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希
秦志希,1948年10月生,湖北鄂州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学科: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媒介文化。主讲课程:媒介文化(博士生)、新闻学原理(硕士生)、舆论学研究(硕士生),新闻学概论(本科生),中国现代文学(本科生)。
1、人物简介
秦志希武汉学院媒体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秦志希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新闻系副系主任,主管教学、科研;武汉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大型学术刊物《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来源集刊)执行主编。
秦志希教授于1983年攻读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参与筹建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点,2001年新闻学获准博士生授权点,为首批博士生导师。秦志希教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媒介文化新视点》等专著7部。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广电总局及湖北省等纵向科研项目10项。他的著述在建立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研究中,具有“显著的理论层面的创新性与开拓性”。
2、学术成果
专著
《新闻舆论与新闻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舆论学教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华夏传播论》(参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宋词十大词人词画雅鉴》(参编)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参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版
《新闻与传播评论》(年刊执行主编)
论文(文学类论文20余篇未计)
《电视历史剧: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消解》(第二作者曹茸),《现代传播》2004年第1期
《重返与建构—霍尔传播思想的突破与贡献》(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罗飞),《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刊
《波德里亚的主体观与网络传播》(第二作者,第一作者葛丰),《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刊
《全球化与全球化新闻的新闻价值判断》,发表于“数码新闻、社会变迁与全球化”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2月,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
《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与欧洲一体化》(第二作者刘建明),《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解读跨国文化传播的文化后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
《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文化效应》(第二作者刘建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3期
《网络时代感知传统书信传播》(第二作者夏冬梅),《传播学研究》2002年卷,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第二作者葛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6期
《信息时代报刊编辑外部环境变迁及内在成功特质》(第二作者张发林),《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观》(第二作者汪露),《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
《论媒介市场细分化过程中若干关系的处理》(第二作者葛丰),《当代传播》,2002年第2期
《从迪斯尼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第二作者翟晶),《当代传播》2002年第2期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第二作者刘敏),《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全面审视国际传播中的传播效果》,《光明日报理论版》,2001年11月13日
《论媒介市场细分化》(第二作者葛丰),《新闻与传播评论》2001年刊
《由新闻学关键词看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3期。
《对新闻真实及“宏观真实论”思维的反思》(第二作者涂艳),《新闻界》2001年2期
《论人文关怀视野中的新闻传播》(第二作者司景新),《人文论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刊
《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第二作者罗飞),《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900—1999:中国出版一瞥》(第二作者张发林),《长江日报》1999年12月28日
《媒介应注重反映公众舆论》,《中国广播》1999年第6期
《扯正道德这面旗》,《特区教育》1998年第4期
《中西新闻传媒文化比较分析》,《现代传播》1998年第1期
《中西比较:人物报道的文化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年第12期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存》,《新闻大学》1997年秋季号
《科幻旷野中的奇葩》,《科技日报·书屋人语》1997年12月3日
《“冷静”的新发现》,《全国好新闻精品赏析》,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现代传播》1996年第4期
《开拓新闻比较研究新局面的力作》,《书刊文摘导报》199年6月7日
《读,《新闻学探索录》(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
《论新闻传播的民族性》,《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关于大陆与*传媒文化的思考》,《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与*省传媒民族文化特性》,《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1期。
《校园舆论的特征、结构及控制》,《青年探索》1993年第4期
《新闻与文学关系漫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互联网的"后现代"特征》,发表于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
3、学术交流
1.为庆祝建党80周年,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1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党与党报”理论研讨会。
2.2003年第三届中国传播学论坛,2004年1月,上海
3.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2000年南京大学
4.“数码新闻、社会变迁与全球化”会议,2003年12月,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
5.“WTO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走势"学术会议,2001年11月
6.“20世纪全国财经报道高级论坛”,2000年2月
7.“中国传播研讨会”,1997年10月
4、参与课题
1.主持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课题:《跨国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
2.主持湖北省科技厅年度科研项目:《湖北省信息传播网络化研究》
3.主持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发展新闻学研究》
4.武汉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闻传播专业文学系列课程改革研究》
5、所获荣誉
1.《论人文关怀视野中的新闻传播》获得2000年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
2.《新闻舆论与新闻文化》(专著)获得2001年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获得1997年武汉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与*省传媒民族文化特性》,获得1998年武汉市第6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