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龙湖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7:56:33
...

龙湖,俗称城湖,因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而得名。1996年柳湖清淤后,因淮阳被称为龙都而定名。龙湖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由东湖、柳湖、南坛湖、弦歌湖四部分组成,11平方公里,俗称万亩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2009年12月23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1、地理位置

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水面由柳湖、东湖、弦歌湖、南坛湖4个湖区组成。柳湖区,位于西北部,水域面积1877亩。南坛湖,位于东南部,水域面积2817亩。东湖,位于东北部,是四个湖区面积最大者,水域约4582亩。弦歌湖,位于西南部,水域面积1574亩。环抱淮阳县城位于湖中,仅四关四条路与外相通。被誉为“水城淮阳”

2、湖的形成


龙湖

龙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淮阳周围是一片浩渺的大泽,它是当今龙湖的前身。

走进羲皇故都、陈楚故城--河南省淮阳县,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烟波浩渺的龙湖。龙湖由西柳湖、弦歌湖、南坛湖和东湖四块湖区连缀而成,面积16000余亩,是杭州西湖的2.5倍,也是我国最大的环城湖。龙湖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秀美而闻名中州,素有“内陆奇观”“中原明珠”之美誉。

龙湖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淮阳周围是一片大泽,这就是当今龙湖的前身。那个时候风光旖旎,草木葱茏,气候适宜,城中一带土质肥沃。史书记载:宛丘“四方高,*下”,这里既有高岗之地,又有盛产鱼虾的水域,是人类居住的首选。

3、古时地貌

柳湖区

1959年大旱,柳湖干涸,西岸苏花园村民在浅湖区种稻,挖土井引湖水灌溉,在湖底2米深处挖出一口古代砖砌水井。1986年、1987年西关居民在湖中浅滩挖塘养鱼,2米以下挖出一些碎砖,瓦块,陶片,木炭等,可惜当时都没有断代。1996年4月~5月,淮阳县委、县*开发柳湖,当时开挖清淤实行的是“人海战术”,进度很快,许多古墓葬被挖毁。现场不完全统计,抢救出来的可辨认确定为古墓葬、并有文物出土的达20余座,其时代均为汉、唐、宋三代。同时还发现古代坑塘两处。在靠蔡河湖区出土了汉代陶罐、陶碗、宋代瓷盏、火炉等。在柳湖西区湖底1.5米左右,挖出一口宋代砖砌水井,井口直径约0.8米,井口青石内侧有绳索磨出的沟豁痕迹(为保护此古迹,特建有纪念亭)

东湖区


龙湖

1986年,东湖滩地上出土了大量春秋时期的陶片、陶器、木炭。1990年夏,民国20年(1931),清顺治《陈州志》记载:东岳庙,在城东关,在地面3米以下挖出10多口排列整齐的“井”状陶管。经文物部门鉴定年代为东周时期。在其附近,群众常拣到楚金币、战国玉器等文物。其它挖掘出的还有碎砖、陶罐、碑座、鏊型约0.2米厚的玛雅石、古币、冶金矿渣和含有金的渣块。1994年5月龙湖大面积干涸,季庄北湖区350米开挖鱼塘,发现竖排陶管,分2、4、6并排放置,为战国时期高台建筑排水所用。20世纪60、70年代还有群众在东岳庙遗址中捡到含金的矿渣块,此遗址可能是古代人冶金的场地。20世纪80、90年代文物部门进行文物调查发现有大量的东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群众取土、挖鱼塘时曾发现有东周时期的文物。1994年,出土了完整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匜和铜方壶。

弦歌湖区

1999年开发弦歌湖期间,发现古遗址2处、古坑塘5处;发掘清理古窑址19座、井2眼、窖藏2座、墓葬241座。在调查清理过程中,发现这些古文化遗迹和遗存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严重破坏和盗掘。遗址:一处时代为明清至东周时期,位于西关平信桥西端南侧与西关现居住地表相平,为湖的北岸。内含较多的明清至东周时期的陶瓷器物和建筑材料残片、段。还包含灰坑、窖藏、井、窑等遗迹。从器形看分别有缸、罐、盆、碗、盘、瓶、豆、板瓦、筒瓦、瓦当、墓砖、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琉璃器、陶器、唐三彩器、瓷器、木漆器、石器、蚌器、唐代墓志铭(石质、陶质)、金代墓志铭、金代朱书买地券、铜钱、铁钱、铜饰件等。文化层厚度为3.5米~4.2米不等。另一处位于南关居民区的西侧,距现在地面3.6米,时代为唐、宋、金至东周,南宽150米、北宽100米,南北长与现南关居民区相同,平面呈梯形分布。

南坛湖区

城内这里最有名的是陈胡公墓,清顺治《陈州志》记载:“胡公墓,谓在城东南,世传其墓用铁冶铸成,苔色苍古,在壕内。”陈胡公作为陈国和陈城的创建者,死后不仅不会葬于水中,而且也会选择高地,其墓地后来湖水所围,才在壕内。1992年为了确定陈胡公铁墓,对南坛湖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时期的陶片。

