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人地系统基础研究、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需求,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为核心的数据库服务系统。
1、简介
它由中科院信息化专项提供支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建。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是在完善原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东北黑土区、黄土高原、西南山地等人地关系典型区域以及中国周边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人地系统数据形成。数据库的内容涉及自然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主要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服务。
“十二五”期间以资源学科体系为框架,面向中国科学院“资源学科领域基础科学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的任务要求,通过联合共建,推动跨单位、跨地域的资源互补和数据整合;建立健全资源学科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机制和多源数据集成、处理标准规范;实现本学科基础数据的公益服务和公共管理;依托全院数据云服务环境,保障数据运行服务,提供资源学科领域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支撑院科技云与所一三五建设,为院先导专项、国家和院其他重大项目等建设与应用提供数据共享支撑服务。
“十二五”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资源学科数据资源分类体系为主线,开展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尺度的资源学科基础数据整合与集成,更新12个数据库(群)内容。二是研究制定资源学科领域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数据分类指标体系、数据整合和数据处理规范等5项技术规范,为数据库的长效共享机制建立奠定基础。三是维护和升级资源学科领域数据共享平台,新增5项资源学科数据处理和服务功能,开展各数据库(子库)的一站式访问和共享服务。四是面向院信息化目标,为我院数据云和科技云建设,院科技先导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所一三五战略等项目,以及资源学科等相关学科发展等提供20个以上典型应用支撑服务,累计访问人数达到150万人次。
2、分库
1)中国水资源数据库
全国各省区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等)数量,1995-2004;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水、供水、用水等)现状(1995年-2004年)和规划数据(1980s)等及部分水文数据。另有反映重点地区水资源状况的遥感数据(1970s)。
2)中国土地资源数据库
全国各省区地形、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覆盖、土地适宜类型、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等(1987-2004逐年),数据主要来源:
(1)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2)国家土地资源统计资料;全国各县历年耕地面积(数据主要来源:国家农业统计资料)及一些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土地利用概查)(1980s)。
3)中国气候资源数据库
全国600多个气象台站累年平均及历年(1961-2000)分月和分旬的热量、温度、降水、湿度、风等地面气候资料,目前共有30多张关系表
4)中国生物资源数据库(中国森林、中国草地、中国野生动植物)
a.森林资源数据库:汇集了历次(第1次到第5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包括分省区林业用地各类面积蓄积、优势树种分龄组面积蓄积、主要林种分龄组面积蓄积;分县林业用地各类面积蓄积、林木蓄积等。另有专题图件。
b.草地资源数据库:汇集了草场资源调查数据,全国各省区及分县天然草地相关数据,包括天然草地面积、类型、等级、载畜量等。另有专题图件。
c.主要野生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包括动植物基本情况及纤维、鞣料、香料、油脂、植物胶、木材、蜜源植物等。
5)中国能源资源数据库
全国各省区多年的能源资源量、生产量、消费量等数据。
6)中国农村能源属性数据库
全国各省区的农村能源资源(生物质、煤炭、小水电)数量,各省多年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微型水电)情况;全国历年分省及(1980-2002)分县农作物秸秆和沼气资源量等数据。
7)中国旅游资源数据库
全国主要旅游景点及主要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8)中国渔业资源属性数据库
全国及分省区可养殖面积、全国及分省区多年水产品养殖面积及产量,多年分县淡水养殖面积及产量等。
9)中国综合经济数据库(中国综合、中国财政、中国贸易、中国投资、中国人民生活、中国居民消费)
全国分省区历年(1949——2005)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与财政收支、商品零售总额与农副产品收购额及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分县多年(1992——2004)社会经济数据等。
10)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库
全国历年(1949——2004)分省区农业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情况、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等。全国历年(1980——2004)分县农业相关数据(共几十项)。
11)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
全国及分省区多年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两次工业普查的大量数据(各类型企业的工业产值、财务指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等及各企业的简要信息)。
12)中国交通运输邮电业经济属性数据库
全国及分省区多年运输线路长度、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
13)中国建筑业经济属性数据库
汇集了全国及分省区多年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劳动生产率等。
14)商业经济属性数据库(物价、中国农产品价格)
汇集了全国和分省区多年价格指数;一些年份(1998——2001)主要农产品市场粮食和油料产品价格。
15)中国城市属性数据库
汇集了全国历年各城市用地状况、综合经济、交通运输邮电、文教、供气、供水、供电情况等。
16)中国科教文卫属性数据库
汇集了全国历年科技教育机构的基本情况。
17)中国人口与劳动力数据库
汇集了全国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分省、(1986——2005)分县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行业构成等。
18)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数据库
收录了全国分省区、城市历年(1981——2001)环境污染及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数据,其中包括:三废排放及处理、污染情况,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等。
19)中国自然灾害属性数据库
收录了全国分省区多年各主要自然灾害受灾成灾面积。主要干旱及雨涝情况等。
20)中国及周边地区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
范围为10°N到60°N70°E到140°E,包括居民点、公里、铁路、河流等高线。数据来源为国际合作课题中外方提供。
21)中国1:100万县界数据库
原始数字化地图由美国CIESIN提供,根据多年县级行政区变化情况进行更新,建立了2000年、2001年、2002年1:100万中国县级数据库。
22)中国1:400万县界数据库
在原始1:400万县界图的基础上,根据近年县级行政区变化情况进行更新,建立了与GB/T2260-1999,GB/T2260-2002对应的1:400万中国县级数据库。
23)全球DEM数据库
覆盖全球陆地的数字高程数据,30弧秒分辨率、高程计量单位为米。
24)中国及周边地区1平方公里NOAAAVHRRTs(地表最高温度)数据库
