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
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东部渭河平原东北隅。东与澄城、大荔相邻;西与富平相接;南与渭南接壤;北与白水相连;西北与铜川市相望。县城位于县境中心,渭清、西禹公路交叉通过。蒲城县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故乡,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县土地面积15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万亩,现辖17镇359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2013年),是陕西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建材大县、能源大县和文物大县,有中国酥梨之乡、焰火之乡等美称。
名称:蒲城县
外文:PuchengCounty
别名:酥梨之乡,焰火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渭南市
下辖地区:17镇
*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13
邮政区码:715500
地理位置: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
面积:1585平方千米
人口:80万人(2013年)
方言:陕西方言关中片区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机场:蒲城县内府机场
火车站:蒲城站、蒲城东站
车牌代码:陕E
行政代码:610526
1、地理气候
蒲城县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9°20’17″-109°84′48″,北纬34°44′50″-35°10′30″,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渭河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70~1200米,山、川、原、滩皆有。
地形地貌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北原山地、中部台原、洪积扇裙、东部河谷四种类型。
气候
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3.3℃,最冷月1月份-1.4℃,极端最低气温-16.7℃;最热月7月份26.7℃,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日照时数2277.5小时,总辐射127.2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24.1毫米,平均降水日数83.7天。极端最大雨量876.1毫米,最少雨量271.8毫米。
2、历史沿革
蒲城县历史悠久,自周代即有记载,迄今已三千余年。
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战国初属魏,后隶秦。秦孝公置重泉县,北魏废重泉设南白水县,西魏更名为蒲城县,唐改名奉先县,宋复名蒲城县至今。
1949年2月21日蒲城县第一次解放,4月22日第二次解放。解放初,蒲城县属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管辖。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后归属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2年,将白水县新村乡的吴家、腰怀、老城、老庙庄、西庙庄、上张、东庄子、蒋家山及高家河乡的姚家村划归蒲城县。1956年10月归陕西省*直辖。
1957年12月,将澄城县的苏家坡、苏家河、袁家坡、下尧科划归蒲城县;将蒲城县的惠家河、段村、杨家村、索村划归澄城县。1959年1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并为蒲城县。原蒲城县的永丰公社划归大荔县。
1961年10月三县分开恢复原建制,并将澄城县的寺庄、避难堡划归蒲城县,永丰公社亦归回蒲城县。蒲城县改省直属为陕西省*渭南专员公署管辖。
1965年1月,肖家堡公社由铜川市划归蒲城县。
1980年1月又将肖家堡、阿庄、高楼河、广阳4个公社划归铜川市。
1995年撤地设市,蒲城县归渭南市管辖。
3、行政区划
2011年1月,撤乡并镇,全县由24个乡(镇)调整为17个镇。2011年年末,蒲城县辖城关、翔村、兴镇、桥陵、苏坊、荆姚、党睦、陈庄、龙阳、龙池、孙镇、椿林、永丰、洛滨、罕井、高阳、上王等17个镇,360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2490个村民小组。
4、人口
蒲城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和各乡镇人民*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区)常住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为7430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300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0005人,下降1.33%。年平均下降率为0.13%。
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有家庭户188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9691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人减少0.1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7647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365353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9%下降为103.36%。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748人,占14.47%;15-64岁人口为569456人,占76.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063人,占8.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1.6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364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922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7869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5906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0人上升为452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778人上升为1335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0176人上升为5096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103人下降为21409人。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8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1701人,文盲率由5.92%下降为3.08%,下降2.84个百分点。
5、自然资源
河流、水资源
境内有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和大峪河。洛河境内长70千米,流域面积1354.2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62.4立方米/秒,最小年平均流量1.2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4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33立方米/妙。白水河和大峪河境内长分别为15千米和13千米。地表多年平均径流量8.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0.3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4.01亿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2.53亿立方米,年平均可开采储量1.47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粘土矿、高岭土、芒硝、地热水、腐植酸煤等10余种,以煤、石灰石为主,总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504亿立方米。
