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崂山上清宫是道教著名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的崂山东南麓幽谷中,简称上宫。创建于宋初,后毁于山洪,1297—1307年间(元代大德年间),道士*明再次重建,后历代屡有修缮。
1、简介
崂山上清宫
上清宫俗称上宫。位于崂山东南麓,昆仑山之阳,宝珠山坳中。经历了三毁三修。初建于汉朝,被水冲毁。据元代张起岩《聚仙宫碑》(此碑原立于宫门东侧,字迹已剥蚀难辨,碑高丈许,是崂山珍贵的古迹,安放在聚仙宫内)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宋代末年倾圮,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修。延佑四年(1317年)承务郎朱翚撰《重修上清宫碑记》碑安放于上清宫内。到明代中期,上清宫复倾圮败落,隆庆元年(1567年)护国天师府左赞教孙玄清复重修。清代末年,上清宫殿宇为山洪冲毁,崂山华楼宫道士刘本荣又主持重修。1949年青岛*夕已成颓垣断墙。1956年青岛市人民*拨款修缮。“*”中,该宫塑像、石碑被砸,经卷、文物被毁,道士被遣送农村,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1982年青岛市人民*将上清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由青岛市道教协会青岛筹集资金进行修缮,历时9个月竣工。1991年12月6日,重新开放。
上清宫为两进庭院,殿宇和房舍共28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殿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和“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前院门内东西两侧各有宋植银杏一株,被称“仙树”。宫后院曾有一株白牡丹,干高丈余,枝繁叶茂;春天花开时,花如冰盘,有数百朵,洁白无瑕,芳香四溢,民国初年死亡。古人诗云:“门前排列锦为屏,墙内清阴绿满庭。百岁牡丹千岁杏,一花一木亦通灵。”上清宫奉道教全真道华山派,为崂山许多道观中惟一的丛林庙,邱处机、刘处玄、*明等道人到崂山时,曾居上清宫演道说法。上清宫西一块巨石镌邱处机《青玉案》词一首;西侧一块圆丘形孤石,名“鳌山石”,上刻“鳌山上清宫”。宫正南一里处,有邱处机衣冠冢。上清宫四周峰峦蜿蜒,孕抱不露,幽而不隘,深而不邃,为栖真佳地。
2、历史
崂山上清宫
青岛崂山上清宫是道教着名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的崂山东南麓幽谷中,简称上宫。创建于宋初,后毁于山洪,1297—1307年间(元代大德年间),道士*明再次重建,后历代屡有修缮。该宫分前后两进庭院;前院门内东西各植古银杏一棵,枝叶繁茂,苍翠葱茏,为崂山银杏之冠,后院为正殿和东西配殿及道舍,正殿祀玉皇大帝像,配殿奉全真七子塑像,院中植有一株白牡丹,高约八尺,每逢春天,白花似玉,清香四溢,满院生辉,相传是蒲松龄所着《聊斋》中的花仙“香玉”。宫西北岩上刻有丘处机及明陈沂等人诗词与题字,岩下石间有一清泉,名曰“圣水泉”,其水甘冽澄明,为崂山一大名泉。宫前石桥名“朝真”,宫西石桥曰“迎仙”。为崂山着名道教宫观之一。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
3、美食
上清宫美食上清宫奉道教全真华山派。因此,来此地最好食素。正好爬山的路上有很多山果,可以采摘些带着。饮着甘甜的崂山矿泉水,吃着可口的山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4、交通
步行游览这个景区主要靠步行,车辆无法进入,从太清宫游览区乘坐空中索道可直入景区的北部,游览起来就可省力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