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普小知识2022-09-20 21:54:19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

1、核心问题

环境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关节点,是“世界问题复合体”。环境与人口、资源彼此作用,共存于一个复合生态循环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人口与资源问题。而人口、资源、环境又主要通过生产、消费和分配环节进行联系,因此环境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如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而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关系到全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环境问题又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带来人们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的变化,解决不好就会使社会人文与社会道德伦理受到威胁,因此环境问题就又反映为一个文化问题。环境问题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整个社会实践,强调转变*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因此环境问题又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全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际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为占有更多环境资源,各国在方方面面进行着激烈博弈,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2、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要求,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

《建议》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抓住重点任务,推动实施重大环保行动和工程。

3、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原则。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要突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三带”是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骨架,关系全国及大尺度区域的生态安全。“十三五”时期要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整合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力争使“两屏三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森林生态、水生态、海洋等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分别提出了保护修复的重点任务。对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的要求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等。对保护修复草原生态系统的要求是,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推进荒漠化治理等。对保护修复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要求是,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