耕地、动植物
全县耕地面积10.7万公顷,常见植物300多种,其中人工栽培利用的约160种,主要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棉花、油菜、苹果、梨、桃、枣、杏、柿子、花椒等。野生植物中,可作药材的70余种。动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百余种,人工饲养的畜禽20余种,其中秦川牛、奶山羊量大质优,驰名省内外。
旅游资源
蒲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旧、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汉、晋、魏、唐、宋遗址;有唐、宋、金代寺塔和明、清古建筑;有王鼎、林则徐、杨虎城纪念馆和永丰烈士陵园;更有著名的唐代4座帝王陵和唐让帝惠陵等20余座陪葬墓群,以唐睿宗李旦桥陵为最著名。还有尧山风景旅游区、龙首坝黑峡谷风景旅游区、张家山风景旅游区、常乐风景旅游区、山西村古城堡等一批自然景观资源。蒲城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珠联璧合,空间组合良好,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6、经济建设
蒲城县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再造一个新蒲城”发展目标,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克坚攻难、创新驱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一产增加值22.85亿元,二产增加值79.35亿元,三产增加值47.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2:53:3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7元,同比增长1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30元,同比增长20.1%。
农业经济
全年农业总产值现价411106万元(可比价38162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312004万元,增长4.2%;林业产值5999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60221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1139万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743万元,增长1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330097吨。设施瓜菜面积216792亩,产量442070吨。全县建设设施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注册瓜菜品牌3个,创建省级著名商标1个。果业总面积60万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果。优果率达78%,产值1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业收入3020元。先后建成*、市级示范园35个,万亩示范区4个,有机果品生产面积1400亩,GAP认证1600亩,注册果品出口基地18万亩。去年蒲城酥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畜牧业现有各类养殖小区58个,机械化挤奶站21个,各类规模养殖户5750户,拥有饲料生产企业10个,产销各类饲料50万吨,青贮饲草4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1.3亿元。肉鸡繁殖被列为全省肉鸡规模养殖示范县。义务植树栽植各类苗木120万株,人工造林2.55万亩,封山育林1.5亩,完成镇村级道路绿化360公里。投资1560万元,解决了10镇32村4.1万人的饮水问题。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民生水利工程—袁家坡供水主管道(坡头-万兴)更新改造工程提前一年开工建设且进展顺利。投资1040万元,新建基本口粮田4000亩,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3000亩,田间设施配套3000亩(新修引水渠道18.22公里,新打机井1眼,修筑生产路14.32公里),土壤培肥地力3000亩。投资1000万元,新(改)建通村公路19.4公里。投资158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00户。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9.0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亿元。
工业经济
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总产值166亿元,增长18.5%;单位GDP能耗下降3.9%;煤化工业园年度实现投资90亿元,烯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今年将建成投产;蒲城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低碳示范园区,9家新入驻企业3家建成投产,实现产值50亿元。
第三产业
惠陵、北塔、徽邑漕仓遗址、杨虎城旧居、南塔顺利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虎城旧居、清代考院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全年旅游人数235.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万村千乡市场”和“镇超工程”顺利推进,新建商贸中心1个,农家店35个,乡镇超市3家,农村网络流动体系逐步完善;城区商业布局更加合理,新增大型综合购物中心2家,大型超市2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7亿元,增长19.5%。全县新增工商注册企业18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户。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76.9亿元,同比增长18.98%;利税总额11.42亿元,同比增长19.71%,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约55.73%。
项目建设
2013年,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6个,总投资261.8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6.41亿元,截止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7.22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6%。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81.22亿元,占年计划的111.45%。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资24.96亿元,占年计划的77.03%。社会事业类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占年计划的90.35%。2013年我县列入市级的重点项目有16个,累计完成投资99.75亿元,占年度任务比例的111%。
