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柴
高柴出生于公元前521年,为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为春秋末年卫国人,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高柴曾做官于鲁国、卫国;教书于陈国的太康、商水、杞县,鲁国的兰陵以及楚国。有《子羔》、《孔子诗论》等著作。
姓名:高柴
性别:男
国籍:中国(东周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时间:公元前521年
逝世时间:公元前649年
1、简介
孔子与弟子画像
高柴(公元前521~649年)春秋末年陈国阳夏人,出生在齐国柴邑(柴伯国,齐国丞相高昭子的封国),学习在鲁国孔子门下,做副丞相在卫国。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皋,小孔子三十岁。他遵守礼制,孝敬父母。有政治活动能力。在孔子弟子中,他担任的官职最多,曾为费宰、武城宰、成邑宰和卫之士师等。
高柴长寿,史称寿圣,夫人为:张氏、王氏、林氏,生九子,29孙子,其中让长孙高举,以其名为姓而分出柴姓,叫柴举,高柴后代堂号:柴氏(寿圣堂,供侯堂),高氏(供侯堂、厚余堂)。
高柴著有《子羔》,《孔子诗论》、《国楚竹书》等著作。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儒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生平
周景王二十四年(前521年),一代贤人高柴出生在共国,也就是现在的辉县市城关镇东关村。
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史书说他身高“不满五尺,相貌丑陋,且生性朴拙”,但品行和操守都非常端正,从小就有仁慈爱心。
高柴6岁时,同几个小孩在村中的枣树下玩耍,一颗大枣被小鸟啄掉落地,两个小孩争了起来。高柴评判说:“大的让小的,大孩子可用棍打或上树摘。”高柴7岁时,在河边玩耍,有一个小孩掉进河里了,他跑回家抱了个大葫芦跳进河里,救出了落水小孩。
高柴非常孝顺,母亲体虚多病,他经常上山为母亲采摘木耳和香菇,为母亲熬汤。他的父母过世后,服丧3年期间,没有人见他露齿笑过。
周敬王十九年(前501年),在他近20岁时,拜比自己大30岁的孔子为师。孔子对他颇为赞赏,曾评价说:“高柴愚,曾参鲁,子张辟,子路喭。”孔子把高柴列于三子之前,足见他对高柴的重视。
后来,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多次来到卫、鲁等国。到卫国时,相国孔悝叫孔子推荐他的弟子担任刑狱官,孔子就举荐懂刑律、扬法纪、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高柴。
高柴任卫国刑狱官时,政绩出色,很受相国孔悝赏识,曾将自己心爱的玉磬送给高柴。
高柴在卫国为官多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前后,鲁国相国季康子和鲁哀公礼聘孔子回鲁国,孔子结束14年的流浪生涯,准备回家。高柴将卫出公赠给他的轻捷马车献给了老师。
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年),高柴、子路都在卫国为官,当时卫出公的父亲蒯聩(即后来的卫庄公)发动政变,众人纷纷逃离都城。高柴正要逃出城时,遇到正从城外赶回要保护相国孔悝的子路。
高柴拉住子路说:“此时国君出逃,相国被胁持,守城卫士都不知为谁而战。你现在进城,是自投罗网,哪还谈得上保护相国?”
子路不听,直奔相府而去,终于壮烈死难。
当高柴逃到城门口时,见把守城门的士兵将出城的人和车全部挡回,着急起来。这时,有一个守门士兵拉住了他,告诉他有一处城墙有个缺口可以逃出去,高柴说:“君子不跳墙。”士兵又指点给他有一处有个洞口可以钻出去,高柴摇头:“君子不钻洞。”最后,这个士兵为他找了一间密室。高柴逃过了追杀,最终脱险。
事情过后,高柴问那个守门士兵:“你为啥救我?”士兵说:“我曾因犯法,被你削去一个膝盖,所以认得你。”高柴很吃惊地说:“今天我有了难,正是你报复我的时候,可你反而来帮助我,这又是为何?”守门士兵说:“当初,你审理我的案子时,反复斟酌,想让我受轻一点的处罚。最后不得不判我时,看到你神色不忍,知道你是仁爱君子,岂敢报怨!”
高柴逃回鲁国,孔子听说这事后说:“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对于两弟子在卫国内乱中一死一活,孔子说:“高柴知大义,必能自全。由(子路)好勇轻生,昧于取裁,其死必矣。”事情果然像他预料的那样。
高柴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在儒家思想的传播上,在教化人民遵守礼制上,不靠泛泛的说教,更多是靠自己的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民众。他为官清廉,有仁爱之心,按法规办事,所以能“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3、著作
高柴著作多不存,幸运的是,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战国楚竹书》,被认为与高柴有重大关系。这批竹简于1994年5月被上海博物馆原馆长、著名考古学家马承源发现,后经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确属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儒家原始文献,至今已整理出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7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子羔》(共14支竹简)一篇,内容为子羔(高柴)与孔子关于始祖感生和尧、舜禅让问题的讨论,被认为作者是高柴。另外被学界认为与《子羔》原属同一卷的《孔子诗论》(内容为孔子与弟子讨论《诗经》,共29支竹简)和《鲁邦大旱》(内容为记录鲁国旱灾后孔子与鲁哀公及弟子们的讨论,共6支竹简),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由子羔整理并传述的。
4、墓葬
据兰陵县(原苍山县)介绍高柴墓的史料记载:“高柴墓坐落在刘堡子村。高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在鲁、魏两国先后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武城宰和魏国的士师,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兰陵书院创始人,终年128岁,被后人称为寿圣。高柴墓现存有墓碑一座,古银杏树一株。高柴墓顶之上存有圆额墓碑一通,为清嘉庆乙亥孟夏高柴七十二世孙庠生柴衍洞(因高柴之孙举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和七十二世孙廪生柴兰皋所立,碑阳中间篆额书“孔子弟子”,左刻“宋封共城侯”,右刻“唐封共城伯”,正中刻“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20世纪70年代,曾在其上四米深处挖古墓一座,伴有部分文物出土,堆积高台上采集标本多为灰陶绳纹鬲足、豆柄等。
5、历代追赠
高柴在去世465年后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受到祭祀;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共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改封为“共城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以“共城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6、后世裔孙
1、高柴,为高氏祖先。
2、高柴与其妻所生子,改为姓柴,其后为柴氏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