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扎木年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14:24:55
...

在拉萨、日喀则、拉孜、萨迦和昂仁等地,盛行着一种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这就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扎木年。它又称扎年,藏语意为“声音悦耳之琴”。俗称藏族六弦琴,是歌舞常用的伴奏乐器。

1、简介

在拉萨、日喀则、拉孜、萨迦和昂仁等地,盛行着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乐器,它被人们称为“扎木年”。“扎木年”属于弹弦乐器,琴身木制,由形似横剖的葫芦状共鸣箱与细长的琴杆和弯曲成半圆形的琴头等部件构成。它有六根弦,“六弦琴”因此成为它更被人们钟情的名称。

六弦琴被广泛地应用在拉萨地区的歌舞艺术——堆谐、朗玛、开儿鲁歌曲的伴奏和弹唱表演中,是藏地配乐班子绝对不可缺少的乐器。

2、相关记载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据藏文《玛科干布》一书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的松赞干布时期,*就有了较完整的歌舞。唐代中原与藏族的交往不断发展,当时藏汉两个民族关系密切,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养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即藏王)松赞干布联姻,为发展藏汉两族人民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唐少帝唐隆元年(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又嫁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至今,在藏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两位公主进藏的事故,藏戏里有文成公主进藏的剧目,在拉萨大昭寺前,还留存着公元821年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标志藏、汉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3、传说

说起“扎木年”,藏族人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扎木年”在藏地的流传已经古老到无据可考,但人们还是依靠口耳相传的记忆点滴述说着关于这种乐器的奇美故事。传说,远古时期,*还是汪洋大海,波浪有规律地此起彼伏,涛声有节奏地传向远方,动人的韵律在天神耳边萦绕,令他心花怒放、为之倾倒。有一天,从大海里走出来一位手持扎木年的妙音天女,她一边弹着手中的扎木年,一边尽情歌舞。妙音天女之父是天神,母亲是大海,她不仅爱好诗词文学,对音乐艺术也有较高造诣,藏族人民十分喜爱她。故此,扎木年也深受藏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藏族地区众多古老的佛教寺院门内都有四大天王塑像,其中一位手中所持的乐器就是扎木年。

4、构造

传统的扎木年,多用整块桑木、红木、核桃木或檀香木挖制而成,长100厘米,琴箱似切开的半个葫芦,上部呈菱形,下部为椭圆形腹腔,其上蒙以山羊皮或獐子皮,在菱形面板上开有一个弯月形音孔,腹腔琴背与皮膜间置有一个松木音柱,琴背表面刻有7条竖向凸纹装饰。琴头多呈向后弯曲的半圆形,有的顶端雕刻以龙头,民间称其为龙头琴。弦槽两侧各置3轴。琴杆细长而中空,正面粘以按弦指板,无品。张6条羊肠弦或丝弦。它一直保持着古朴的造型,有的琴身由上下两截相接而成,民间风趣地称上截为母、下截为父。琴体漆为棕色或棕红色,皮膜原色或染成墨绿色。立奏时,将琴斜挂于胸前(见上图);坐奏时,将琴箱斜置于右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牛角拨片弹奏。发音响亮,音色浑厚。演奏技法有弹、挑、轮、按等。

5、分类

扎木年多分为四种规格,其尺寸和用途分别为:低音扎木年,琴身全长126厘米,共鸣箱长48厘米,面宽20厘米。仅用于正式演出场合;大扎木年,琴身全长111厘米,共鸣箱长27厘米,面宽16厘米。用于平时一般演奏;中扎木年,琴身全长103厘米,共鸣箱长27厘米,面宽14厘米。也用于平时一般演奏;小扎木年,琴身全长81厘米,共鸣箱长23厘米,面宽13厘米。专为儿童演奏使用。以前的扎木年,多由藏区工匠制作。本世纪60年代以后,内地的许多民族乐器厂家也开始制造扎木年,共鸣箱多采用蟒皮蒙面,琴背不刻竖向凸条花纹或粘以木条,演奏时琴身容易滑动。