城镇建设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入4.4亿元。其中:投资1.63亿元的北环路、重泉路南北段建设工程全面竣工;投资1.04亿元的紫荆公园、重泉广场已建成并对群众开放;投资7500万元的城市集*热工程,已完成厂房主体、中心换热站建设,铺设城区一级供热管网3.8千米。城南新区投资5亿元,实施了长乐街、人民路、公园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招商引资8.2亿元,储备土地2800亩。孙镇和荆姚镇两个重点镇投资1.06亿元,完成了镇区主干道路、文化广场、绿化、亮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整改沿街门头广告282个(条),城区累计建设公厕23座,拆拦亮绿21个单位,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创建10个园林式单位、3个园林式示范单位、20个“三化一片林”示范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7.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46.5%。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成功授牌。
7、社会事业
蒲城县
全县有社会艺术团体43个,专业艺术团体2个,艺术培训机构21个。建成镇文化服务站12个,村级体育场78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41.1%。文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县剧团送戏下乡200余场,影剧院歌舞演出80余场,举办各类文艺晚会、文艺比赛19场次,启动了秦腔“周末一元剧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开展文物遗产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试点县。杨虎城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和县图书馆、文化馆、各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全年文化产业产值1592万元,较上年增长24.3%。
卫生
卫生医疗机构30个,床位169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45人,卫生防疫人员143人,乡村医生943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县医院综合住院楼和中医院医技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557503人(份),59500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办理孕妇免费分娩卡7526份,补助资金458万元;为1840户农村居民发放大病救助金786万元。为19种特殊慢性病患者补偿资金854.72万元,为54306名0~6岁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医疗肺结核病人212例,为132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12526人,参合率96.92%,较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获得补偿参合人数57.14万人次,补偿费用1.16亿元,享受万元以上者765人。获得“全省新农合制度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实施了基本药物“三统一”制度,乡村两级统配药品1353个品规。
科技
科技研究推广机构11家,各类科普协会150余家,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42人。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组织各类培训400余场(次),发放资料10余万份,解答疑难问题6000多个,培训人员11万人(次),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村工作制度,实施开发项目62项,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196个,创办实体58个,发展龙头企业16个。继续实施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工程,全年专利申请129件,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省首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蒲城绿盾生物公司。陕西省科技厅批准蒲城煤化工业园区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点区,龙池西甜瓜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为省级示范基地,龙池西甜瓜科技专家大院为省级专家大院。扎实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5月份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的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组验收,为国家科技部考核验收奠定了基础。
体育
蒲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是我县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也是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县体育场建设意见是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2012年3月5日县级四套班子会议精神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造方案,一是改善我县文化体育设施的面貌,完善了体育场设施条件;二是满足群众休闲健身的需要;三是体育场的建设得到了相关单位*职工和周围社区群众的热情支持,认为是提升城市品位、方便群众休闲健身的惠民工程。项目场地位于体育场内南北通道东边,建设面积29673㎡,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资金200万元,省市各50万元。目前,在县委、县*和省市体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项目已初具规模,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想尽办法拓宽资金来源,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体育场改造建设项目。
8、道路交通
蒲城县公路交通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已基本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西禹高速与渭蒲高速公路及省道渭清路与西澄路为“双十字”主骨架,以“两纵两横两辐射”主干县道为次骨架,城乡相连、乡村互通、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宽深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境内有国道主干线西禹高速公路53公里,渭蒲高速公路21公里;省道二级公路三条(罕正公路18.27公里、渭清公路42.88公里、西澄公路55.4公里)116.55公里;各级农村公路759条2256.475公里,其中县道9条241.449公里,乡道41条320.586公里,专用道2条8.314公里,村道707条1686.126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142.5公里/百平方公里。
9、授时中心
蒲城县
蒲城授时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授时中心(现国家授时中心本部为临潼)。始建于1967年,地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北西山唐宪宗景陵附近金帜山上。1970年9月建成竣工,经*总理亲自批准代号为‘326’,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70年12月15日开始试播。电台呼号为“BPM”,发播频率为2。5MHz、5。0MHz、10。0MHz、15。0MHz。
蒲城短波无线电授时台的研制建设工程,凝聚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院所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是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如今则为国家授时部。现国家授时中心临潼总部保持的基准时间通过微波与蒲城授时部时间保持同步。
10、名胜古迹
