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溪寺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进门后,拾级而上,有大雄宝殿等殿堂,寺宇布局与一般禅宗寺院相同,仅两进,客堂设在西边厢房之中,方丈室在寺后东边角落。庭院中有数百年的罗汉松、白果树备两株,枝繁叶茂,挺拔隽秀,为寺院增色添辉。1944年,著名诗僧万休圆寂于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寺住持祗修和尚开期传戒,前来求戒者近200人,千年古寺名声大著。
1、景区简介
桐溪寺
《五灯会元》有传,惠能属禅宗南宗青原系下二世,与乐山严惟、丹霞天然等人为同门。振朗死后建塔于寺左。该寺掩映于绿树丛中,建筑宏伟,楼阁玲珑,三道大门,宽敞明亮,为唐代名刹。
不久,寺毁,至宋复建,名曰伏龙庵。
寺周有八景:盘龙松、集贤桥、象王岭、谈经石、狮子峰、桂花井、金盆岭、万寿亭。至明末,寺又毁。
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改名桐溪寺,因山后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得名。
清同治十三年(1874),曾国藩安葬于寺后,并建大型石基。
2、景区历史
唐
桐溪寺始建于公元791年(贞元7年)。据《五灯会元》卷五记载,属禅宗青原系下二世。
振郎禅师五十来岁进了古长沙城,法眼最终锁定伏龙山。
山后桐林茂密、山前流水潺潺、山青水秀、鸟鸣谷应、环境清幽而雅致,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宝地。
振郎禅师身先士卒,率众搬基石、伐木材、一砖―瓦磊筑起桐溪寺的前身兴国寺,堪称唐代名刹。
宋
因唐武宗会昌法难,寺毁。然而,祖师们对桐溪寺的感情依然牢固不破,恢复桐溪寺重振宗风的愿力有增无减。
一直到宋代,机缘才得以成熟,寺得以复建,重现当年瑞光,更名为伏龙庵。
桐溪寺
明末,寺又毁于战火
。时至清代,天岩应适这位大德禅师,为光大禅门接引之法,“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慈悲济世,使沉寂的十方信众又信心大增,募缘颇丰。
应适禅师亲自领众收拾废墟,重建寺院,重塑佛像金身,且正式将寺名更名叫桐溪寺。终于使本寺名副其实与伏龙山神妙的人文地理景观相辉映。清同治十三年,曾国藩迁葬于寺后,并建大型石墓。
文正公的到来,为桐溪寺的文化底蕴带来了莫大助缘。
今
*期间,寺又毁。
2005年,现任桐溪寺住持释容禅法师,偶然间读到一本长沙市佛教志,记载了桐溪寺的历史渊源。当容禅法师寻路而去时,发现寺院已经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寺门前的两棵百年罗汉松和一棵白果树。
容禅法师在罗汉松下发愿:今生一定要完成修复桐溪寺的历史使命。
2005年,从租用当地农民民宅开始,在越来越多信众的帮扶下,桐溪寺的复建工作得以开展起来。
恰逢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桐溪寺的复建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寺庙新大殿和其它建筑已经在原址上破土动工。
3、历史传说
振朗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石头和尚道:“问取露柱。”
振朗禅师道:“振朗不会。”
石头和尚道:“我更不会。”
振朗禅师沉吟了一会儿,突然省悟。
祖师西来传法的目的,就是要人明白自己的心性,此心性无形无相,不可言说。
动念即乖,开口即错。会与不会,全没交涉。
与不会没交涉,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与会也没交涉?振朗未见石头前,正是死于此地;
石头和尚一句“我更不会”却将他救过来了,亦在此地。
振朗禅师悟道后,即回长沙兴建了兴国寺(桐溪寺的前身)住山接众。
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宗大师。先投禅宗六祖惠能门下,受度为沙弥。
后依于六祖门下青原行思。
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家,在传承上都渊源于希迁。
曹洞禅后传入日本,迄今传习不衰。法眼的再传也曾繁衍于高丽。
对于国内外的禅学界,希迁的禅学思想的影响深远。
4、景区文化
桐溪寺
民国期间,桐溪专属“长沙八大丛林”之一,山门上书“兴国寺”三字,
其门联云:兴国家风古;伏龙祖道长。
*建立后,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寺院经济不存,僧徒星散,寺宇逐渐废而不存,今仅留下两株罗汉松和两株白树。
5、现状发展
桐溪寺正在迎来千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建,新建后的桐溪寺延续唐代建筑风格,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建筑间用游廊连接。
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木结构体系,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钟楼、鼓楼、配殿、游廊、客堂等。
重建之后的桐溪寺将成为湘军文化园的一部分。
湘军文化园由湘军文化广场、桐溪寺、曾国藩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亩。
广场以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一代湘军“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铁血战功和收复*的风发意气。
桐溪寺,作为与湘军创建者曾国藩有着深远渊源的古寺,也将随着这一段尘封历史的重启,而复香火鼎盛。
拓展阅读
曾国藩与宝月老和尚的因缘
曾国藩早年行事手段单一、风格强硬、一往无前。
在经历了回湘守孝“大悔大悟”的两年之后,他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最终他成为“内圣外王”的一代儒宗。
在这“大悔大悟”的两年中,曾国藩结识了桐溪寺当时的住持宝月老和尚,经常一同畅谈佛法人生,得到了佛法的开释。正是这份殊胜因缘,曾国藩看中了桐溪寺后山这块福地,最终葬于寺后。
文正公的到来,也为桐溪寺的文化底蕴带来了莫大助缘。
曾国潘墓
2015年清明,桐溪寺住持释容禅法师和湖南桐溪基金会(筹)携十方信众,与双峰县*、曾国藩故居管委会、曾国藩研究会、曾氏宗族代表等,来到桐溪寺后山的曾国藩墓前祭拜。
在桐溪别院,社会各界学者专家的会谈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双峰荷叶塘是曾国藩戎马一生的起点,桐溪寺是曾国藩人生的终点,通过起始两点联动、共同推进曾国藩文化传播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禅门古刹焕青春桐
溪寺正在迎来千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建,新建后的桐溪寺延续唐代建筑风格,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建筑间用游廊连接。
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木结构体系,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钟楼、鼓楼、配殿、游廊、客堂等。
重建之后的桐溪寺将成为湘军文化园的一部分。
湘军文化园由湘军文化广场、桐溪寺、曾国藩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亩。
广场以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一代湘军“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铁血战功和收复*的风发意气。
桐溪寺,作为与湘军创建者曾国藩有着深远渊源的古寺,也将随着这一段尘封历史的重启,而复香火鼎盛。
6、交通路线
景区地址:长沙市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938路公交车在坪塘站下车再步行前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