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云芳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上海人,中*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十三大代表。
中文名称:樊云芳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上海
出生日期:1945年5月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品:《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与丁炳昌、张祖璜合作)等
1、个人履历
樊云芳
1962年至1967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
1967年大学毕业后至1969年,在河北省一农场工作。
1970年,分配到山西省浑源县委工作,开始为地方报纸当业余通讯员。
1975年,调入山西省雁北地委通讯组工作。
1978年10月,调任光明日报社山西记者站当记者,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新闻记者工作。
1983年,调任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工作。后调任光明日报驻海南记者站工作。
2、主要成就
樊云芳
她的通讯文笔流畅、细腻、形象、生动,其中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她采写的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通讯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对先进知识分子典型栾茀的事迹报道,对某国营大厂的副总工程师出走加入乡镇小企业的问题的反思的通讯,反映了她的报道在立意、切入角度和探索深度等多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这两篇通讯发表后,都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被广为转载,并曾引出了热烈的讨论。
3、人物言论
樊云芳(右)
2.我为这一幕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个直挺挺一动不动的背影从此镌刻在我的心底。能成为《光明日报》的一员我感到无尚荣光,我发誓,永远不玷污《光明日报》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
3.现在表彰我,我感到惴惴不安,甚至战战兢兢。因为从我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看,无论从体力、精神,从发稿的数量和质量,我都比不上一个普通记者,换言之,我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记者。
4.我力求在新闻作品中能奉献给读者一点点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的构思、独特的文采、独特的新意和感受,并渴望这"一点点"能为读者所品尝、所理解、所认可、所喜爱。
5.20年前(截至2006年7月)我能成为名记者,是《光明日报》提供了舞台,是改革大潮提供了机会,是编辑部上上下下付出了默默的奉献,也是全家人为我做出了牺牲。今天我病了,我老了,光环和机遇落到了更优秀的年轻人头上,这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公平?"
6.如果一万个癌症患者中只有一个人能穿越死亡地带,这就是我。
7.岁数不是理由;害怕不害怕,敢与不敢,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4、个人荣誉
*十三大代表。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连续4年获全国好新闻奖。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列入1990年《中国新闻年鉴》"名记者"栏。
1985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樊云芳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1年12月,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
5、个人作品
20多篇作品获省部级好新闻奖。其中,长篇通讯《追求》(发表于1981年3月36日《光明日报》及《山西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文摘》转载和转播。
《追求》还被改编成电视剧、广播剧、话剧、连环画,被评为1981年全国好新闻)、新闻特写《飞天凌空》等入选大学教科书。代表作《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与丁炳昌、张祖璜合作)。
较早提出了中国新闻要突破某些"禁区",摆脱平面报道模式,走向"全息摄影"的概念,并撰写一批论文发表。出版新闻集《我就是我》、理论著作《中国新闻文体大趋势》、新闻札记《记者梦》及《活了两辈子》等著作,发表新闻理论或采写体会文章20余篇。
6、社会评价
2006年2月5日,《光明日报》"人物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樊云芳的《生命之歌》。文章记录了樊云芳患癌症后的心路历程,叙述了她与死神的黑色对话,对亲情、友情的深刻感悟,对生命的尊重及对重返生活的渴望。2006年2月23日,光明日报社做出决定,号召全报社同志向樊云芳学习。
著名散文家梁衡:记得当年樊云芳只要一写稿,就对丈夫、儿子不管不顾,走进她的家,那真叫"家徒四壁"--不是经济拮据,而是不能"玩物丧志"!大病一场,死而复生,樊云芳铭心刻骨地体味了亲情与友情的可贵,体味了生命与生活的美好,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视人生的真谛。于是,当她几年后复出"江湖"时,朋友们感觉她变了:不再像原先那样咄咄逼人,而是变得宽容、随和、淡泊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樊云芳,不仅仅是个记者,还是个善解人意的贤妻良母。而这种人性的回归,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了解历史,珍惜未来,愿今天的年轻读者能读懂这一代人!
光明日报社海南记者站记者、樊云芳丈夫丁炳昌:那天早晨,海军总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到她病房里,对她说:"初步诊断,你患的是直肠癌。"她听了一愣,然后就咯咯咯笑起来了:"你们搞错了吧,10年了,我没有报销过一张药费单子,自我感觉一直很好!请问,你们见到过这样的癌症病人吗?"3天后,切片化验单出来了。她仔细看了单子,不作声。等医生走后,她转过脸来对着我,竟然又笑了--不过这一次是苦笑:"奇了怪了,我这种人竟然会得癌症……"思索了几天,她想通了,她失血的脸上挂着孩子般的笑容,反过来安慰我:"站在辩证法的角度,轮也该轮到我了--这些年我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但一个人不可能把好事占尽呀,你说是不是?"
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松林:我与樊大姐已经很熟了,但要不是你们介绍,我还真不知道她有过那些经历。但就凭樊大姐在海南的为人处世,已足以让我对她非常敬重。
海南省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海南邮电报总编辑张少中:樊大姐这个人啊,我跟她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但她什么也不说。要不是看了《生命之歌》,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竟得过癌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