蒲城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具代表性古迹包括:
五陵闲云: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桥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史称“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夜影: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1983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管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逵、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六龙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历经风雨洗礼,略显破败,可依然生动而富灵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鼎纪念馆:为清著名爱国名相王鼎故居,1997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为风格别致的四进院落式古典建筑群。馆内“蒲城碑林”名碑荟萃。
11、名优特产
羊肉泡馍
先有秦家店,后有蒲城县,这句俚语足以说明蒲城羊肉泡馍的历史悠久,在制作工艺,调料、包装上独具一格,口味上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耐嚼,香气四溢,清爽可口。
甑糕
甑糕,关中人也念jing,所以多有分不清外地人把冯京吃成了马凉。甑糕两字甚好理解,以“甑”蒸“糕”,用糯米、红枣和云豆蒸制而成。
干渣馍
干渣馍,是在青石子儿上燔烤的薄面饼,两面有满满的石子印痕的凹凸状,像是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的照片一样。食之薄脆掉渣,酥香美味,是关中一带仅有的地方食品,以蒲城的干渣馍最地道。
蒲城棒棒馍
棒棒馍是蒲城的一种特产,由小麦粉、植物油、茴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精制而成,香脆美味、营养健胃,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蒲城县椽头馍
椽头蒸馍系铺成特产,以其形如“椽头”而得名。名相王鼎曾以家乡的椽头蒸馍招待林则徐及朝中大臣;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来西安,指明要吃椽头蒸馍,后被定为贡品。
红提葡萄
蒲城现有引进品种红提葡萄1.2万亩,产量3万吨左右,主要销往省会西安及周边省份,红提葡萄性平味甘,能滋肝肾,生津液,强筋骨,补气血,通利便,食之可健脾利水,有利于健康,所含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快速缓解低血糖。
重泉牌苹果
由于海拔适宜,图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蒲城所产苹果具有形美色艳,个大质脆,含糖量高,余香爽口,耐贮耐运等特点。蒲城苹果种植面积达26.8万亩,优质品种红富士,秦冠、新红星、南方脆、皇家嘎啦等,总产量达40万吨,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12、著名人物
杨虎城将军故居
杨虎城(1893—1949)——千古功臣
杨虎城,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参加革命活动后,自己起名为忠祥,字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1908年,杨父怀福被清*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1911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陕西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年参加*,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特别伟大处,是1936年12月12日,同*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他*辞职出国。回国后,过*生活达十二年之久。1949年9月7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井勿幕(1888—1918)——西北革命巨柱
辛亥革命的先驱,陕西马克思学说的先行者——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蒲城县大什字巷人。1902年,在四川重庆读书,接受新思潮影响。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成立东京同盟会,他为西北人士加盟之首。该年冬,回陕建立同盟会组织,奔走于西安及渭北各县。不久,再赴日本,创办了《夏声》杂志,发表大量揭露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孙中山、黄兴曾誉之为“西北革命巨柱”。1908年10月,他二次回陕,建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1911年秋,发动了渭北武装斗争,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他坚持孙中山*革命立场,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和云南护国反袁起义。护法战争中,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1918年12月21日,因靖国军内部斗争,被杀害于兴平县南仁堡,时年仅30岁。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特赠授陆军中将军衔,1945年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塬。
寇遐(1884—1953)——*革命家、书法家
寇遐,字胜孚,号玄疵。蒲城县陈庄乡内府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就读于陕西师范学堂。不久,加入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反清活动。1908年,“蒲案”发生后,他向各界积极宣传真相,召集会议,起草请愿书,亲至巡抚衙门交涉。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蒲案”终以革命师生胜利为终结。袁世凯称帝,他积极从事反袁护国运动,奔走呼号。段祺瑞毁弃《临时约法》,解散国会,他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1923年曹锟欲当总统,以5000元一张选票贿买国会*,他不为所动,愤然离去。1924年,参加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推翻曹锟*,任农商总长。1931年,他应杨虎城邀请返陕,任省*高等顾问,曾为*、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寇遐素擅书法,隶书尤为见长,曾任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会长,编辑出版了《西京金石书画集》,抗美援朝期间,曾出卖墨宝,以所得捐助反侵略战争。解放后,任陕西省人民*委员。1953年9月6日,病逝于西安。
包森(1911—1942)——中国的夏伯阳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蒲城县三合乡义龙村人。1927年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级小学。1930年,考入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被捕入狱。西安事变后,被杨虎城将军释放出狱。1937年,前往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在冀东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敌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日寇多次“扫荡”。1939年,智擒日本天皇的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使日寇大为震惊。之后,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他领导开辟了盘山根据地,成立了7个联合县*,将敌占区200余万人口变成抗日根据地。1942年,在遵化野虎山遭遇战中不幸牺牲,年仅31岁。叶剑英元帅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的夏伯阳”。
