各方进步人士充分酝酿协商建县事宜;4月1~4日,召开人民代表会议,成立班玛县人民委员会,县长维宙,副县长布巴仁宫、张保、布巴公扎;4月7日,经省委批准,“*班玛工委”更名为“*班玛县委”,黑振德任书记;4月,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一办五科”,即人委办公室、畜牧科、粮食科、财务料、建设科、民政科;6月26日,中国人民很行果洛州中心支行班玛办事处成立;7月30日,在班玛县发展第一名*员(加曲、藏族);7月班玛县*局成立;8月5~15日,在班玛县第一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1月,开通了西宁-班玛无线电报通信线路;同月,班玛县人民委员会党组成立;12~22日,召开了班玛所属地区各部落头人第二次联谊会议,到会部落头人84人;12月,班玛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年内,县属各区配备治安员1名,是年,班玛县畜牧兽医站成立。

3、行政区划

1995年,班玛县管辖10个乡,31个村(牧)委会,112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另有省属玛可河林业局(县级)。2002年6月,莫巴乡改为赛来塘镇,但其行政区划及工作职能不变,灯塔乡与班前乡合并,称灯塔乡。到2005年底班玛县管辖八乡一镇,分别为:赛来塘镇、达卡乡、吉卡乡、知钦乡、马可河乡、多贡麻乡、江日堂乡、亚日堂乡、灯塔乡,另有玛柯河林业局(县级)。截止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23248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9340人,占总人口的87.9%。藏族21402人,占总人口的92.1%。

4、地理气候


班玛县

班玛县深居内陆,自然环境特殊。县址东部的江日堂乡与乡治县白玉乡连接,亚尔堂乡、班前乡与四川省阿坝县安斗乡接壤;东南部的灯塔乡与四川省阿坝县柯河区和壤塘县南木达乡毗邻;南部的知钦乡与四川壤塘县南木达乡、鱼托乡和色达县年龙乡相连;西部的达卡乡、吉卡乡与四川省色达县达章乡和达日县上红科乡、下红科乡相连;北部的多负麻乡与达日县德昂乡、满掌乡和久治县哇玉乡相邻。地形呈长方形。

班玛境内多山,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巴颜喀拉山的支脉任玉山纵贯中部,连绵百余公里,年宝叶则山(果洛山)高耸北部,大渡河主要支流玛柯河下切侵蚀明显。最高海拔4850米,最低海拔3200米,平均海拔在3600米左右。气候受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冬春寒冷且多风,夏秋温暖而湿润,年平均最高气温8.4℃~11.6℃,最低气温-6.8℃~-4.0℃,年平均气温2.4℃。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金、木、水、药、野生动植物、旅游等资源。可利用草场面积595.0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2.07%,理论载畜量为91.83万只羊单位。东南部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夏曲河及其下游多柯河一带,有丰富的沙金资源。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班玛县巴颜喀拉山带内的夏曲及下游多柯河一带,蕴藏着丰富的沙金资源,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1987年,由青海省地质四队正式提交了多卡砂金矿的勘探地质报告,经青海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地质储量,砂金量3114.87kg;1994年青海省第九地质队提交吉卡砂金矿的勘探地质报告,经青海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地质储量,吉卡砂金矿砂金量3784kg。矿区内矿石类型简明,为非冻结松散沙砾矿石,易采选。所见矿金多为片状,少数为粒状、厚板状、棒状,一般粒径0.25~0.55mm,矿床类型属冲积型砾矿。

多卡金矿是青海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地方国营砂金矿山企业。于1990年6月份建成投产1号采金船。为保证矿区开采用电,1993年在多柯河干流距多卡矿矿部下游34.5km建成一座装机2000kw的水电站。1994年多卡金矿2号船投产,同年成立班玛县黄金开发总公司,统揽黄金开发与生产。1999年吉卡金矿3号船建成投产。建矿伊始至1998年,企业效益良好,曾是班玛县乃至果洛州的财政支柱企业。1999年起,企业因负债过重,经营管理不善,砂金储量下降等诸多原因,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到2002年初,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截止2002年初,多卡、吉卡两矿区累计完成生产砂金1101.455kg。

土地资源

班玛县土地总面积6138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8.03%。草场面积39.6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07%,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60公顷,耕地面积1248.47公顷,占总面积的0.2%。班玛县人均土地占有量为全州人均占有量的近4倍。

全县林业用地14756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3%,其中有林地12624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5%,疏林地61474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01%,灌木林地126108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5%。

水电资源

班玛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玛柯河、多柯河、克柯河和洛曲等河流。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29.834万千瓦,每平方公里平均48.61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7.489万千瓦,大部分分布在多柯河和玛柯河,占全县水能资源的58.62%。

班玛建政初期,未开发利用电力资源。1971年,建成大团水电站,装机容量500千瓦。1988年,建成马可河水型水电站,装机7.5千瓦。1994年,建成吉卡水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同年,开始修建装机容量2000千瓦,投资2350万元的仁青果水电站。班玛县电力资源丰富,基本满足了城镇居民和工业用电需求。

植物资源

农作物:班玛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山地面积大,地势高耸,可利用的滩地、河谷、阶地和台地面积小。全县耕地集中分布在灯塔、亚日堂、江日堂等乡的沟谷及玛可河两岸海拔3100米以下的阶地,分布零散。全县农作物耕地面积为8617亩。主要作物为青稞,经济作物为马铃薯、豌豆等。

