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周巍峙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9:23:02
...

周巍峙,男,原名良骥,1916年6月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曾担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2014年9月12日4时34分,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中文名:周巍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台

出生日期:1916年(丙辰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2014年(甲午年)9月12日

职业:音乐家

1、人生经历

1916年(民国五年)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贫民家庭,原名周良骥。

1921年(5岁)入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锣打镲的祖父经常带他去茶馆听书。1925年,入小学三年级读书。

1926年,随在国民革命军当官、参加北伐战争的父亲赴绍兴、上海等地参与革命歌咏运动。1930年,在上海《申报》图书馆当练习生。

1931年,在戈公振主持的《申报》图画周刊部当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历任“国际联盟调查团”中国代表处宣传干事、邹韬奋主持的《生活日报》筹备处文书、李公朴先生秘书,参加筹建《申报》图书馆及补习学校工作,参与组织青年工作,并在《申报》发表文章,宣传抗日。

1934年,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旧社会巍然对峙意,改名周巍峙。

1934年至1937年,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执行干事,组织领导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工人、学生及店员中开展革命工作。创作了《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等多首抗日歌曲,编辑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中国呼声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与救国会领袖李公朴等人奔赴华北前线,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临汾办事处秘书、学兵队音乐教员等职。

1938年赴延安,同年7月加入中国*,后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延安,参加了现代题材京剧的音乐改革工作。同年11月,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副主任、主任,**北方*文委委员,北岳区党委文委委员,北岳区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文联宣传部部长,边区音协主席。

1939年冬,在敌后首次指挥了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黄河大合唱》。1942年,他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先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晋察冀*局党委宣传部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文联常委,**华北局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人民*文委委员兼秘书,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初,任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音乐处处长,艺术局副局长,*歌舞团团长,*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党组成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民音乐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

1950年,创作《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1年,率中国青年文工团出国访问演出。

1964年,精心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被*、隔离审查、下放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长达十年。

1976年10月,粉碎“*”后,担任文化部电影局核心小组组长,参与清查工作,为众多文艺界人士平反昭雪。

1977年起,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代部长、第一副部长,文化部文化管理*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顾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1996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

2001年,主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

2011年11月,将毕生藏书全部捐献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师大将在周巍峙和钟敬文捐赠的数千册图书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分馆”。

2014年9月12日4时34分,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个人作品

音乐作品

歌曲名称(歌曲说明) 演唱者 发行时间
《前线进行曲》(作曲) 不详 1936
《今年是收复失地年》(作曲) 不详 1937
《我们是无敌的游击队》(作曲) 不详 1937
《上起刺刀来》(《守土抗战歌》)(作曲) 不详
《子弟兵进行曲》(作曲) 不详
《抗战进行曲》(作曲) 不详
《起来、铁的兄弟》(作曲) 不详
《九一八纪念歌》 不详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曲) 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
《十里长街送总理》(作曲) 王昆 1976

歌剧

《不死的老人》 与劫夫、陈地合作

论文

题目  所载刊物 期数
《略谈歌颂*的歌曲创作》 《人民音乐》 1951(1)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进一步繁荣民族声乐艺术》 《人民音乐》 1978(6)
《农村题材大有作为——在文化部召开的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电影通讯》 1981(8)
《发展民族器乐艺术》 《人民音乐》 1982(9)
《奋发努力开创民族器乐艺术新局面》 《人民音乐》 1983(1)
《努力开创戏剧创作新局面》 《文艺研究》 1983(1)
说不完的田汉 《新文化史料》 1998(5)
《一项需要埋头苦干的大工程》 《中国民族》 2003(5) 
《竭尽全力建造民族文化的万里长城》 《党史文汇》 2008(4)

书籍

题目 时间
《文艺问题论文集》 1985
《请签个名!》
《冼星海全集》 1989-1991
《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
《保卫和平歌》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1992
《年方九十》 2004

3、获奖记录

荣誉类
  • 2001-05首届首届中国音协“金钟奖”设立的“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获奖)
  • 1999-10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获奖)
  • 1947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模范工作者奖(获奖)
  • 1944延安文教英雄一等奖(获奖)
  • 1938-09西北战地服务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荣誉奖章(获奖)
  • 作品类
  • 2013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奖《田汉全集》(获奖)
  • 1999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聂耳全集(获奖)
  • 1994“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东方红》(获奖)
  • 1993国家新闻出版署图书奖《冼星海全集》(获奖)
  • 1985文化部集体奖《中国革命之歌》(获奖)
  • 1977文化部合唱一等奖《十里长街送总理》(获奖)
  • 1954文化部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奖)
  • 4、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周巍峙与王昆相识于1939年,当时年长王昆9岁的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河北唐县。在河北三分区,有人对他说:“唐县妇救会有个女*歌唱得好。”当他听罢这位14岁少女的歌声,情不自禁地发出“真行”的感叹。这个女孩就是王昆。俩人经过4年的相处彼此生情相爱,于1943年结为夫妻。在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周巍峙担任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王昆则是《农友歌》的演唱者。周巍峙文艺爱好广泛,“夫弹妇唱”是这个家庭的保留节目。

    家属成员

    祖父:周松权

    大伯:周鑫甫

    父亲:周慰堂

    三叔:周少卿

    妻子:王昆

    儿子:周七月、周八月

    5、后世纪念

    纪念铜像

    周巍峙王昆铜像位于河北易县华龙皇家陵园,由家属出资请雕塑家纪峰先生创作。纪念像为双人坐像,表现了周巍峙、王昆相敬相爱的一生,也表现了他们对自己一生的自信和肯定。

    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


    纪念周巍峙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16年7月15日在京举行。**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文联主席*出席。

    *指出,周巍峙同志崇高的思想品格、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纪念周巍峙同志,要学习他勇当文艺“领头雁”,一心热爱党、一生跟党走,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投身进步事业的精神追求。要学习他甘做人民“小学生”,始终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的赤子情怀。要学习他甘为文坛“孺子牛”,辛勤耕耘、埋头苦干、奉献担当、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品格。要学习他甘当文艺工作者的“打杂工”,为官没有官架子、从艺不摆老资格,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风范。

    上一篇:新郎上错床

    下一篇:鄂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