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皮
1、基础信息
【名称】:
合欢皮
合欢皮
【英文名】:
SilktreeAlbiziaBark
【别名】:
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
【药材类别】:
枝叶/树皮类
【性味】:
甘;平。
①《本经》:甘,平。
②《本草汇言》:甘,温平。
【归经】:
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入药部分】:
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产地和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3、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树干浅灰褐色,树皮轻度纵裂。枝粗而疏生,幼枝带棱角。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小叶10对~30对,镰刀状圆形,昼开夜合。伞房花序头状,萼及花瓣均为黄绿色,五裂,花丝上部为红色或粉红色丝状,簇结成球,花期6~7月。果实为荚果,成熟期为10月。
4、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生山谷。”
2、梁·《名医别录》:“生益州山谷。”
3、陶弘景曰:“俗间少识,当以其非疗病之功也。”
4、唐·苏恭曰:“此树叶似皂荚及槐,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所在山谷有之,今东西京第宅山池间亦有种者,名曰合昏。”
5、陈藏器曰:“其叶至暮即合,故云合昏。”
6、宋·苏颂曰:“今汴洛间皆有之,人家多植于庭除间,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而繁密,互相交接。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采皮及叶用,不拘时月。”
7、寇宗奭曰:“合欢花,其色如今之醮晕线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绿叶至夜则合也。”
8、明·《本草蒙筌》:“合欢产雍洛,每植庭除。叶如槐叶甚繁密,木似梧桐但枝软。其枝互相交合,风来辄自解开,故因名曰合欢,俗又呼为交枝树也。采皮及叶,不拘日时。”
9、清·《本草求真》:“合欢皮。合欢因何命名,其服之脏腑安养,令人欢欣怡悦,故以欢名。……植于庭除,干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繁密,叶则夜合者是。”
5、药材考证
《本草纲目拾遗》
1.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
2.《唐本草》:此树生叶似皂荚、槐等,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所在山涧中有之。今东西京第宅山池间亦有种者,名曰合欢,或曰合昏。秋实作荚,子极薄细。
3.《本草图经》:合欢,夜合也。生益州山谷,今近京雍、洛间皆有之。人家多植于庭除间。五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薄细,采皮及叶用,不拘时月。
相关记载
合欢(《本经》)又名:青堂(崔鲍《古今注》),黄昏(《千金方》),合昏(《新修本草》),夜合(《本草图经》),萌葛、乌赖树(《百一选方》),交枝树(《本草蒙筌》),宜男(《群芳谱》),马缨(《畿辅通志》),绒树(《植物名实图考》),乌树(《本草便读》),茸花枝(《分类草药性》),绒花树、马樱花、蓉花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夜合槐、乌绒树、夜关门。
6、功效与作用
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①《本经》: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②《本草拾遗》: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
④《纲目》:和血,消肿,止痛。
⑤《分类草药性》:消瘰疬。
⑥《动植物民间药》:治咳嗽。
⑦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气躁急、失眠及筋挛。
7、附方
①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黄昏汤)
②治肺痈久不敛口:合欢皮、白蔹。二味同煎服。(《景岳全书》合欢饮)
③治打扑伤损筋骨:夜合树皮四两(炒干,末之),入麝香、乳香各一钱。每服三大钱,温酒调,不饥不饱时服。(《续本事方》)
④治打扑伤损骨折:夜合树(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四两,芥菜子(炒)一两。上为细末,酒调,临夜服;粗滓罨疮上,扎缚之。此药专按骨。(《百一选方》)
⑤治蜘蛛咬疮:合欢皮,捣为末,和铛下墨,生油调涂。(《本草拾遗》)
8、注意事项
1、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2、合欢皮常用于情志不遂忧郁而致失眠者、心神不宁等下,临床多与柏子仁、心参、酸枣仁等同用,以增强养心开郁、安神定志作用。
3、跌打骨折肿痛者,合欢皮可与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配伍;合欢皮或与麝香、乳香等同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