采用中国气象局卫星服务中心提供的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粗校正的NOAA-AVHRR数据源,再进一步对每日、每轨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除坏线、除云等处理,进而进行Ts计算及合成。计算公式为Ts=×0.99+0.0075T5。计算完成后再对结果影像两两比较,选出Ts最大的值作为结果Ts。现数据库包括1998——1999年3月月度合成NOAAAVHRRTs(地表温度)数据及1998——1999年3月旬度合成NOAAAVHRRTs(地表温度)数据。
25)中国及周边地区1平方公里基于NOAA-AVHRR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库
采用中国气象局卫星服务中心提供的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粗校正的NOAA-AVHRR数据源,再进一步对每日、每轨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除坏线、除云等处理,进而进行NDVI计算及合成。计算公式为NDVI=100×(b2-b1)/(b2+b1),其中b1、b2为AVHRR的第1、2波段。计算完成后再对结果影像两两比较,选出NDVI最大的值作为结果NDVI。现数据库包括1998——1999年3月月度合成NOAAAVHRR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及1998——1999年3月旬度合成NOAAAVHRR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
26)中国1平方公里气温数据库
气温与经纬度、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计算+残差”的方法,对中国六百多个气象台站四十多年以来的旬月平均气温、旬月平均最高气温、旬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空间化(栅格化),建立了全国1平方公里平均气温数据库及全国1平方公里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具体方法为:首先,用中国600多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与气象站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用该回归方程计算每个栅格的月平均气温,形成结果1;然后,用每个气象站的实际气温值减(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气象站的理论气温值得到每个气象站的气温残差,用反距离权重法及克里格插值法把气温残差从气象站所在地区扩展到广大的非气象站所在地区形成结果2;最后将结果1与结果2相加得到所需要的结果--栅格化的气温数据。该数据库共有24个子库。
1)累年平均年、季、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数据库,包括1951-1980、1961——1990年累年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气温数据,1961——1990年累年平均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及平均气温数据。
2)年平均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数据库,1961——1998年每年年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
3)季度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最高气温。
4)季度平均最低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最低气温。
5)季度平均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气温。
6)月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7)月平均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5年每年月平均气温。
8)月平均最低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月平均最低气温。
9)旬平均最低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平均最低气温。
10)旬平均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度平均气温。
11)旬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度平均最高气温。
12)累年平均年、季、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51-1980、1961——1990年累年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1961——1990年累年平均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及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
13)年平均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年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每2°C分级)。
14)季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
15)季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
16)季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季度平均气温(每2°C分级)。
17)月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月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
18)月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月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
19)月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月平均气温(每2°C分级)。
20)旬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度平均最低气温(每2°C分级)。
21)旬平均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度平均气温(每2°C分级)。
22)旬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旬度平均最高气温(每2°C分级)。
23)侯平均最低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5天平均最低气温。
24)侯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库,包括1961——1998年每年每5天平均最高气温。
27)1平方公里降水量数据库
该数据库以覆盖全中国的7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剔除一些数据记录不全的站点,一般为680个站)记录的降水量数据为基本数据,采用澳洲国立大学堪培拉资源环境研究中心(http://cres.anu.edu.au/)发布的软件ANUSPLIN4.3计算。包括1961——2001年每年1平方公里降水量数据库。
1)1平方公里累年平均月降水量。
2)1平方公里年降水量。
3)1平方公里季度降水量。
4)1平方公里月降水量。
28)1平方公里日照时数数据库
该数据库数据来源和数据计算方法同27.降水量数据库。包括1961——2001年每年1平方公里日照时数数据。
1)1平方公里累年平均月日照时数。
2)1平方公里年日照时数。
3)1平方公里季度日照时数。
4)1平方公里月日照时数。
29)1平方公里相对湿度数据库
该数据库数据来源和数据计算方法同27.降水量数据库。包括1961——2001年每年1平方公里相对湿度。
1)1平方公里年相对湿度。
2)1平方公里月相对湿度。
30)1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数据库
31)1平方公里人口数据库
32)中国人口流动数据
33)70年前后遥感影像数据库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地区的历史航片数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该数据库为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航片数字化数据。
34)NOAA-AVHRR遥感影像数据库
1998年1月——1999年3月每日5个波段的NOAA-AVHRR数据。
35)MODISL1B数据
2002年TERRA-MODISL1B数据,每日1、2两个波段(250米分辨率)的数据。
36)专题图件库
包括以基础底图和属性数据生成的专题图件及其他专题图件。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下一篇:中国动物主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