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绿原

科普小知识2022-09-11 21:30:24
...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1、人物生平

在中国现当代新诗的画廊里,绿原的诗歌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17岁初登诗坛的绿原歌唱着自己编织的“童话”行走在现代诗歌的征程中,无论其早期诗歌《童话》的梦话迷离,中期诗歌的悲愤激情,还是晚期诗歌的沉郁厚重,绿原始终坚持着执着而又独特的艺术追求。诗人一生诗风的几次转变,但始终有一个无法回避的景观,那就是若隐若现的宗教色彩。正如诗歌评论家张立群指出:“常常时隐时现于诗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以及宗教情怀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综观绿原的诗歌创作,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诗人最不幸之时,却是其诗歌最有永恒价值之刻,而就是最有价值的诗歌,时时与宗教紧密相连。如40年代的《憎恨》(1940.12)、《给天真的乐观者们》(1944.12)、《诗人》(1949元月)、《站在伽利略面前》(1949)。因胡风案入狱七年的《又一名哥伦布》(1954)。*十年的《重读〈圣经〉》(1970)、《母亲为儿子请罪——为安慰孩子而作》(1970)、《祈祷》(1971)等等。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把诗人不同时空的作品加以通观和对比性的关照才能容易呈现诗人对某种精神和情怀的拥有。诗歌中大量的宗教意象如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宗教情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942-1944年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而后做过中学英文教员,油行职员。1948年加入*,次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53年调到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工作,1955年被打入中国最大"文字狱"集团案件--"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而监禁近七年后,于1962年获释。1962年转做文学编辑出版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就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7年离休。逝世前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绿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陂,2岁和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武汉,正在那里读中学的绿原随众西迁,在半工半读之中开始写作。1939年,绿原流亡到战时首都重庆,在《时事新报》副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爸爸还不回来》;1941年8月,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者》,此后作品以诗为主,并参与组织"诗垦地社"。1942年,绿原考入从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外文系学英文,其诗作已相当引人注目,胡风在桂林正编辑《七月诗丛》,主动托人邀请他将诗作选入第一辑,当年底为他出版首部诗集《童话》。从此,绿原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以政治抒情诗闻名。次年3月,胡风来到重庆,绿原敬为导师,常向他求教。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国民*征召为来华参战抗日的美军当译员,在短期译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中美合作所",他为此写信请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就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他闻讯躲避,胡风又帮他离开重庆,介绍他化名到川北的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哪知10多年后,这封请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的"铁证",而他也由此被打成"美蒋特务"。

1947年,胡风在上海编辑《七月诗丛》第二辑,又收入了绿原的两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同年,绿原回到武汉,在一个外商的油行里当小职员,同时也写诗在报上发表,次年以此笔名加入*地下党。1949年5月,*占领武汉后创办《长江日报》,绿原任文艺组副组长;1953年调到北京任**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组长,次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算起》。

1954年上半年,胡风撰写《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后以"三十万言书"著称),绿原曾参与讨论和提供意见。当年7月,胡风将"三十万言书"递交国务院文教委员会转呈**政治局,*最高当局激烈反弹,于1955年在全国发动大规模批判和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胡风夫妇于5月17日遭逮捕和抄家,抄出大量私人通信,被当局选录为报纸批判和政治清查的"罪证"--其中就有绿原1944年的那封信,经过删节编排后,被收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由《人民日报》加编者按于6月10日发表。这个后来被公布是*所写的"编者按"说:"他们的基本队伍,或是帝国主义*的特务,或是托洛茨基分子,或是反动军官,或是*的叛徒,由这些人做骨干组成了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的独立王国。"于是绿原就这样被直接打成"特务",而那封信也就坐实了胡风与*有勾结。1955年7月14日,绿原被收容审查。虽然在压力下不到一年就承认了"反革命"罪行,但当局其实早已查实他并没有给美军当过译员,更不必说特务,只是由于那个最高当局已经公布的"罪证"和结论没人敢否定,于是他此后就被不闻不问继续关押下去,在单独监禁了5年后,于1960年8月被转送到秦城*。在不再受审讯干扰的监禁中,他以原有的英文功底又自学了德文。1962年6月5日,绿原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因"认罪态度好"而"免于起诉"获释,被安排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担任德语文学编译。几年后又经历了*十年的磨难。

这20多年的磨难对绿原思想以至诗风的影响,体现在他《自己救自己》的诗中:

我不再发誓/不再受任何誓言的约束/不再沉溺于赌徒的谬误/不再相信任何概率/不再指望任何救世主/不再期待被救出去/于是/大海是我的/时间是我的/我自己是我的/于是--我*了!

1980年,**决定给胡风案平反,绿原被恢复中*籍,次年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5年任编审,1988年退休,2009年9月29日去世。

儿子刘波林、女儿刘冬妮都是翻译家。

2、主要著作

绿原在平反后重新发表诗歌,出版有诗集《人之诗》、《另一只歌》等,并担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87年获全国第3届优秀新诗奖,1998年获马其顿第37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其它作品还有:诗话集《与蜜》,散文集《离魂草》、《非花非雾集》等;翻译作品《叔本华散文集》、《黑格尔小传》和《德国的浪漫派》等,1998年因翻译歌德巨著《浮士德》,获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

1981年,绿原与另一著名"胡风分子"诗人牛汉合编的前"七月派诗人"选集《白色花》,他的序言最后一句表达了这些久经磨难者的心声:"作者们愿意借用这个素净的名称,来纪念过去的一段遭遇:我们曾经为诗而受难,然而我们无罪!"

他曾是20世纪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中国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他第一本诗集《童话》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断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战斗的情思与艺术的独创性结合起来,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西方诗歌的现代手法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他一生历经磨难,*曾遭遇*当局的政治迫害,在大学即被通缉而不得不离校逃亡;解放后又被诬为“*特务”和“胡风分子”,蒙难二十五年。但他始终珍惜与诗神相遇合的缘分,生平著作等身,著有《童话》、《集合》、《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人之诗续篇》、《另一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等诗集;《绕指集》、《非花非雾集》、《苜蓿与葡萄》、《再谈幽默》、《寻芳草集》、《半九别集》、《绿原说诗》等文集。其主要译作有《浮士德》、《里尔克诗选》、《请向内心走去》、《拆散的笔记簿》、《日安课本》、《德国的浪漫派》、《现代美学析疑》、《叔本华散文选》、《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莎士比亚新剧《爱德华三世·两个贵亲戚》等。2007年武汉出版社还为他出版了六卷本的《绿原文集》。

3、所获荣誉

绿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国现代、当代两个文学史阶段的诗人,独具特色和魅力翻译家,也是老评论家和编辑家。曾荣膺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魂金奖”、首届“中坤国际诗歌翻译奖”等。代表作为《憎恨》。

上一篇:罗大冈

下一篇:楼适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