郭炳坤(1914—1977)——忠诚的革命战士
郭炳坤,蒲城县苏坊乡郭廉村人。15岁时考入三原省立第三初中,在校先后加入共青团和中国*,并积极参加和领导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3年,参加红二十六军,由战士历任陕北第三作战分区司令员、关中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三旅政委等职。先后入延安马列学院和*党校学习。1945年出席*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澄合、荔北、扶眉、兰州等战役。在保卫陕甘宁边区战斗和反击蒙古顽固分子*中,都立下了不朽功绩。曾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政委兼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内务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7年,郭炳坤反对*集团,被押送江西上饶劳动改造。1974年,根据*主席的命令,为其平反并调任北海舰队任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刘吉尧(1922—)——智取华山的英雄
刘吉尧,蒲城县大孔乡太峪沟峪丰村人。1946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1949年3月任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侦察参谋。1949年4月21日*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大荔军分区奉命打通秦、晋、豫交通要道,为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军团渡河西进扫清道路。*韩子佩残部梦想利用华山天险负隅顽抗,以拖延我军西进。刘吉尧奉命率队侦察,以寻找歼敌的登山路径。在侦察过程中,刘吉尧根据情况,果断的改变原定计划,变侦察为主攻。率侦察战士勇攀天险,奇袭北峰,解放了华山。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解放后,曾任西安市莲湖区武装部政委、西安市警备区副政委。1950年,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获“特等功臣”荣誉。1997年9月,受到*政委张万年、迟浩田等国家*的会见。
王鼎纪念馆
刘宗宽(1905—1992)——解放西南第一功
刘宗宽,字志弘。中国工农*党党员。蒲城县东陈镇刘家庄人。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后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参加西安守城战斗后,杨虎城又保送其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军委会少将参谋。1945年,他受到*、叶剑英的接见。之后,毅然投入到爱国*运动之中,并接受民工党的决定和中国*的意见,继续在蒋介石行辕行职,等待时机,为解放西南做准备。1949年11月,在我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即将解放西南之机,刘宗宽故意调整敌人军事方案,为解放军精心设计了一条入川秘密通道,并将敌军西南布防等情报以及我军进军路线的建议,设法转送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部队,使重庆得以提前解放。为解放西南立下了不朽功勋。刘伯承司令赞誉他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聘其任二野司令部高级参议。解放后,他一直孜孜不倦的为*建设工作,曾任南京军事学校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杨拯陆(1936—1958)——戈壁滩的巾帼英雄
杨拯陆出生于1936年3月13日,是杨虎城将军的第五个女儿。1953年,她根据祖国建设的需要,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修科。1955年毕业后,她主动要求到环境艰苦的戈壁滩地质队工作,先后在一○六地质勘探大队任助理地质员、地质员、队长。在地质队,她从不以将军的女儿自居,总是吃苦在前,带领队员奋战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滩上,出色的完成了克拉美丽1950平方公里的地质勘查,为开发克拉玛油田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1958年9月25日,在对三塘湖盆地西部4326平方公里的地质进行勘查时,突遭暴风雪袭击,为营救战友,保护珍贵的地质资料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2岁。后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1982年,地质学界决定把杨拯陆发现的*三塘湖背斜地质构造命名为“拯陆背斜”,以纪念她为地质事业做出的贡献。
周红牛(1973—1994)——舍己救人的优秀战士
巍巍燕山垂首,涛涛滦河鸣咽。为抢救身陷急流的战友而英勇献身的周红牛,1973年9月出生于蒲城县东杨乡戴家村。1991年7月,毕业于蒲城县卫生学校。该年底入伍,服役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国人民武警部队交通第七支队。1994年7月8日,周红牛所在的卫生队为河北省兴隆县蘑菇峪乡孙杖子村官兵做肝功化验抽取血样时,天空突降暴雨,道路被洪水堵塞。为了及时赶回驻地做化验,连队决定执行爆破清障排水任务,周红牛主动请战。在执行爆破任务时,战士张永胜被暴涨的洪水淹没,情况十分危急。救人心切的周红牛顾不上脱衣,毫不犹豫的跳入洪水中营救战友。张永胜得救了,周红牛却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武警交通总队发出向周红牛学习的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员、革命烈士,并授予周红牛“舍己救人的优秀战士”荣誉称号。
李润虎(1950—)——新时代的活雷锋
李润虎,蒲城县陈庄乡思补村人。他从小就坚持学雷锋做好事。1972年光荣入伍,成为兰州军分区某部机械修理所的一名战士。他把本职岗位作为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的最佳场所,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刻苦钻研本行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21次受嘉奖、21次被评为“模范党员”、“优秀志愿兵”、“优秀修理工”。他和其他同志合作研制成功五项革新成果,其中三项获得科研奖。1975年,李润虎同志加入中国*后,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矢志不渝地学习雷锋精神,一心为公、不图私利、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曾3次将战功让给了战友,3次放弃转业机会,无数次为素不相识的人排忧解难,在军内外被广泛誉为“当代新雷锋”、“秦川牛”。1990年春,他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并受到*、杨尚昆等**的会见。
王竣(1902——1941),字杰山,蒲城县东陈镇尧堡村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王竣1924年投入杨虎城部,次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仍回杨部任旅长,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抗战爆发,王竣部编入孙蔚如三十八军的一七七师。十月,太原失守,日军疯狂南犯,觊觎陕西,时时轰击河西数百里河防。王竣部奉命开抵黄河西岸,警戒河防。1938年7月,山西战局失利,各军相继后撤,8月日军占领风陵渡。八路军开辟山区根据地,王竣部东渡黄河,配合友军坚守永济,痛击日军,日寇受阻无法前进,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围攻永济。王竣指挥其团,血战永济城。经过激战,第二营营长邓祥云壮烈牺牲,守城将士三百多人阵亡。但保证了中条山设防,成为抗战史上光荣的一页,永载史册。
13、最新消息
2016年3月消息,蒲城县撤县设市的方案,已经上报至陕西省*,随后将上报给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