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伦德拉·莫迪
纳伦德拉·莫迪(英语:NarendraModi,1950年9月17日-),印度政治家,现任印度总理。他自2001年10月至2014年5月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2014年印度大选获胜,当选第14任印度总理。
姓名:纳伦德拉·莫迪
外文名:NarendraModi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0年09月17日
国籍:印度
毕业院校:古吉拉特大学
职务:政治家,印度总理
政党:印度人民党
配偶:贾苏达本(Jashoda)
1、早年经历
纳伦德拉·莫迪
20世纪60年代印巴战争爆发之时,小莫迪在火车站为路过的士兵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莫迪经常到志愿团驻地,帮助精神导师和讲师们洗衣、扫地、做饭,甚至料理他们的生活起居,累活脏活他都愿意干,深得大人们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开始,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团一员,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开始于他在国民志愿团的日子,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义者。
那时候,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莫迪经常乔装打扮。他最喜欢的装束就是戴上墨镜,贴上大络腮胡,用布包上头,打扮成锡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经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紧急状态和*议题发表评论,这些文章的题目包括《透视紧急状态》《关于宪法改革的建议》《当违法成为一种义务》《印度言论的不*》《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义》《揭露英迪拉的骗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坛引发广泛议论。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发生大变。莫迪等人的活动恢复正常,由地下转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愿团委任为古吉拉特邦一个区的负责人,他作为组织者的才能得到认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为志愿团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总部的宣传和联络负责人,负责与其他印度教组织及海外印度人的联系。
1985年,莫迪受到国民志愿团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党。经过三年多的锻炼,他于1988年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正式进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划与带领下,印度人民党赢得了1995年的全国大选,莫迪凭借其领导能力出任人民党全国秘书长。1998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提拔莫迪为人民党总书记。1999年,兼任人民党新闻发言人。
纳伦德拉·莫迪2001年10月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随后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该邦的经济增长率跃居印度首位。莫迪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让这个地方蓬勃发展,GDP增加了近两倍,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在竞选过程中,政治家的承诺往往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慷慨解囊,莫迪却谈及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让民众耳目一新。莫迪强调自己“茶农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对贫穷生活的见证与体验,他的背景和打拼经历也让印度人寄望他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2、当选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投票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联盟在543个议席中夺得334席,获得压倒多数。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成为下一任总理。
2014年5月26日晚,纳伦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位总理。
当晚的就职仪式在印度总统府举行,由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主持,共有3000多名来宾。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全部543个议席中的282席,成为30年来首个拥有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而原执政党国民大会党仅获44席。莫迪作为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当选总理。就职仪式后,由莫迪任命的内阁成员也宣誓就任。
2014年9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强调在世界范围内打击*的重要性并呼吁改革联合国。
3、政治倾向
民族主义
莫迪的政治形象广受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莫迪带着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对曾经印度的种族暴力冲突事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他政治生涯之初,莫迪曾在多次公开演讲中煽动印度教徒反对*。他甚至因为2002年的*事件被禁止前往美国。莫迪的政治强人形象还体现在他对于印度*涉华政策的批评上。2014年年初,莫迪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造势时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别想将这一地区从印度手里夺去。
宗教政策
莫迪自身对*的态度也让人担心。1990年,莫迪参与组织了在阿约提亚圣地的游行。游行是两年后印度和*冲突的导火线,造成2000人死亡。莫迪是印度爱国组织“联合家庭”的终身成员,并宣誓投身组织事业,终身不娶——这已被证实是一个谎言:莫迪日前在提交的候选人宣誓书上填写了妻子的名字,但辩称这是父母包办的婚姻,纯属仪式。在其事业初期,莫迪曾发表讲话鼓动印度教徒反对*。
4、个人生活
纳伦德拉·莫迪
1969年,纳伦德拉·莫迪和17岁的Jashodaben通过印度传统的包办婚姻结为夫妻。3年后,这段结婚随着莫迪不断膨胀的政治梦想走向完结。直至今日,两人再也不曾谋面,莫迪对这段婚姻经历也绝口不提。尽管如此,Jashodaben并未心生怨恨,相反,她一直是莫迪的*“粉丝”,会去关注一切有关莫迪的消息。传记作家NilanjanMukhopadhyay在为莫迪所写的传记《这个男人,这个时代》(TheMan,TheTimes)中写道,莫迪加入的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RSS)并不赞成成员结婚,如果莫迪承认自己的婚姻,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政治前途画上句号。这一点或许足以解释让Jashodaben释怀的“那种情况”。
5、人物评价
对敌人来说,莫迪是仇视*的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他被指责未能阻止数百名*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中遭到强奸、烧死和肢解。莫迪否认参与事件,但未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他作为首席部长为何未能制止*。
对支持者来说,莫迪是行动果断的*。他为古吉拉特邦带来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汽车工厂和优质公路。现在,他可以在印度其他地方实现同样的功绩,创造成百上千万就业岗位,推动印度经济迅速扩张。2004年以来,辛格先后担任两届*的总理,但他执政的最后几年表现黯淡。
有人将莫迪比作另一位“分化人物”、经济改革者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Thatcher)。与这位已故英国前首相相似,莫迪在登上权力舞台的过程中疏远了党内的传统主义者。在印度国内,莫迪被比作国大党专断的英迪拉-甘地(IndiraGandhi)。作为尼赫鲁之女,英迪拉-甘地曾强行实施紧急状态,是少数几位得到印度人民党强硬派成员钦佩的国大党*之一。
莫迪无疑是杰出的演说家和政客。正如一位印度企业领袖上周所说,如果能像竞选活动那样管理得当,莫迪*将极为高效。
过去,莫迪以暴脾气闻名——尤其是在被问到2002年*时。他曾经在电视访谈中暴怒离场。当两位企业领袖问及古吉拉特邦的安全问题时,他的反应是发起抵制印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ofIndianIndustry)的活动。
但另一方面,莫迪工作勤勉、滴酒不沾,据称他既不腐败,也不需要腐败利益——虽然他17岁时有过一段短命的包办婚姻,但膝下没有子女。近期他将自己包装为一位忠于宪法的政治家,而不是批评者所称的危险的印度教煽动分子。
他仍然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许诺保护在印度被奉若神明的牛,为它们提供兽医治疗——甚至是眼科手术。他是争夺瓦拉纳西议席的印度人民党候选人——该市是印度教圣城,位于恒河北岸,坐落在人口稠密、政治地位重要的北方邦(UttarPradesh)中心地带。
人们怀疑莫迪在2002年血腥事件扮演了某种角色,他需要克服这些怀疑。除此之外,他最大的挑战是兑现其竞选活动在两个选民群体中产生的高度期待,这两个群体的诉求不尽相同:一方面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家和商业领袖,他们看重经济改革和复兴;另一方面是民族卫队和上街游行的千百万人,他们渴望以铁腕方式重新树立印度教民族主义。
与莫迪共事或近期与他见过面的人表示,精力充沛但做事井井有条的莫迪将试图找到一种平衡,但他很可能首先关注经济议程,同时压制住曾经帮助自己走上总理宝座的比较极端的民族卫队和党内活动分子。
上一篇: 淮德拉
下一篇: 塞尔吉奥.德拉福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