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
金冲及,1930年12月生,江苏青浦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原**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中国著名学者。
姓名:金冲及
出生年月:1930年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历史系
著作:《*传》、《*传》、《*传》、《朱德传》
1、个人履历
金冲及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他的第一篇论文《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意见》就发表在1955年的《历史研究》上。文章提出近代史分期应该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结合起来”为标准,至21世纪仍有启示意义。
“*”前夕调北京工作。
1972年,金冲及调至文物出版社,在此工作的10年间,他系统学习了考古、青铜器、陶瓷、古建筑、书画等方面的知识。
1983年擢升研究员。1984年起担任**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退休。期间,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华东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编,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北京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会长,*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等职。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6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中国历史学界继郭沫若、刘大年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人。
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他每周有两天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2014年他还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2、治学理念
金冲及
中国历史上有隔代修史的传统,但金冲及认为当代人也可以而且应当写当代史。“当代人和后人各有各的作用,谁也不能替代谁。”金冲及说,历史研究工作者把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时代、亲眼看到或直接听到过的历史,在经过严肃研究后写下来,“实在是一种无可推托的历史责任”。
创新是学术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一种体现。金冲及提倡历史研究的创新应从史学的性质、特点出发,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展开。他说,研究历史需要沉下心来,钻研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如果丢掉历史学的这个特点而另搞一套,就很难谈到历史学的创新了。”
3、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辛亥革命和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参与党的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主编了《*传》、《*传》、《*传》、《朱德传》、《*传略》、《李富春传》、《陈云传》等重要*传记,影响深远。
21世纪初以来,主办或参与筹办多次大型学术讨论会,如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孙中山研究述评讨论会、孙中山研究青年学术讨论会、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研究,为繁荣学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他还多次出访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出席东京、神户、芝加哥等地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国际研讨会。
4、代表作品
金冲及
发表论文上百篇,主要有《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二题》、《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的民族觉醒》、《试论孙中山晚年的道路》、《论蔡锷》等。
与胡绳武教授合撰的文章有《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试论自立军的性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革命与改良两条路线的斗争》、《辛亥革命时期章炳麟的政治思想》、《同盟会与光复会关系考实》、《论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成立》、《论黄兴》、《析同盟会与光复会组织上的特点》、《同盟会成立前留日学生中革命思想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