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镇江烈士陵园

科普小知识2022-09-17 15:49:01
...

镇江市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北固山前峰,占地近百亩。陵园原名镇江烈士墓,建于1966年春,同年8月市委、市*将分散在该市南郊、宝盖山、北固山、九华山、桃花坞等地的134位烈士坟墓,集中迁移安厝于烈士墓内,并于9月12日在纪念广场北端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年底竣工。二00一年被国务院、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称号。

1、陵园简介

镇江市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北固山前峰,占地近百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江苏省省会镇江的*军法会审处。

北固山,作为*反动派杀害*人的刑场,洒满了数百名革命志士的鲜血,故素有“小雨花台”之称。

镇江烈士陵园原名镇江烈士墓,建于1966年春,同年8月市委、市*将分散在该市南郊、宝盖山、北固山、九华山、桃花坞等地的134位烈士坟墓,集中迁移安厝于烈士墓内,并于9月12日在纪念广场北端破土动工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年底竣工。

2、历史沿革

1975年3月20日,镇江市烈士墓“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建成,并面向全市广大群众展出。1977年,镇江烈士墓经市编委同意更名为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所。1982年5月镇江市*公示镇江市烈士陵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烈士纪念碑风化破损,市委、市*决定重建烈士纪念碑。1992年苏民优(92)5号文件批准同意镇江烈士陵园管理所更名为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


革命烈士纪念碑

1993年4月5日,重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此后,市委、市*进一步加大了对烈士陵园基地建设的投资,先后建成了“红领巾广场”、“烈士陵墓移址工程”、“大型浮雕墙”、“警世碑”、“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等,2002年,又把重建纪念馆作为民办十六件实事之一,新建的烈士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重点陈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直至*建设时期231名烈士事迹,采用了声光电控多媒体等高科技陈展手段,全方位对广大群众进行直观形象地教育。

3、陵园特色

建园三十年来,陵园始终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共建共育等方法,广泛开展了“少年先锋岗”、“向革命烈士交份满意答卷”、“栽花植树慰英灵”、“迈好青春第一步”、“向革命烈士献朵进步花,说句悄悄话”、“清明缅怀先烈吟诗会”,“万人百歌颂英烈”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题突出、颇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参与率和教育感染力显著提高,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400万人来园凭吊和瞻仰先烈。同时陵园还加强内部的正规化管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园容园貌进一步改观,充分发挥了*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成为我市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陵园一景

千百年来,大自然造就了镇江这块山灵水秀的宝地。镇江市烈士陵园就坐落在名扬千古的甘露寺“刘备招亲”的北固山前峰。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是*反动派杀害*人的刑场,因此素有“小雨花台”之称。如今革命先烈远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成为教育后代、高扬爱国旗帜、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食粮”。众所周知,烈士陵园的主要工作,就是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多年来的这项工作和其它各行各业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改革事业才能发展、才能前进;创新事业才有朝气,才有活力。如何弘扬烈士精神,让烈士精神从这里延伸,使烈士陵园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阵地,对此,镇江市烈士陵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4、红色景点

1966年,在市委、市*的大力关怀下,镇江市烈士陵园将分散于我市各地的134位烈士坟墓集中迁移安厝于园内。同年,又在正门中轴线的北端修建了高9.9米、水泥结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1975年,在多位专家的考证下,在正门东修建烈士事迹陈列室,将十多年来收集整理的30余位重点烈士事迹进行展出,成为当时不可多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当时,作为唯一展示镇江籍烈士事迹的展馆,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前来参观。多年来,为了将陵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经过多方努力,1992年陵园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30余米。

1997年,又将原烈士墓迁移至纪念碑两侧,新的烈士陵墓呈月牙形,安厝在绿草丛中。在随后的几年中,镇江市烈士陵园为了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牢记镇江曾遭受两次外来入侵,牢记数百年来无数的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历程的不同时期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动人形象和崇高精神,缅怀死难同胞,先后修建了警世碑、浮雕墙、北固英烈群雕、忠烈亭等一批纪念建筑物。


镇江烈士纪念馆

2002年10月在原简陋窄小的烈士陈列室基础上,烈士陵园又建成镇江烈士纪念馆,这是陵园整个设施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在陵园的积极争取和市委、市*的支持下,烈士纪念馆工程历时两年,耗资1200余万,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重点展出了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中牺牲在镇江的烈士和镇江籍的3000余位烈士中的231位。两年来,纪念馆已接持了海内外参观人士10多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江烈士陵园定位于“现代化的、全省领先的烈士纪念馆”,强调“立足镇江,寻求镇江特色”,在缺乏经验、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牢牢把握设计定位的基础上,大胆起用和谐、明朗的色彩,内涵丰富的设计符号,不同特色的环境氛围,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有张有弛的空间处理,将之与声、光、电相结合,确保了镇江烈士纪念馆精品工程的实现,成为2000年镇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烈士陵园是一块庄严肃穆的神圣土地,是一个净化人们灵魂的场所。陵园除了要加强在设施上的建设和改善以外,还要在栽花植树、美化陵园方面下功夫,向生态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衬托烈士精神青春常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镇江市烈士陵园通过深入挖掘烈士陵园拥有的历史内涵,确立了“南陵北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下,我们除了拥有了八大红色景点,还在陵园内大面积的种植了许多植物,如黄杨、红叶寂木、广玉兰、杜鹃、八角金盘等,使烈士陵园园林化,一年四季生机盎然,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凭吊烈士墓,参观烈士事迹展览。

5、“北固壮歌”烈士诗文碑墙

“北固壮歌”烈士诗文碑墙位于纪念碑北侧石坝墙,花岗岩制作,墙体长44米,高6.4米,主体为革命烈士浮雕,两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烈士的豪言壮语17篇。


“北固壮歌”烈士诗文碑墙

碑墙上翱翔的白鸽和灼热的阳光,象征着烈士们崇高的人生追求和与日同辉的不朽精神。代表镇江地理特征的“江水”,烘托了烈士们的伟大胸怀,整个碑墙将画面、文字、块石与北固山紧紧融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北固壮歌”烈士诗文碑墙于2009年10月初定稿,并正式开工实施,2010年4月2日建成。工程由上海大学世博艺术与展示中心设计制作,整个工程耗资150万元。

6、教育效果

镇江市烈士陵园在市委、市*的大力关心下,在市民政局领导下,与市委宣传部、关工委、党史办、法院、地方志、工青妇、驻镇部队、各类学校以及各新闻单位等形成“基地”教育网络,使“基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年年有新创意、新内容、新形式。我们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第十三中学、五条街小学等大、中、小学校携手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在课余来到陵园参观学习、增长知识。我们还与京口法院联系,共同建立了“少年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失足的青少年也能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陵园开展公祭活动现场

为了能引起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广泛兴趣,陵园还邀请扬中的老同志鲍元瑞不定期的来到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为青少年宣讲烈士事迹。我们还努力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与社会各界联系,做到各项活动及早考虑及早准备;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报道活动实况,让未成年人在家里也能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获得荣誉

一九九四年六月被江苏省*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设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五年一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一九九五年十月被评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先进单位

一九九五年至二000年连续被评为镇江市“文明单位”和江苏省优抚事业先进单位

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分别被省*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

一九九七年至二000年连续被江苏省精神文明委评为“江苏省文明单”

二00一年被国务院、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