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音乐
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余散居于保山、龙陵、镇康等县。多数分布于山区,与景颇、傈僳、汉、佤等民族交错聚居;少数住坝区,与傣族为邻。人口15462人(1990年)。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1、语言
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德昂族的支系较多,有布离、来弄、阿亮、若卖、若静、若困、若博、若因等,信仰小乘佛教。德昂族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
2、形式
有山野间唱的歌、情歌、婚嫁歌等。
山野间唱的歌一般不在家里唱,多在田间劳动、山中砍柴、放牧时唱,内容较广泛,有见景生情的抒怀,也有男女青年的情歌对唱等。曲调类似汉族的山歌,节拍多为混合节拍,速度较*。
情歌各支系有不同称谓的曲调,如若静支的“若格木外”(意为对唱的话),来弄支的“色克”等,多用于表达爱情,有男女初见唱的赞美歌,相互问答的对答歌,表示思恋的想念歌等,也可唱其他内容。
婚嫁歌若静支称“格坎”,意为“宝带”,象征男女永不分开。来弄支和若博支称“纯幸”,意为祝福的歌,内容为对新婚夫妻的祝愿,或嘱咐将要出嫁的女儿。来弄支的“纯幸”,旋律较为朴实;若博支的“纯幸”和若卖支的“苏动”的旋律则多装饰,并有轻柔的颤音。
此外,还有老年人求神赕佛对唱的“格厄不勒”(意为做功德歌)以及哄娃娃调等。德昂族的上述歌种,在不同的支系之间,存在着多种情况。有些流传于某几个支系间不同名称的歌,实际上是同一曲调的变体;有些相似的歌调,在不同的支系中所唱的内容却不同;还有某些歌,只流传于个别支系中。歌词多数是5字体。歌曲的结构,有一个乐句的变化反复,有上下句结构,也有3个乐句或4个乐句为一段的。节奏一般较*,常出现不规则的交错节拍。
3、简介
一类是打击乐器,一类是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有象脚鼓、钹等,与傣族和景颇族、阿昌族的相同。而水鼓(德昂族叫“格椤当”)则是德昂族独有的一种乐器。它是跳舞用的主要乐器,分大小两种,小水鼓敲打时,将水鼓挎在脖子上,鼓在身前,人身向后倾斜,左手持鼓槌,敲大头,右手掌拍打小头,边敲边跳,再配以大?、大钹,其舞蹈也就称为水鼓舞;而大水鼓则是悬挂在木架上,一人边敲边舞,其他人绕圈而跳,水鼓声音深沉、庄重,发出的音响不长,但气氛浓烈。管弦乐器有葫芦笙、笛子、小三弦、口弦等。
“格楞当”
古老的乐器,在潞江坝的德昂族中保存着一种水鼓,德昂语称之为“格楞当”,水鼓是因使用时需注入一定的清水而得名,一般是用在经三十公分左右,长约七十公分的圆木挖空,两头蒙以牛皮制成。
“赛鼓”
这是一具长仅七十公分左右,直径仅三十公分左右的小型鼓。这具鼓有它的一段历史。那是好多年前,遮放土司为了表现在他统治下的升平盛世,要在民间举行庆祝,于是通告他所管辖下的民族,村寨百姓,按他所设置的行政平位各制作一具最好的鼓,届时参加比赛,得胜者受奖。德昂族、傣族都用自己的鼓参加比赛,结果最受欢迎的是一具德昂族制作的鼓,由于它制作精良,声音清脆,响亮,博得了人们的赞誉。这具鼓被土司留作纪念,现在仍保留在遮放傣族群众家中。
4、作用与表现
在德昂族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有五种歌调形式。一种是“迎亲调”,是在婚礼的过程中唱的一种调。一种是“隔山调”,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劳动时的对歌。一种是“串调”,是小伙子串姑娘时,在竹楼上唱的一种调。一种是“采茶调”,是叙述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最后一种是“做摆调”,是到佛寺做贡和拜师时唱的,以祈求佛爷保佑全家平安吉利,人畜兴旺,但与佛爷念经截然不同。
德昂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叙事诗及短小精悍的民歌。《竹楼上的赞歌》、《雷弄》、《串》等,不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内容并不完全拘泥于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还表现了德昂族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德昂族的音乐表现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以质朴、和善、真诚为美。
5、音乐与婚姻
按照德昂族的习俗,迎亲和送亲都要关夜间进行。到晚上11点左右,新郎和小伙子们在歌手的引导下,前往女方家迎亲。来到女方家大门外,迎亲者们停下,歌手唱起了(欢乐调),意即通知女方家迎亲的队伍到了!
女方家早有准备,听到歌声后,女方媒人取出一贡盘,里面装着各种礼物、花束和剪纸,让新娘向家人、宾客逐一告别和敬拜。家人和宾客也对新娘嘱咐再三,并送礼品给新娘。这时候,新娘会掏不住离别的伤感,一边敬拜,一边哭出声来。
半夜前后,新娘来到男方家中,当新娘登上夫家竹楼的时候,歌手又唱起了(欢乐调),歌声中,新郎捧着装有鲜花和剪纸的贡盘,领着新娘,依次向长辈和宾客磕头作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长辈们的关怀以及宾客的庆贺。长辈和宾客在向新婚夫妇祝福的同时,也送礼物给他们。
仪式结束之际,小伙子在几个歌手的组织下,形成了人数众多的歌队,团团围住院新郎新娘所在的竹楼,同时也把姑娘们围在里面,以集体对歌的形式,和姑娘们对歌。一时间,歌声阵阵,此起彼伏,笑语喧哗,欢声雷动,婚礼沉浸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
对歌要一直持续到天亮。等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歌队又簇拥着新郎新娘到女方家去领取包头。届时,新郎戴篾帽披毯子,在女方家的在门口接受女方媒人捧出的洁白的包头。这时,歌手们需唱(对歌调)。该调的演唱形式是歌手和女方媒人一问一答,感情真挚,妙趣横生。之后,女方媒人引导新娘对娘家的人逐一敬拜,同时赠送礼物。赠礼时,要先主后宾,先男后女,先老后少,所赠的物品为毯子、筒帕、花束、剪纸、糯米粑粑等。接着,歌队簇拥着新郎,在歌声中让女方家的媒人把刚才接受的包头系在新郎的头上,同时祝福新婚夫妇家庭和睦,吉祥幸福。这样,婚礼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