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市场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首批只纳入发电行业。建立碳交易体系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规模超过欧盟(2017年欧盟碳市场交易规模为19.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简介
全国碳市场
碳交易,是全球推动环保、减排采取的市场化交易手段。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各成员国的排放上限。从这个协议开始,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在全球市场上进行交易,即“碳交易”。
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规模超过欧盟(2017年欧盟碳市场交易规模为19.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15年9月,中美两国元首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时间和范围,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2016年1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表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已经印发,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也是中国此前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减排承诺之一。按照当时的设想,全国碳市场计划第一阶段纳入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后来缩减到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随着启动倒计时的临近,市场预期首批只纳入电力行业。
2、正式启动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下称《方案》)已经印发,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
3、建设路径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路径,是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
全国碳市场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些试点纳入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为全国碳市场打下基础。
2013年到2017年11月,7个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了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了46亿元。从试点的范围来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七省市试点相继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15年9月,中美两国元首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时间和范围,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2017年12月19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首批只纳入发电行业。
发电行业首批纳入碳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初期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企业有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
李高介绍,根据方案,纳入碳交易市场的门槛是排放量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实际上相当于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左右的水平。“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降低,要把更多的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根据工作安排,我国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上海市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
4、意义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下称《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意义重大。
他表示,《方案》对全国的碳市场建设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制度:一是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二是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三是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同时,也要进行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等四个支撑系统的建设。之后再进行系统的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
据悉,国家发改委在对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进行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两个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发改委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来开展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比较单一,比较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二是这个行业的排放量很大,目前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如果启动交易,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
5、影响
中国碳交易试点的市场碳价上下波动,但大多时间维持在每吨30元人民币上下。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此前曾表示,碳价要在2020年以后才会达到每吨200-300元人民币,在此之前,企业无法感到真实压力。
全国碳市场
启动碳交易,对企业有没有影响?对此,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回应称,启动碳交易对企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碳市场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企业用煤、用气和用电并不清楚,启动碳交易之后,纳入碳交易的这些企业,就要加强内部管理,要从班组的台账到企业的会计注册表,全面地衡量各项指标,加强内部管理。
其次,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企业排放多少、排放什么等并没有成本考虑。启动碳交易之后,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就会审慎地考虑,对那些又不赚钱或者赚钱不多、竞争又很激烈的产品,就会考虑是不是需要放弃。
再次,对企业的投资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规定,是以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下降法为准。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长期处在基准线以下的位置,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经营管理,使得单位产品的碳排放达到一定的标准,甚至超过这个标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蒋兆理认为,从行业来看,有的企业会因为碳交易增加负担,而另一部分企业会因为碳交易而获取利益,总体来讲,它是一个平衡的状态。从长远来看,由于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发挥了它的产能,这样它的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和相应化石能源和材料消耗就有所下降,从行业来讲,总体成本是下降的。
“当然,碳市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因此碳市场在初期的时候,可能配额分配的量,不会特别紧。要通过一段时间来发挥作用。以上对企业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会逐渐地显现出来。”他说。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对电力企业来说将产生哪些影响?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曾分析,一是影响发电成本。发电企业实施碳减排必然要增加成本,包括碳成本、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二是影响发电行为。电力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数量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其发电行为,企业需要根据碳价进行适应性生产调节。
三是影响能源结构。碳市场将促进发电企业调整其能源结构,倾向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四是促进发电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碳减排的压力将推动高效低煤耗机组的引进和研发,提升发电效率。
五是电源结构的变化将对电网规划布局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电力供应来看,碳交易有助于推动电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同时推动电源向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或碳排放约束相对宽松地区布局。从电力需求来看,碳交易的施行将会提高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成本,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使高耗能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随着电源结构和电力供需格局变化,对电网规划布局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提醒,电力部门需要注意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增大电力企业的减排压力,而目前对于电力价格的管控导致市场失灵,企业面临的碳管制成本无法通过电价转移,从而会影响其供电决策。此外,由于电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碳市场对企业减排的激励可能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