6、演奏技巧扎木年

演奏扎木年,可采取立姿或坐姿。奏者立姿演奏时,将系于琴上的绸或布制彩色背带挎在右肩上,使琴身斜挂于胸前,琴头朝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弦发音,可边弹边舞。奏者坐姿演奏时,多席地而坐或坐在椅子上,将琴头斜向左方,共鸣箱斜置于右腿上。左手扶持琴杆,常用食指与中指或食指与无名指按弦,拇指不能放在指板上,右手执牛角制拨片弹奏。大、中扎木年最为常用,六弦分为三组,相邻两弦为一组,同按四、五度关系定弦为:a、a、d1、d1、g、g。演奏中不换把位,只用第一把位。音域g—g1,一个八度。音色浑厚,发音响亮。常将旋律音移低或升高八度演奏。演奏技法除了有弹、挑、轮、按外,还有一种藏语称为“铁通”的常用技法,即先弹奏一音,接着按同一弦的上二度或上三度音,第二个音是利用第一音后的琴弦余振发出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专业音乐工作者吸收内地的琵琶、三弦等演奏技法和运用换把技术,才丰富了扎木年的表现力。

7、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等地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扎木年的基础上,为了扩大音域,曾对扎木年的设弦数量和定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试验。其间出现过四弦四音、五弦四音、五弦五音和六弦六音等多种尝试。*自治区艺术学校教师平措顿珠先生制作的改良扎木年,琴身全长115厘米,六弦、六音。第一弦最粗,依次渐细,第一至第四弦为尼龙弦,第五弦为尼龙缠钢丝弦,第六弦最细,为钢丝弦。六弦分别按四度定弦为:B、e、a、d1、g1、c2。平措顿珠先生还借鉴了三弦、琵琶等弹弦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扎木年上采用了换把演奏,一般可换三个把位,音域B—c3,达三个八度,并能转调演奏。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最适于民族乐队使用,满足了演奏不同乐曲的需要。

8、应用

扎木年应用范围广泛,最初为歌唱和古典歌舞囊玛伴奏,有时要使用两支演奏。现在除用于合奏或为民间歌舞堆谢伴奏外,牧民还经常用来弹唱自娱,它还用于宗教仪式活动。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藏族地区还出现了新颖别致的女声扎木年弹唱表演形式。鸟儿不能没有翅膀,藏族人民不能没有歌舞。在*等藏族地区,每逢年节、喜庆、丰收或集会,藏族人民都爱弹起扎木年,跳起欢快的踢踏舞,赞美幸福的新生活。

9、现状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扎木年两件,其中一件通体桑木制成,全长108厘米。共鸣箱呈半葫芦形,长30厘米,上半部蒙薄木板,中间开有弯月形出音孔,孔长11厘米,下半部蒙以羊皮,面宽18厘米。琴头后弯呈圆弧形。弦槽两侧各置三轴,弦轴花梨木制,呈圆锥体,轴顶为圆球状。琴颈细长,上粘花梨木指板,不设品位,中间的空槽与共鸣箱贯通。竹制桥空形琴马。尾柱较短,上设铜制缚弦,张六条丝弦。此琴来自藏族民间,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

另一件扎木年又称藏族五弦琴,琴身用一整块核桃木制作,全长64厘米。共鸣箱呈扁圆形,是在整木下部挖凿出腹腔,正面蒙以山羊皮,皮面四周由两圈铜泡钉固定,琴箱长18.5厘米、面径17厘米、厚4.2厘米。琴头上部雕刻羚羊头为饰,线条粗犷、造型逼真,琴头下部开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五个弦轴(左二右三)。弦轴用红木旋制而成,为提琴弦钮式,轴长8厘米、柄宽2.6厘米。琴杆短而宽,前平后圆,杆长32厘米、上宽3.6厘米、下宽4.6厘米、杆厚3.4厘米,正面粘以红木指板,板厚仅0.3厘米,不设品位。琴马老竹制,呈四空桥式。张五条丝弦。发音清脆而明亮。

上一篇:泡沫灭火器

下一篇:前方一百米调头

推荐阅读