森林:主要分布于玛柯河、多柯河一带,林业面积为14756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3%,其中有林地12624公顷,占林业地的85%,疏林地6147公顷,占0.1%,灌木林地126108公顷,占85%,宜林荒山1671公顷,占1.7%。树种资源有木本植物20个科、9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4科、10余种,灌木树种有16个科、80余种。乔木树种以云杉为优势树种,另有少量白桦、圆柏、山杨河柳树等。灌木主要有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等。林下灌木则以小叶忍冬、峨眉蔷薇占优势。

草地:草场分为高山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两类,5个亚类,7个组,30余个类型。放牧草场广泛分布在海拔3700-4700米的沟谷河谷滩地,山地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及高山山顶的高寒地区。草场面积615万亩,可利用面积500.46万亩。

野生植物:班玛县自然条件优越,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余科、700余种。主要有:柏科、松科、杨柳科、藜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百合科、木犀科、忍冬科、毛茛科、蓼科等。优良牧草主要有:垂穗披碱草、早熟禾属、发草、中华羊茅、矮蒿草、园穗蓼、风茅菊、海韭菜等近百科。

6、教育事业

2002年以前,班玛县文化局与教育局合署办公,2002年的机构改革中,文化局从教育局分离出去,之后称教育和科学技术局。2005年底,行政编制为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3名。

1995年以来,班玛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民族地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1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共有在校生2718名,其中小学生2007名,初中生711名,全县教职工262名,其中专任教师201名。全县共有学龄儿童2083名,已入学1948名,入学率为93.5%,农牧民子女学龄儿童1740名,在校生1610名,入学率为92.5%,分别比2000年提高6.5%和8.5%。适龄少年总人数为1042名,已入学711名,入学率为68.2%。15-55周岁人口为12156人,文盲人口为2483人,文盲率为20%,比2000年下降了7%。全县校舍总面积为1765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6666.5平方米,拥有图书41970册。

7、旅游景观

班玛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三果洛发祥地、红军沟(红军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哨所、红军路、红军宿营地、红军墓)、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展览馆等等。

8、经济情况

农牧业经济

农业:班玛县种植业仅限于玛柯河沿岸的灯塔、亚日堂、江日堂等3个乡,农作牧主要是青稞、马铃薯、豌豆等。从2003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在我县实施,至2005年底,全县累计退还林9000亩(每年退耕还林3000亩),目前有耕地面积8617亩。

林业:班玛县林业用地14756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3%,其中有林地12624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5%;疏林地6147公顷,占0.1%;灌木林地126108公顷,占85%;宜林荒山1671公顷,占1.7%。宜地类型主要有高山灌木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针叶林。

畜牧业:班玛县土地总面积958.79万亩,草场面积595.0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07%,草场可利用面积503.95万亩,占全县草场的84.6%。班玛县草场分为两大类,即: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草场是主体,遍布全县。山地草甸类草场分布集中,面积小。高寒草甸亚类则多出现在玛柯河中上游地区,疏林草甸亚类见于玛柯河下游地带,沼泽化草甸亚类则是隐域性植被,主要分布在多柯河上游河滩地、河谷、阴山缓坡及山地垭口一带,此草场的发育主要与特定的气候、水文、地形关系密切,而同海拔无多大关系。至2005年底农牧业总收入4600.85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68.63万元,畜牧业总收入3498.41万元,多种经营收入856.89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769.89元,年末存栏270747头(只、匹),牲畜总增率26.58%,牲畜损亡率3.8%,适龄母畜比例54.31%,出栏率30.19%,商品率26.22%。粮食单产183公斤,油料单产92.9公斤,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769.89元。

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班玛县鼠、虫害面积较大,极大的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危害面积达8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7%,其中60%的危害面积在冬春草场。危害鼠种有高原习兔、青海田鼠、中华鼢鼠,虫害以毛虫为主。同时,原班玛县黄金公司对黄金的采挖、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草原生态,毁坏草场面积为1万亩。目前,通过班玛县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回填种草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已完成回填种草1422亩。2004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在班玛县达卡乡实施。项目涉及633户2529人,其中,围栏禁牧521户2098人,搬迁禁牧112户431人,计划禁牧草场94.95万亩,核减牲畜3.47万(只)羊单位。工程直接建设投资2277.105万元,其中国家2206投资万元,牧户自筹71.105万元。年饲料粮变现补助213万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相关工作已基本结束。退牧还草及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草场压力,防止草场退化,对生态的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

财政金融

财政:班玛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多年来一直由以下几部分收入构成,一是工商税收,这部分收入几年间没有大的变化,一直维持稳步增长的执头,但增量很小;二是农税收入,除农牧业税基本保持稳定以外,农业特产税受国有工业企业的影响,造成收入大幅度下降;三是国有企业经营收益,这块收入历年来一直在全县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最高年份达到了地方组织收入的83.6%,特别是县黄金公司、县建筑公司、县肉联厂、多柯河林场等曾为全县财政自给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后因种种原因造成经济效益滑坡,从根本上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全县财政收入减少的最根本原因。

金融保险:中国农业银行班玛县支行的前身为中国人民银行果洛州中心支行班玛县营业所,属中国人民银行果洛中心支行管辖。198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班玛县支行所有业务以及行政管理由地方转交果洛州中心支行直接管理,实行“垂直领导,条条管理”,成为省驻县单位。同年,机构改革中县支行由人民银行改名为农业银行,并代理人民银行业务,同时办理金、银等收兑业务。1987年12月,成立建设银行班玛县办事处,1988年2月营业。1992年6月办事处升格为县支行,1997年年底撤销。其业务全由建设银行海南州中心支行工理。1984年初开始代理保险业务,逐步由原来的单一险种增加到现在的财产保险、机动车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平安保险等,保险金额由代理初期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多万元。

上一篇:玛沁县

下一篇:将乐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