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河区
沈河区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区,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沈河区是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行政代码:210103
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24
辖区面积:61.06km2
人口:约61万人
人口密度:9990人/km2
邮政编码:110000
车牌号码:辽A
隶属政区:沈阳
1、沈河概况
沈河区是沈阳的中心城区,既是佐证沈阳建城2300年的考古发现地,又是早清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享誉中外的张氏帅府、具有380余年历史的中国首条商业步行街——中街、全国第二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五爱市场等旅游名胜和购物商圈。拥有全国除上海陆家嘴外唯一以金融商贸为属性的*开发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
作为沈阳的中心城区,沈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旅游中心,也是*优化金融生态试验区和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是中组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监察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民政部创先争优基层联系点,承担着国家和省市多层次多领域的先行先试任务。
地形地貌
沈河区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13.6公里。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平均海拔45米,全区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沈河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春季促短,降水少,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润;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长达6个月,寒冷干燥。年日照时间为2517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2、历史沿革
很早以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改称“沈洲”。
公元921年,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沈河区
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了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38年1月1日在现在的区界内建立沈阳区。
1948年11月20日,沈阳区与沈河区合并,定名为沈河区。
1952年2月,沈阳市进行调整时,将原南市区,北市区,北关区3个区10个公社(街道)划入沈河区。
2000年,沈河区辖16个街道。
2005年1月17日,沈阳市人民*《关于同意沈河区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调整的批复》(沈政3号)批准:同意沈河区将原1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0个街道办事处,并对街道办事处行政管辖区域进行调整。同日,沈河区召开街道*改革动员大会,将原有1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0个。
2010年2月,沈阳实行新的区划调整,将东三环以西,浑河以南,沈吉铁路以北的原东陵区城区部分划归沈河区,至此,沈河区辖区面积增加到58平方公里。
3、行政区划
下辖15个街道:皇城街道、新北站街道、朱剪炉街道、大西街道、山东庙街道、风雨坛街道、滨河街道、万莲街道、大南街道、五里河街道、南塔街道、泉园街道、丰乐街道、马官桥街道、东陵街道
4、经济状况
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1亿元,同比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60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02亿元,增长16.6%。地方税收收入实现89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8亿元,增长10.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8亿美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7亿元,增长1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40元,增长10.5%。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100个区县中排名第三位,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十名,先后被评为省经济工作先进区和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示范城区”。
沈河区
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优化金融生态试验专项方案》通过市级审批并上报省*。实施开发区内设机构和管理*改革,增设了城管局等4个职能部门,*机制不断完善。扩大对外包装和宣传力度,辽沈9家媒体连续3天对开发区进行深度报道。高标准承办了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座谈会。开展了北站南广场改造和机动车停车场建设项目规划论证。引进金融企业113家,其中吉林银行等金融机构50家、乾瑞投资担保等金融服务类机构63家,全市首家法人保险机构华汇人寿和全市第二家银行总部沈阳农商银行入驻开发区,金融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35%。开发区被评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总部经济和金融、文化、商业地产等重点产业,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强力推进招商工作。先后7次随省市代表团赴外招商,宏运金座等6个项目成功落地,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摘牌地块数量及面积创历史新高,落地项目引进外资和内资额均位列全市第一。全年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500家。引进中国黄金集团等总部企业60家、英国信诚人寿等世界(国内)500强企业20家,总部经济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42%。引进文化企业200家,年纳税百万元以上文化企业39家,文化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5.1%。第二百货商店等2家企业获评“沈阳老字号”,全区老字号企业达18家。我区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称号。
财税工作运行良好。积极培育骨干税源,入区库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292户,同比增长22.4%。全力稳定存量税源,深入开展区级领导“两包四联系”活动,2806户入区库税收3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运行平稳。充分发挥国地税、财政、*、工商和街道系统主力军作用,切实强化税收征管,综合治税新增入区库税收5850万元,清回异地纳税企业91户。
沈河区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3个市重点项目平稳推进。沈阳国际金融中心、万科春河里等11个项目顺利开工。沈阳茂业中心、夏宫城市广场等26个项目达到形象进度。步阳国际商城、东北大厦等11个项目如期竣工。颐玛特超市、五交化大白楼等6栋19万平方米存量楼宇成功盘活。沈阳北站交通枢纽改造等6个市政项目开工建设。全区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3个,竣工项目73个,签约落地项目72个,开发策划项目27个。
重点区域加快发展。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区沈阳商业城一期改建项目如期营业,盾安新一城、利福广场等4个在建项目达到形象进度,中街九龙港项目成功启动,北中街豫园商城项目顺利摘牌,中街被评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沈阳路清文化街被评为市特色街路。五爱商贸区控详规划初步完成。五爱希尔顿逸林酒店进入装修收尾阶段,五爱市场仓储中心改造基本完成,五爱市场被评为中国商业名街、全国诚信经营示范市场。南塔商贸区越秀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群升沈阳新天地一期等项目主体封顶,沈阳国际鞋城等项目二次招商进展顺利。高标准制定了东部区域城市设计,加大东部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5、城区环境
