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子功
毯子功的内容包括翻、腾、扑、跌、滚、摔等各项技艺的基本功。由于这些强度高、难度大、技术条件复杂的训练,均需在毯子上进行以保护练习者不受伤害,故而称之为“毯子功”。
中文名:毯子功
类型:戏曲表演基本功
要点:翻、腾、扑、跌、滚、摔
练习平台:毯子
1、概述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戏曲演员各行当(如生、旦、净、丑)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从而在表现特定情节(如翻腾跳跃、腾云驾雾、凌空跌扑等场景)时,可以自如地运用形体进行艺术创作。
2、简介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戏曲演员各行当(如生、旦、净、丑)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泛指训练演员掌握和运用翻、腾、扑、跌各项技艺(即筋斗,亦作斤斗)的基本功夫。因演出时各种筋斗翻跳不能超越舞台台毯的范围;练习时为不致受伤,也都是在毯子上进行,故称毯子功。以京剧为例,大致包括:
①基础功,如拿顶、下腰、前桥、后桥、虎跳、踺子、跺子等。
②单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单小翻、单前扑、单提、单漫子、单蹑子、单云里加关、单折腰等。
③长筋斗,又称大筋斗,即两种以上筋斗的组合,并借助助跑完成者。
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过桌、上桌等。
⑤弹板功,这是近年来从杂技、体育项目中吸取演化来的项目,如弹板前扑、高台弹板等。
⑥软毯子功,属扑跌类,包括抢背、吊毛、前后僵尸、虎跳等。毯子功要求高、轻、飘、准。
3、由来
汉代百戏中即有杂技、筋斗的表演,如出土的西汉乐舞陶俑中,就有“拿顶”、“下腰”的表演姿态。经过历代杂技和戏曲艺人的创造、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翻、滚、腾、扑、跌等各种技艺。随着戏曲的形成,筋斗在戏曲表演中,成为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戏剧情境、渲染战斗气氛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翻扑技艺,才能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筋斗除了在戏曲舞台上表现翻山越岭、窜房越脊、腾云驾雾、水中浮游、双方拼搏鏖战时的人翻马仰、窜奔躲闪、凌空跌倒等戏剧情节外,还可以通过它的训练,协调演员的四肢,增强周身各部关节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锻炼神经中枢系统对肢体运动的控制能力,使戏曲演员的形体在艺术创造中运用自如。
4、训练方法
舞蹈毯子功训练
5、训练步骤
筋斗要达到高(腾空高)、轻(起落轻)、漂(姿势正确漂亮)、准(翻挡子、越城、过人、砸险的落点要准确无误)的要求。不仅要能穿着短打紧身衣裤翻,还要能足蹬厚底靴身扎大靠翻,有的还要手持大刀、枪、双刀、双枪各种兵器翻。戏曲演员要掌握这些功夫,除了勤学苦练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科学的训练,由抄功教师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施教原则,打好基础。
一个筋斗的练成,要经过“抄”、“保”、“喂”三个步骤:①抄。正确动作的形成,关键在于“抄”。不同的筋斗有不同的抄法,如抄前扑要贴、掭、扣等。②保。抄到一定程度,练者基本上掌握了独立动作的能力,教师就可酌情撤劲,起辅助性的保护作用,使练者逐步独立掌握动作。③喂。如果练者已经独立掌握动作,为了保持正确的动力定型,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每次练功开始时,还要用把轻微地搭几个。以上是练习毯子功必须经过的三个重要步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