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唐山大地震纪念碑

科普小知识2022-09-20 08:28:12
...

1、简介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4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抗震纪念碑建建成于1986年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之际。由主碑和副碑组成。纪念碑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时刻。

2、主副碑介绍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高8.5米处镶有一块长3.86米、宽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总书记*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4.3米,高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3、景区亮点

纪念碑浮雕分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建设新唐山四部分,记录了唐山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碑座四方踏步为4段,每段7步,象征“七二八”这难忘时刻。

4、纪念碑广场

抗震纪念碑广场位于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建成于地震十周年。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分别坐落在广场的东部和西部。广场地面大面积铺装灰色石料,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其东西两侧绿地开阔,乔木丛生,其间点缀着少许灌木和花卉,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而广场东西轴线上的涌水喷泉,既深具装饰感,又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纪念碑广场南北轴线的色彩丰富绚丽,东西轴线的色彩轻松宜人,给记者们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冲击。

5、建造的工程

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纪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业绩,弘扬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孙,1986年始建抗震纪念馆,1996年唐山市又投资2400万元,对其改扩建。纪念馆位于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总建设面积5380平方米。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馆顶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馆内布置了大型综合性展览——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全面展示了唐山市的综合情况、抗震救灾的历史资料、震后恢复建设和震后20年来唐山市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商贸流通及各项社会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线总长度为513米,共有620幅照片、100多幅图表、421种实物和13个大型沙盘模型,并配有声、光、电。展览共有9个部分,客观反映了强烈地震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惨重损失;讴歌了唐山人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展示了党*、国务院对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人民解放军、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充分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反映了20多年来,唐山人民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创造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奇迹。大厅正中矗立着*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唐山抗震纪念馆已分别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展示唐山的窗口和新唐山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之一。1996年7月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总书记、*总理等*领导同志先后亲临唐山,参加纪念活动,并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

6、碑文的创作

它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市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是六百万唐山人民的共同心声。1983年唐山地市合并后,市委市*作出在地震10周年时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并建立抗震纪念碑的决定,同时把碑文起草工作交给了市委办公厅。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办公厅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发动和文稿征集工作,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很快收到了一大批稿件。这些稿件有的来自离退休老*,有的来自大专院校的教授和讲师,有的来自工矿企业,有的来自农村街道。办公厅组织专人在对这些来稿进行综合吸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初稿,并将其印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反复征求修改意见。同时,分别召开一些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最后还将初稿分别送给省委、省*有关领导,特别是曾在抗震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老同志,以及在全国很有名望的作家、教授,如魏巍、姚雪垠、孙犁、吴祖湘、王力、启功等,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帮助斟酌指正。像以上这种征稿和修改工作在全市上下反复进行了多次,时间持续了一年以上,仅市委常委会讨论就不下五六次。

正是因为集中了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所以从碑文的整体构思到结构布局、从史料选材到遣词造句都有其鲜明特色。从文体上看,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八股模式,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了半文半白、碑诔相兼的体式,既照顾到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又照顾到广大工人、农民和中小学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从结构布局上看,层次清楚、环环紧扣。全文共分5个段落,一是地震灾情,二是唐山人的自救互救,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救援,四是新唐山建设,五是历史的结论和建碑的目的。从史料选材上看做到了取舍有度、详略适当。从遣词造句上看,基本做到了史料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干巴巴的数字罗列,也避免了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从而使整个文章显得既庄重、严肃,又生动、活泼,读了以后确实能够令人振奋、耐人回味,真正起到了“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的历史作用。

当然,文章可以集体创作,而书法却只能由个人完成。那么,碑文的书法者选谁更合适呢?经过中国书协的推荐和唐山市领导的研究,决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的夏湘平同志来完成这一重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唐山抗震救灾这一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说是功高盖世,没有解放军就没有唐山的今天,最后这个“句号”当然应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来画,而且这也是全市60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7、周边景观

从纪念碑直行而下,便是抗震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独具特色。方毅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馆内展厅共分为两层,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大厅一、二层贯通,正中矗立着*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题词屏高4米,红色金丝绒衬底,鎏金字体,与左右两侧的不锈钢扩屏交相辉映,沉浑凝重。

掀开岁月的帷幕,我们看见一段悠久的光辉历史,看见一派厚朴的人文风情。看见一座百年的工业老城。唐山,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曾给我们带来太多地骄傲的回忆:建成了第一条标准轨铁路,造成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产出了第一桶水泥,做出了第一件卫生瓷。那时的唐山,是风光无限的,是踌躇满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