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投入3557万元,对29条19万平方米街路进行改造。投入2210万元,对560条17万平方米街路进行维修养护。投入2500万元,对青年大街等17条街路、敬宾园等30块绿地、民悦等2个广场实施景观提升。投入2016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36处,安装移动式环保公厕24座。
城市管理规范有效。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中心作用,强化市容环境和小区内部巡查监管,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4万余件,办结率达98%。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动静态交通综合整治,交通秩序进一步改观。对街路市场进行整治规范,拆除违章建筑1500余处、违规牌匾9400余处。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区复检。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深入开展环境监察工作,圆满完成了重点污染源、噪声功能区等监测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350吨。扎实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品牌社区创建工作,环境样板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6、民生工程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124个社区调整为108个,有效整合了管理资源。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深入开展“5.25和谐社区日”和“社区评星晋级”系列活动。全面推进以保洁、保安为主要内容的老旧弃管小区保障型物业管理模式,经验在全市推广。投入5450万元,完成新立堡等277个303万平方米弃管小区改造任务。改善12个社区办公用房条件,新增社区用房面积7214平方米,其中东陵街道新增社区用房面积3100平方米。我区作为城区代表在全国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连续7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
沈河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动态数据库,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圈。开发就业岗位60132个,实名制就业350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解决124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发放救助金964万元。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1777万元、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88万元。为3500余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230万元。通过企业改制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企业职工3000余人。养老保险统筹征缴12亿元。建设12个社区老年人示范性日间照料站和2个残疾人“阳光之家”,实现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343户。投入2280万元,对炮院小区等5个重点区域进行热源管网改造,全区141座锅炉房和108座换热站运行平稳。
平安沈河建设深入推进。搭建三级民生诉求网络平台,深化领导包案、接访和下访机制,圆满完成重点时段控访任务。化解市交办重点信访积案150案,国家信访局认定终结案件68件。投入1000万元,完成3个派出所建设改造任务。“老百姓身边派出所”经验在央视专题报道。“清网行动”和“打黑除害”专项行动位列市内五区第一,命案破案率100%。开展消防领域专项整治,清除重点安全隐患4000余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安全执法监察力度,有效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7、社会事业
沈河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完成沈河区市民活动中心规划设计。投入456万元,安装户外健身器材1065件。完成南运河、五里河健身带改造。成功举办了沈河区第九届全民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文化市场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沈河区志》第二部编撰完成。我区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模式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区老年合唱团荣获全国第十三届老年合唱节银奖。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实验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组建了七中、实验小学等十大教育集团。加快校舍建设改造进程,九中等3所学校综合楼及文化路小学北教学楼投入使用。文萃小学等3所学校教学楼加紧施工。十七中学综合楼等5个校舍项目启动建设。高官台小学等4所学校校舍加固工程及同泽高中等3校搬迁工作如期完成。方凌小学异地重建项目正在制定规划方案。整合新建校园内部视频监控点位852个。我区被评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和省科研兴教十强县区。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东大营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不断更新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设备。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79个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平台,完善30万户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药卫生*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5条餐饮服务示范街和25家餐饮示范店。
8、风景名胜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国内与北京故宫仅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大型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继承者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在元朝和明朝时期旧城基础上营建和使用的清代“盛京大内宫阙”。始建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后金天命九年),建成于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43年(清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年仅六岁的福临在笃恭殿(大政殿)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即成为陪都宫殿。顺治元年(1644)设盛京总管,官司秩二品。康熙元年(1662)改为镇守辽东将军,四年改为镇守奉天将军,下设五部即: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十三年增设兵部侍郎。雍正三年(1725)改设奉天府,乾隆元年(1736)又改设奉天府尹。康熙和乾隆时期为清帝东巡驻跸和恭贮先祖及宫中之物,又加以重修、重建和扩建,开成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积累状宫苑建筑群体。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帝十一次东巡在此驻跸。
南运河带状公园
南运河带状公园
南运河带状公园位于沈阳市区南郊。东起东塔闸门,西至龙王庙,沿蜿蜒14.5公里长的南运河两岸修建,于1984年4月动工,次年8月建成。总面积为314万平方米(不包括联结的市、区公园自身的面积)。
它从东到西贯通了大东公园、动物园、万柳塘公园、青年公园、鲁迅公园、南湖公园六大公园,还联结着黎明园、东塔园、旭园、春晓园、滂江园、滨河园、夏芳园、翠园、恬静园、南中园、皂角园、文艺园、顺通园、振兴园、秋锦园、路园、阳春园、龙王庙园18个景点,各院构筑风格不同,将南运河两岸水、绿、园、路、街景融为一体,形成了清水长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风光幽静的绿色长廊,屏立在繁华的沈阳城市的南面,为市容增添绚丽色彩,并在改善生态环境、净化市区空气、加强泄洪排涝等市政建设中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