湖外

1956年修建北大关蔡河的蔡河桥时,在桥西北桥基地面下4米左右,挖掘出一座东西流向砖石券拱桥。据考证为古蔡河桥。因是拱桥,桥拱应高出原地面1米多,照此计算,建古拱桥时的地面应距现地面的5米以下。20世纪80年代勘探资料显示:一层为黄河水淤积的黄沙土、棕色胶泥土层。二层为汉唐、宋、金文化层,发现20余座汉、唐、宋时期古墓葬、古窑址。三层为黄生土层,距现在的地面4米。修建位于北环城湖堤北部、太昊陵西南隅的淮阳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心家属楼,其勘探资料显示:一层为黄河淤积的黄沙土、棕色胶泥土层,内含元代青灰砖砌筑而成的八卦形祭祀物一座。二层为汉唐宋金文化层。三层为黄生土层,距现在的地面4.2米。

4、湖区景观

水城淮阳


龙湖

湖区及湖外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随着龙湖的开发,新景观不断涌现。湖区古迹有陈胡公墓、司城贞子阁、弦歌台、画卦台。1996年在柳湖恢复了西铭山、苏亭莲舫,新建了九龙戏水、宋井纪念亭。1999年在弦歌湖新建了九曲桥。2004年,建现代化湖滨公园三座,在湖北岸即太昊陵前建面积约70000平方米伏羲文化广场。修建贯通整个湖区的神龙桥、东关桥、南关桥。环湖种植绿化树木、植被绿化。修通了北环湖路,使全长14公里的外环湖路全部贯通。又沿古城墙用石板硬化内环湖路,绿化湖滨及城区街道,内外环湖路安装路灯,亮化美化了龙湖,成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湖周围,北岸有太昊陵庙,汉代淮阳王刘崇墓;南岸相距一公里有曹植墓、东南二公里有平粮台;城内现存古迹有包公祠遗址、城隍庙遗址、袁端敏公祠大殿等。整个龙湖风景区,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

九龙戏水

位于大同路北、西护城堤(龙都大道)东的西柳湖区,1996年柳湖清淤后由新站、鲁台、大连、白楼四乡镇出资30多万元兴建,用水泥、钢筋塑成。一龙昂首腾飞,高居空中(高16.8米,初建,龙首朝西北,2007年出资9万元改朝东南,子午线向东偏3度),二龙戏珠,两龙咬尾,三龙戏水。九龙身为白色,龙口皆有喷水装置,其周围配有射灯,夜晚景色更为壮观。龙祖创业都宛丘,龙湖胜景代代吟;又引九龙长戏水,龙根一脉有传人。

渡贤桥

俗称九曲桥,位于弦歌台西南。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因此,所谓九曲桥,也就是蕴涵着弯曲最多、最富吉祥的意思。“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之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全桥弯曲长249米,中间三孔拱桥长40米,桥东长115米,桥西长94米,桥上建有两座六角亭、两座两个八角连体亭、两座两个连体方形亭。建筑材料为水泥钢筋。桥倚碧水,曲桥如玉带浮水、波光潋滟。弦歌夜读明月夜,九曲桥孔照影来。

荷花

龙湖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龙湖荷花是有史以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荷花。3000多年前的《诗经·陈风》记载: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这是对30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是当之无愧的“神州第一荷”。

荷中*出龙湖,是指这里的荷花品种很多,保存至今的东湖荷花,品种多达二十多种,除了粉红色和纯白色外还有大红、桃红、淡绿、大黄等多种颜色。可谓万紫千红,琳琅满目是荷花世界的大观园。目前有珍稀的红、白相间的“大洒金”,有怪异的花色金黄、花瓣呈飞舞状的“玉莲”,还有花形如松果的“粉松球”。

5、资源开发

龙湖,水质良好,饵料丰富,适宜鱼类产卵繁衍、觅食、栖息。主要水产,如鲤鱼、青鱼、鲢鱼、鲫鱼、鳝鱼、鲶鱼、虾、蟹等,水产资源相当丰富。亩产鱼175公斤。由于水肥,鱼类品种繁多,肉质鲜嫩,从20世纪末,鱼宴成为淮阳一大特色。湖中水草种类繁多,丰盛茂密。春夏水生植物覆盖水面达70%以上。主要有:蒲、苇、藕莲、浮莲、浮萍、水葫芦棵、聚杂、刺杂、柳叶杂、钱杂、松杂、落地杂、稗子草、水秧子草、水莎莎草等80多种。蒲、苇是龙湖的最有特色的水产,1987年,年产量达2000多万公斤,蒲草主要用于加工的蒲席、蒲垫、蒲合、蒲编等。淮阳依托“羲皇故都,水城淮阳”的资源优势,利用龙湖湿地的自然风光,以湖为媒,以荷交友,广泛传播和张扬荷文化,倾力打造龙湖生态游,并于每年7月举办荷花节。

上一篇:高岚风景区

下一篇: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